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胃上部发病率的上升和早期病例的增加,选择合适的胃切除消化重建方式逐渐被大家重视。目前,手术的安全性问题已不再是外科医生们担忧的主要问题,手术关注点逐渐转变为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胃上部手术方式包括全胃切除术(TG)和近端胃切除术(PG)。TG推荐的消化重建方式为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经典PG术后的消化重建方式是远端残胃与食管吻合,但为了解决其引起的食管反流,多年来进行了大量探索,出现了食管管状胃吻合、双肌瓣吻合(Kamikawa吻合术)、间置空肠以及双通道吻合等重建方式。而目前何为最佳消化重建方式,仍存在争议。本文结合文献和自身临床经验,就PG术后消化重建方式的选择、手术难点与技巧等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胃上部肿瘤 全胃切除术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 简介:摘要消化从食管到肛门除自身可发生很多疾病外,很多其他组织也可出现在消化,形成组织异位,这些异位组织有时会造成诊断的困惑,甚至造成误诊误治,熟悉这些组织异位在临床实践中是重要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现有上消化(包括食管和胃癌)筛查指南的方法学质量,为今后同类指南的制定和更新提供标准和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临床指南文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等数据平台建库至2020年8月发表的文献,并同时检索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国际指南协作网的机构官网刊登的指南作为补充。纳入标准为食管或胃癌筛查的独立指南,且符合美国医学研究所对指南的定义;排除标准包括指南的摘要、解读及评价文献、重复发表、已更新的原始版指南以及食管或胃癌临床治疗或实践指南。采用指南研究和评估工具(AGREE Ⅱ)和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IGHT)对上消化筛查指南的质量和报告规范程度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共纳入6篇食管筛查指南,5篇胃癌筛查指南。AGREE Ⅱ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1篇指南整体质量参差不齐,其中推荐等级为“A”的有2篇、等级为“B”的有1篇、等级为“C”的有5篇、等级为“D”的有3篇;各指南在范围和目的、清晰性领域得分较高,食管筛查指南在严谨性、独立性领域得分差异较大,胃癌筛查指南在参与人员、应用性领域得分普遍较低。RIGHT评价结果显示,11篇指南报告质量有待提高,报告质量较差的6个条目分别为背景、证据、推荐意见、评审和质量保证、资金资助和利益冲突以及其他方面。结论纳入的上消化筛查指南的质量整体一般,规范性有待加强。

  • 标签: 食管肿瘤 胃肿瘤 癌症早期检测 指南 系统综述
  • 简介:摘要随着多组学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表明消化菌群紊乱与多种的发生发展相关,但是关于上消化及其前病变与消化微生态相关性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核梭杆菌,口腔共生菌之一,也是一种机会性致病菌,通过促进肿瘤微环境形成进而促进肿瘤进展,可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运用于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和Embase数据库,对具核梭杆菌与上消化及其前病变的研究现况进行总结,发现组织中具核梭杆菌的丰度较旁组织高且与不良预后相关,该菌种与前病变的研究亟待开展。此外,标本类型、检测方式、菌种亚型、致癌机制等多方向仍然有待探索。

  • 标签: 具核梭杆菌 上消化道癌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肾移植术后早期消化毛霉菌感染导致消化穿孔一例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消化毛霉菌感染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诊断和相关治疗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肾移植 毛霉菌 感染 消化道
  • 简介:摘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规范化治疗对降低消化癌症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规范化病理学检查是判断内镜下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国内缺乏一套完整的消化早癌病理诊断标准及流程,导致病理与临床内镜诊断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消化规范化病理学检查及诊断需要内镜和病理医师的密切配合。

  • 标签: 消化道早癌 早期诊断 病理学 规范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启东市1972—2016年上消化死亡趋势,为制定上消化预防控制措施与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启东市1972—2016年上消化死亡登记数据和历年人口资料,计算粗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世标率)、35~64岁截缩率、0~74岁累积率、累积风险,应用Joinpoint 4.7.0.0软件分析上消化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上消化患者死亡趋势的影响。结果1972—2016年启东市上消化死亡20 658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0.89%,粗死亡率为40.85/10万,中标率为27.96/10万,世标率为27.69/10万。35~64岁截缩率为36.01/10万,0~74岁累积率为3.30%,累积风险为3.25%。男性死亡13 429例,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分别为53.81/10万、37.62/10万、39.93/10万;女性死亡7 229例,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分别为28.23/10万、18.87/10万、17.25/10万。45~岁、55~岁、65~岁年龄组死亡率的年均下降幅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分别为-2.94%(95% CI:-3.32%~-2.56%)、-2.94%(95% CI:-3.22%~-2.66%)、-2.04%(95% CI:-2.39%~-1.69%),75~年龄组P>0.05。1972—2016年上消化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的APC分别为0.65%(95% CI:0.43%~0.87%)、-2.01%(95% CI:-2.24%~-1.77%)、-2.05%(95% CI:-2.28%~-1.81%)。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上消化的死亡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越晚出生的人死亡风险越小(均P<0.05)。结论启东上消化的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中标率、世标率呈下降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上消化的早诊早治仍需高度重视。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死亡率 趋势 启东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启东市1972—2016年上消化死亡趋势,为制定上消化预防控制措施与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启东市1972—2016年上消化死亡登记数据和历年人口资料,计算粗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世标率)、35~64岁截缩率、0~74岁累积率、累积风险,应用Joinpoint 4.7.0.0软件分析上消化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上消化患者死亡趋势的影响。结果1972—2016年启东市上消化死亡20 658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0.89%,粗死亡率为40.85/10万,中标率为27.96/10万,世标率为27.69/10万。35~64岁截缩率为36.01/10万,0~74岁累积率为3.30%,累积风险为3.25%。男性死亡13 429例,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分别为53.81/10万、37.62/10万、39.93/10万;女性死亡7 229例,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分别为28.23/10万、18.87/10万、17.25/10万。45~岁、55~岁、65~岁年龄组死亡率的年均下降幅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分别为-2.94%(95% CI:-3.32%~-2.56%)、-2.94%(95% CI:-3.22%~-2.66%)、-2.04%(95% CI:-2.39%~-1.69%),75~年龄组P>0.05。1972—2016年上消化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的APC分别为0.65%(95% CI:0.43%~0.87%)、-2.01%(95% CI:-2.24%~-1.77%)、-2.05%(95% CI:-2.28%~-1.81%)。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上消化的死亡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越晚出生的人死亡风险越小(均P<0.05)。结论启东上消化的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中标率、世标率呈下降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上消化的早诊早治仍需高度重视。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死亡率 趋势 启东市
  • 简介:摘要消化异物是消化科常见的危急症之一,在儿童中最为常见。因误吞异物的种类繁多,导致处理方式多样,潜在的风险及并发症不断升级,若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后果。目前,中国尚无针对儿童的消化异物指南,因而在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基础上制订符合国际标准的儿童消化异物循证指南,对有效指导和促进儿童消化异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按照规范的制订流程,联合多学科专家,基于现有证据,结合临床实践,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消化异物管理指南,以期为各级各类接诊儿童消化异物的临床医师提供指导与决策依据。

  • 标签: 异物 儿童 消化道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上消化异物穿孔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收集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收治的19例上消化异物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2. 73±1. 16)岁,范围为10个月至5岁。穿孔部位以食管上段最多见,滞留上消化时间为(2. 6±1. 69) d。对食管穿孔直径<5 mm的患儿放置鼻胃管保守治疗;对食管穿孔直径>5 mm或穿孔部位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降部者,予金属夹夹闭和(或)放置鼻胃管/鼻空肠管;胃镜取出失败者行外科手术。结果19例患儿经消化内镜下治疗,有17例患儿成功取出异物,取出失败2例;有12例患儿上消化穿孔处给予金属夹夹闭后愈合,其中1例患儿合并空肠穿孔,空肠处穿孔经禁食、抗感染、静脉营养等治疗后愈合,3例通过放置鼻胃管/鼻空肠管后自然愈合,3例行外科手术,其中有1例术后3个月出现食管狭窄,余患儿愈后良好。另有1例纽扣电池致食管-气管瘘患儿,在异物取出后第5天突发急性肺出血死亡。结论磁性异物和纽扣电池是常见的引起儿童上消化穿孔的异物,消化内镜检查及镜下治疗是处理上消化异物穿孔的首选,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儿童需要更多的预防措施。

  • 标签: 食管穿孔 异物 胃镜 儿童
  • 简介:摘要微创技术进入我国已经30年,随着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视觉系统从标清到高清,再到超高清,从二维视觉到三维视觉,再到荧光显影导航。腹腔镜手术从良性病变脏器的切除或功能修复,到恶性肿瘤的根治,再到根治基础上更多功能保护,应用范围也已普及到消化外科各专科领域。笔者回顾微创技术过去30年的发展,总结经验,展望未来,以致敬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携手共进之20年。

  • 标签: 普通外科 胃肿瘤 肠肿瘤 微创外科 腹腔镜检查 消化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Ⅰ型糖原贮积病(Ⅰ型GSD)的消化特征,为临床多学科联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6月至12月收集经基因检测确诊为Ⅰ型GSD,年龄为0~18岁临床数据完整的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河南、河北、浙江、江苏、陕西、安徽、黑龙江的儿童患者。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式。结果总计回收52份问卷,符合纳入标准并有完整资料43例,其中Ⅰa型9例,Ⅰb型34例;男30例(69.8%),女13例(30.2%);年龄为1~18岁;家中兄弟姐妹同样确诊为Ⅰ型GSD 7例(16.3%),均为Ⅰb型。消化表现为反复腹泻26例(60.5%),肛周病变(红斑、溃疡、脓肿)25例(58.1%),腹痛/腹胀24例(55.8%),恶心/呕吐22例(51.1%),黏液便/血便14例(32.6%);至少2个以上消化症状者38例(88.0%);反复口腔炎及口腔溃疡者33例(76.7%)。血常规白细胞总数<4.0×109/L者24例(55.8%),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者19例(44.2%),其中<0.5×109/L 10例(23.3%),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者均为Ⅰb型GSD患儿。血小板(PLT)>300×109/L 30例(69.8%)。18例Ⅰb型GSD患儿行胃肠镜检查,诊断GSD相关性肠病16例。饮食添加生玉米淀粉39例(90.7%);麦芽糊精3例(6.9%);特殊医学配方19例(44.2%)。Ⅰb型GSD患儿因粒细胞低下及功能障碍需要反复应用抗生素20例,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5例,其中11例诊断为GSD相关性肠病。结论儿童Ⅰ型GSD的消化症状常见,尤以Ⅰb型GSD显著,此型患儿GSD相关性肠病发生率高,应用G-CSF不能避免肠病的发生,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饮食疗法是Ⅰ型GSD的一线治疗,多学科联合管理,有助于减少患儿的并发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Ⅰ型糖原贮积病 糖原贮积病相关性肠病 儿童
  • 简介:摘要上消化腺肌瘤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黏膜下良性肿瘤,医师在临床内镜诊治过程中对其认知度不高,常导致误诊、误治,甚至实施外科手术切除,给患者造成了不必要的创伤。本研究通过收集浙江省台州医院消化内科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7例经内镜切除和病理学检查确诊的上消化腺肌瘤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上消化腺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胃镜、超声内镜、CT和病理学表现等特点,并分析其内镜下治疗方式,以期在临床上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避免误诊、误治和过度治疗。

  • 标签: 腺肌瘤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超声内镜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胆囊消化瘘的诊治要点,从而提高对胆囊消化瘘临床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5例胆囊消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完善腹部彩超或CT,提示胆囊萎缩伴或不伴胆囊结石、胆囊炎。结果5例胆囊消化瘘术中明确诊断为胆囊十二指肠瘘4例,胆囊结肠瘘1例,行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期间恢复良好。结论胆囊消化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低,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式。

  • 标签: 消化道瘘 胆囊十二指肠瘘 胆囊结肠瘘 诊治
  • 简介:摘要消化肿瘤患者的疾病治疗与身体机能受损相伴随,衰弱现象在消化肿瘤患者中十分普遍,且与其多种不良健康结局密切相关,严重影响其预后。本文综述了消化肿瘤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与不良健康结局相关性及干预方式,指出医护人员应尽早识别消化肿瘤患者的衰弱状态,并做出早期干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综述 消化道肿瘤 衰弱 不良结局
  • 作者: 王晓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阿克苏市 843000
  • 作者: 王晓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阿克苏市 843000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辅助内镜诊断系统(intelligence-assisted endoscopic diagnosis system based on deep learning,DL-IEDS)对上消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Sinomed、CNKI、维普及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运用DL-IEDS诊断上消化的诊断性试验。纳入的研究按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2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采用Rev Man 5.3、Meta-Disc 1.4和Stata 15.1统计软件综合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9 675张图片,其中早图片2 748张。Meta分析结果显示:DL-IEDS诊断上消化的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综合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920、0.874、6.824、0.103及71.109,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58 7;其中5篇文献报道了DL-IEDS诊断早期胃癌的结果,数据合并分析后结果显示,DL-IEDS的合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0和0.845,AUC为0.919;4篇文献报道了内镜专家及内镜经验不足者诊断上消化的结果,前者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0.693、0.892及0.892 3,后者分别为0.586、0.860及0.754 5。对DL-IEDS、内镜专家及内镜经验不足者诊断上消化的AUC进行比较发现,DL-IEDS与内镜专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10,P=0.131),DL-IEDS与经验不足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41,P<0.001)。结论DL-IEDS对上消化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能够明显提高内镜经验不足者对上消化的诊断能力。

  • 标签: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上消化道早癌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如何提高消化的内镜检出率?建立并严格执行一套精准、规范的消化筛查的质量控制流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利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消化筛查的质量控制已逐渐走入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新时代。

  • 标签: 消化道早癌 质量控制 人工智能 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