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疫情对公立医院运营的影响,为现阶段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提供对策建议。方法收集2019年1—3月及2020年1—3月温州44家公立医院运营数据,利用描述分析法和财务分析法分析疫情对医院业务量及收支结构的影响。结果截至2020年4月,温州公立医院门急诊人次和住院人次有较明显回升,但同期降幅仍为23.12%和17.37%; 2020年4月,44家医院医疗业务收入总计为17.44亿元,较2019年4月下降了15.43%,较1—3月的降幅(32.54%)回升了17个百分点。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医疗业务恢复缓慢,人力成本和防疫成本支出有增无减,资金压力将是多数医院运营面临的最大压力。结论医院需进一步加强运营精细化管理,做好成本管控,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政府部门继续增加对公共卫生的有效投入,阶段性减免医院社会保险费,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院等线上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落地,并放宽医院流动资金贷款准入,以保障流动资金周转。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院,公立 运营 精细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职业期望及情绪智力对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士开展跨专业合作学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10—12月温州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00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量表、职业期望量表和临床低年资护士情绪智力量表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86份,有效回收率为96.50%。结果386名低年资护士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职业期望、情绪智力总分分别为(78.49±11.62)、(98.71±13.69)、(59.34±8.79)分。低年资护士职业期望、情绪智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与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不同年龄、性别、学历、工作年限、职称、父母所在地、对护理工作的喜欢程度的低年资护士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职业期望、学历、情绪智力和父母所在地是低年资护士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低年资护士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处于较高的水平。临床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到低年护士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在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较高的低年资护士中适当开展跨专业合作学习。

  • 标签: 护士 低年资 跨专业合作 跨专业学习 职业期望 情绪智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温州儿童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特征与气候因素对其发病的影响,为早期预警和预防疾病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2年至2017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就诊的62 809例手足口病患儿和56 005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并收集同期温州的气象资料,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发病例数皆在春季开始增多,5至7月达高峰后下降,随后在9至12月出现次高峰,冬季发病明显减少。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不同气候因素对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影响基本一致。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月平均气温(X)与手足口病发病例数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161.450+53.828X(F=22.250,P<0.01);月平均相对湿度(X1)和月平均气温(X2)与疱疹性咽峡炎发病例数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3 521.196+46.814X1+41.762X2(F=18.351,P<0.01)。结论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在发病时间趋势上一致。气候因素与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关系密切,其发病趋势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

  • 标签: 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 儿童 气候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广州、温州两个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模式,并评估两个城市疫情的防控效果。方法获取截至2020年2月29日广州和温州COVID-19确诊病例的个案数据,绘制两个城市疫情的流行曲线,收集不同时间的防控措施,计算在两个城市的实时再生数。结果广州和温州分别纳入确诊病例346例和465例,两个城市病例均集中在30~59岁(广州:54.9%;温州:70.3%)。流行曲线显示广州和温州的每日发病数分别在1月27日与1月26日到达峰值,随后出现下降趋势。两个城市的发病高峰均出现在湖北省输入病例的抵达高峰后,且温州的湖北省输入病例的抵达高峰早于广州。广州一直以输入病例为主,温州从前期的以输入病例为主转变为后期以本地病例为主。虽然两个城市流行模式存在差异,在采取了有力的防控措施后,两个城市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结论COVID-19输入疫情可导致两种不同的流行模式,但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均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模式 传播力 防控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温州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病原学、药敏、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式等,进一步为真菌性角膜炎的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共258例(258眼),将患者分别按性别、年龄、职业、致病因素、致病菌属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农民组和非农民组,植物伤组和非植物伤组,镰刀菌属组和非镰刀菌属组,分别统计各组的手术率。采用χ2检验对各因素与手术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病原学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做比较,并统计主要致病菌的药敏情况。结果:9─11月份是真菌性角膜炎的高发期,占全年的48.1%,其中农民(60.5%)为主要的患病人群。植物伤(34.5%)为首要致病因素。镰刀菌属(45.3%)是主要的致病菌。真菌培养的阳性率为68.6%,高于涂片检查的43.0%(χ2=4.522,P=0.033)。镰刀菌属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值的几何均数分别为4.283、17.290、1.105 μg/ml;曲霉菌属分别为3.389、2.661、0.125 μg/ml;链格孢属分别为0.604、0.531、0.258 μg/ml;假丝酵母菌属分别为0.317、0.552、0.047 μg/ml。25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44例(17.0%)接受了手术治疗,进一步分析发现老年患者(χ2=5.293,P=0.036),植物伤患者(χ2=11.386,P=0.001),镰刀菌属感染患者(χ2=3.939,P=0.044)的手术概率较高。结论:镰刀菌属是温州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而植物伤为首要致病因素。老年患者、植物伤以及镰刀菌属感染导致的真菌性角膜炎较严重,需要手术治疗的概率更高。

  • 标签: 温州地区 真菌性角膜炎 病原学 药敏试验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州地区儿童流感样病例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7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就诊的流感样病例及温州气象数据,应用SPSS26.0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温州儿童流感样病例在大多数年份中呈春夏、冬季双峰流行,高发时月平均气温多在10 °C及30 °C左右,发病数与平均风速(X1)及平均相对湿度(X2)均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2 286.870-234.589X1-19.693X2(P<0.01)。结论气象因素与儿童流感样病例发病密切相关,对建立流感早期气象预警系统有一定意义。

  • 标签: 流感,人 流感样病例 气象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北京售结球生菜诺如病毒(norovirus,NoV)和轮状病毒(rotavirus,RV)污染情况。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在北京某菜市场摊位采集结球生菜54件。用离心法和直接法,分别对应3种洗脱液洗脱菜叶中病毒并浓缩,用荧光PCR法检测NoV和RV核酸。用半巢式RT-PCR方法扩增NoV阳性样本的衣壳蛋白区基因,PCR产物直接测序,用BioEdit7.0. 9.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用MEGA6.06软件构建进化树。结果54件结球生菜,未检出RV。NoV总检出率为11.1%(6/54),其中GI组1件、GⅡ组3件、GI/GⅡ组混合2件。春夏秋冬季检出率依次为8.3%(1/12)、0.0%(0/8)、28.6%(4/14)和5.0%(1/20)。1件GⅡ阳性样本测序成功,为GⅡ.3基因型,该毒株与2014年广东省人源毒株KY348698相似性最高100.0%。结论北京售部分结球生菜存在人源NoV污染,生食未洗净结球生菜有引起病毒性急性胃肠炎的风险。

  • 标签: 结球生菜 诺如病毒 轮状病毒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州2010至2017年眼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常州慢病信息平台登记并随访到2019年9月30日的105例常州户籍眼部原发恶性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105例眼部恶性肿瘤,男52例,女53例,年龄大于60岁者占70.48%(74/105)。其中肿瘤位于眼睑者75例(71.43%),角结膜9例(8.57%),眼内12例(11.43%),眼眶及泪器9例(8.57%)。随访期末,有68例健在(64.76%),有37例死亡,已从诊断到死亡,生存时间最短的14天,最长2 769天,平均(980.0±750.5)天。结论婴幼儿及老年人眼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需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肿瘤,眼部,恶性 情况,发病 情况,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和佛山护士对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和认知,分析影响护士意愿的相关因素,旨在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6—8月选取广州、佛山各2所二级医院和2所三级医院共8所医院的62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共发放62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12份。结果612名护士中仅31.21%(191/612)的护士愿意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56.70%(347/612)持中立态度;78.76%(482/312)的护士愿意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最大动机是增加经济收入,90.03%(551/612)的护士最大的顾虑是担心执业风险和人身安全。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及工作时间的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04、26.27;P<0.01)。结论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多持观望态度,应尽快完善护士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护士的权益和安全,有针对性地吸引低年资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 标签: 护士 护理服务 互联网+ 意愿
  • 简介:摘要目的对石家庄售茶叶浸出液中氟含量进行调查分析。方法2017-2019年,将石家庄茶叶市场抽取的销量较高的茶叶(包括绿茶、花茶、黑茶、乌龙茶、红茶、白茶、黄茶7大类),经不同的浸泡时间(5、10、15、20 min)、浸泡次数(1、2、3次)处理后,使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茶叶中氟含量。结果本研究共检测82个茶叶样品,其中绿茶25个(30.49%),花茶5个(6.10%),黑茶11个(13.41%),乌龙茶17个(20.73%),红茶15个(18.29%),白茶7个(8.54%),黄茶2个(2.44%)。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浸泡20 min后茶叶浸出液中氟含量(中位数,40.63、65.43、26.39、58.90 mg/kg)显著高于5 min(23.09、32.24、15.77、32.00 mg/kg,P均< 0.05)。以浸泡20 min浸出液氟含量为总氟量计,乌龙茶最高,中位数为65.43 mg/kg;红茶最低,中位数为26.39 mg/kg;且乌龙茶、黑茶、花茶的氟含量显著高于红茶(P均< 0.05)。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茶叶浸出液中的氟含量显著减少(P均< 0.05)。结论石家庄售茶叶浸出液中氟含量最高为乌龙茶,最低为红茶,建议石家庄本地居民宜饮用红茶。

  • 标签: 茶叶 数据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现状,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1月1日至10月31日,通过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和职业健康检查系统,收集株洲136家企业7 806名噪声作业工人的基本信息和体检信息以及企业行业、类型、规模等相关信息,采用χ2检验对辖区内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数据和企业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株洲7 806名噪声作业工人年龄为(36.1±9.3)岁,工龄为7.0(3.0, 11.0)年;检出听力损失工人1 270人,检出率为16.27%;疑似职业性噪声聋51人,检出率为0.65%;噪声聋1人,检出率为0.01%。男性听力损失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听力损失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加而增加(P< 0.05);不同工种工人听力损失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行业、企业规模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金属矿采选行业工人的听力损失检出率较高(33.33%,14/42),小型企业工人的听力损失检出率较高(19.32%,296/1 532);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噪声作业工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私营企业工人的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较高(1.29%,36/2 782)。结论株洲噪声作业危害严重,应加强非金属矿采选行业和小型、私营企业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加大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保护劳动者健康。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听力损失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染性强,极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除使用流感疫苗或抗病毒药物外,非药物干预措施是针对流感最容易实现的防控措施,能够用来减缓甚至防止流感的传播。通常使用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包括个人措施、环境措施、社会措施和旅行措施。本指南适用于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在日常和流感流行期的防护。

  • 标签: 流感 非药物干预措施 北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舟山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测资料,为健康监测和制定职业病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集舟山37 826名作业工人在岗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分析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检出率的变化趋势,比较不同企业规模、经济类型等社会学特征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测情况。结果2016至2019年舟山作业工人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21.09,P<0.05)。舟山在岗职工职业健康检查以小型企业(59.72%,22 591/37 826)、私有经济企业(65.32%,24 707/37 826)、男性(82.03%,31 028/37 826)、30~49岁(59.11%,22 359/37 826)、接触噪声(67.06%,25 365/37 826)的作业工人为主。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均以微型企业、男性、≥60岁、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49个月且同时接触化学和物理有害因素的工人较高。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在不同企业规模、经济类型、性别、年龄和职业病危害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的苯类作业工人中,除职业禁忌证工人中女性工人A/G异常检出率高于男性工人(P=0.04),其余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点关注舟山微小型、私有经济企业作业工人,加强≥60岁年龄层接触苯、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男性作业工人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规范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切实保护职业人群健康。

  • 标签: 职业病 职业健康检查 疑似职业病 职业禁忌证 职业病危害因素
  • 简介:摘要中国是H.pylori感染的高发国家,由H.pylori感染造成的经济负担越来越沉重。本研究调查了银川H.pylori的感染现状,并分析了其流行病学因素,旨在为H.pylori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通过对银川5个区域的居民进行14C-呼气试验及问卷调查,分析调查人群的一般特征、生活习惯、疾病状况等,发现H.pylori感染与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且H.pylori感染不仅可导致慢性胃病、胃癌等胃肠道疾病,还与其他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关。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感染率 生活习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广州越秀区老年人群体对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知晓、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越秀区下辖某6个街道的84名60岁以上老人,调查其对社区医养结合模式的知晓率和需求情况。结果在81份有效问卷中,身体处于亚健康或患病状态的有67人,占82.7%;知晓医养结合模式的有18人,占22.2%;有医养结合需求的有42人,占51.9%。年龄、性别等因素对老年人购买医养结合服务无明显影响,文化程度、有无医保以及健康情况是影响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的重要因素(均P<0.05)。结论广州越秀区老年人对社区医养结合模式的知晓率不高,有必要加强对医养结合模式的宣传,同时还应积极探索以居家为基础的医养结合新模式,从而促进医养结合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医养结合 广州市越秀区 人口老龄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9—2019监测年度杭州流感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流感防治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2009—2019监测年度杭州的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资料、流感病毒检测结果及ILI暴发疫情,并进行ILI预警分析。结果2009—2019监测年度,杭州市报告ILI共计1 236 320例,ILI病例数占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的比例(ILI%)为2.59%。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杭州流感样病例发病高峰期,ILI%与流感病毒阳性率间变化趋势存在相关性(r=0.636,P<0.01),部分年份出现夏季高峰;ILI发病数最高的年龄组为0~4岁组(48.76%);10年间ILI各年龄组构成不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 637.981,P<0.01)。10年间病原学检测平均阳性率为22.07%,三种型别交替占优,检出最多的型别为甲型H3N2型(1 599/3 973,40.25%);共报告ILI暴发疫情88起,主要发生在12月和1月,其中小学报告的ILI暴发疫情最多,为64起(72.73%),预警信号多出现在1月和2月。结论杭州流感病例发病以冬春季为主,不同病原型别交替出现,需及时进行预警预测,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

  • 标签: 流感,人 发病高峰 病原学 暴发疫情 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宁波超声医学质量控制现状。方法以电子邮件方式发放《宁波超声科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宁波各级医疗单位超声科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宁波成立质量控制中心前后超声医学质量的现状,包括人员、设备、业务、培训及质量控制等情况。结果质量控制前后大部分医院依然面临人员紧缺问题,但是超声医师的学历较质量控制前明显提高;质量控制前后部分医院依然面临机器不够的问题,但是操作人员对机器操作使用大加改善;质量控制后开展项目数量较质量控制前明显增加;成立质量控制中心后,宁波超声质量控制中心每年进行2期超声质量控制培训工作,每年下基层检查1次,每季度进行基层讲座培训,大大提高了基层超声检查水平;成立质量控制中心后,各县、、区均已成立各自质量控制中心,三级医院大部分实施预约功能。结论宁波超声质量控制中心基于宁波超声学科的现状,准确把握了超声医学的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帮助超声医学健康发展。

  • 标签: 超声检查 质量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碘盐新标准实施后南昌碘盐监测情况,为制订碘缺乏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3 - 2015年按照《江西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2版)》,全市9个县(区)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每个行政村(居委会)抽检15份居民户食用盐盐样。2016 - 2018年部分县(区)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6版)》要求,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8 ~ 10岁非寄宿学生40人(年龄均衡,男女各半),采集学生家中食用盐盐样,同时每个乡镇(街道)抽取20名孕妇,采集孕妇家中食用盐盐样,剩余县(区)按照《江西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2版)》进行抽样。对采集盐样进行盐碘含量检测,计算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结果2013 - 2018年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9.52%(16 122/16 200)、95.83%(15 449/16 122)、95.36%(15 449/16 200),盐碘中位数为23.50 mg/kg;碘盐覆盖率2018年最低,为98.63%(2 663/2 700),不同年份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7.856,P < 0.05);碘盐合格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均是2016年最低,分别为93.93%(2 509/2 671)和92.93%(2 509/2 700),不同年份间碘盐合格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5.090、81.053,P均< 0.05);非碘盐率2018年最高,为1.37%(37/2 700),不同年份间非碘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7.856,P < 0.05);2013 - 2018年盐碘含量波动范围在0.00 ~ 64.67 mg/kg;2013 - 2018年碘盐覆盖率青云谱区和南昌县最高,均为100.00%(1 800/1 800),东湖区最低,为98.06%(1 765/1 800),不同县(区)碘盐覆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1.247,P < 0.05);碘盐合格率青云谱区最高,为99.11%(1 784/1 800),西湖区最低,为93.16%(1 674/1 797),不同县(区)碘盐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7.257,P < 0.05);合格碘盐食用率青云谱区最高,为99.11%(1 784/1 800),西湖区最低,为93.00%(1 674/1 800),不同县(区)合格碘盐食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3.784,P < 0.05)。结论2013 - 2018年南昌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总体稳定,达到碘缺乏病消除标准中碘盐指标要求。

  • 标签: 盐类 碘盐覆盖率 合格碘盐食用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深圳2006至2017年职业病发病情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6月,通过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收集深圳200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新发职业病病例信息资料,对疾病谱、时间、地区、行业等特点和发病趋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深圳职业病共8大类64种1673例,主要发病类型为化学中毒(31.50%,527/1 673)、耳鼻喉口腔疾病(28.21%,472/1 673)和尘肺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21.34%,357/1 673)。以4年为间隔统计,2006至2009年、2010~2013年和2014至2017年职业病数分别为362、584、727例;2006至2019年时间段耳鼻喉口腔疾病和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构成比依次增加,化学中毒、尘肺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病的构成比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病主要集中于宝安(37.65%,215/571)、龙岗(17.16%,98/571)、龙华(13.84%,79/571)和坪山(13.84%,79/571)4个辖区,职业病主要发生于制造业(86.79%,1452/1 673),多发于私营经济(47.76%,799/1 673)和小型企业(37.78%,632/1 673)。结论深圳职业病依然处于增长态势,应加强耳鼻喉口腔疾病、化学中毒和尘肺病特别是噪声聋的防控,重点关注宝安、龙岗和龙华等辖区,以及私营经济和小型企业。

  • 标签: 职业病 特征分析 流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佛山乙肝母婴阻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进一步工作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以2017年佛山HBsAg阳性产妇13 672例及其所分娩13 982例活产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病历采集及前瞻性的随访追踪的方法,全面了解影响乙肝母婴阻断工作的主要因素。结果2017年佛山产妇HBsAg阳性率为10.14%,感染孕妇中HBeAg阳性率为24.13%,孕期HBV DNA检测率约5%,其中抗病毒治疗63例;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率为99.84%;婴儿在出生后1年内完成乙肝疫苗三针接种的比率为81.71%,在完成三针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中按照0-1-6程序接种的比率为62.65%;母婴阻断结果追踪率为40.16%,追踪儿童中母婴阻断失败34例,失败率为0.61%;产妇年龄低、HBeAg阳性、HepB未全程及规范接种是母婴阻断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儿童明确未检测的主要原因是拒绝检查、不知道要检查、提前检查和检测未提供结果,占99.07%。结论加强信息沟通及健康教育,落实乙肝病毒感染产妇孕期DNA检测及抗病毒治疗,提高儿童乙肝疫苗的规范接种率,将暴露儿童的乙肝两对半检测纳入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是实现全市乙肝母婴零传播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疾病传播,垂直 肝炎疫苗,乙型 传染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