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线和查准率-查全(PR)曲线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概括回顾,结合模拟数据结果,基于患病率对ROC曲线和PR曲线的应用做出建议。研究显示,ROC曲线和PR曲线具有不同的性质,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诊断方法的性能,应结合患病率和临床场景进行选择。当患病率小于20%,尤其是小于5%时,应重视PR曲线的应用。

  • 标签: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查准率-查全率曲线 诊断试验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用于RhCE血型基因分型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无输血史患者300例,进行RhCE血型血清学表型分型,从中选出表型为CCee,CcEe,ccEE的患者标本各10例,共30例;表型CCee的为1组,表型CcEe的为2组,表型ccEE的为3组,互为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引物3对,利用HRM基因分型方法对RhCE血型进行基因分型实验。结果30例标本的HRM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表型一致,引物对1的HRM可将各组标本中基因型为CC的检出;引物对2的HRM可将各组标本中CC,Cc,cc基因型全部检出;引物对3的HRM可将各组标本中基因型为Ee的检出;在检测过HRM的引物对3实验产物中加入1组单纯PCR扩增产物后再次行HRM检测,可将各组标本中EE,Ee,ee基因型全部检出。结论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可用于RhCE血型基因分型。

  • 标签: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RhCE血型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基于CT三维重建提取的中心曲线与常规CT三维重建在测量喉气管狭窄长度和严重程度上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35例喉气管狭窄患者(包括非气管切开19例、气管切开1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1~73岁,中位年龄40.5岁;以及同期纳入的20名正常人的CT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0~63岁,中位年龄37.0岁。利用Mimics中心曲线测量方法,获取垂直于中心曲线的管腔全段连续截面面积,与常规CT三维重建方法测量的甲状软骨上切迹、声门等平面的间断截面面积进行比较;比较两种测量方法在颈段气管长度、喉气管狭窄长度以及气道最小面积等参数的测量差异;采用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两种测量方法评估喉气管狭窄程度差异的影响因素。选取其中3例喉气管狭窄患者,将测量的狭窄长度与手术标本相比较,以评价两种测量方法的准确性。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人中,与常规CT三维重建方法相比,Mimics中心曲线法测量的甲状软骨切迹、声门、甲状软骨下缘、环状软骨下缘、胸骨上切迹平面的截面面积更小(t甲状软骨切迹=4.685、t声门=3.791、t甲状软骨下缘=5.621、t环状软骨下缘=6.312、t胸骨上切迹=6.436,P值均<0.05),甲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切迹的气道长度更长(t=9.79,P<0.001)。在喉气管狭窄患者中,非气管切开组,用Mimics中心曲线法测量的最小气道面积比常规CT三维重建方法测量的面积更小,狭窄长度更长(t最小气道面积=2.562、t狭窄长度=5.240,P值均<0.05)。气管切开组中,用Mimics中心曲线法测量的狭窄长度比常规CT三维重建方法测量的长度更长(t=2.854,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CT层厚对两种方法测量狭窄长度差异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b=-5.370,t=-3.306,P=0.004),不同气管前倾角度对两种方法测量最小气道面积差异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b=-0.419,t=-2.208,P=0.040)。对比术中标本,Mimics测量长度与标本差值不足0.5 mm。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提取的中心曲线法能精确地反映喉气管形态,可以更精准地测量喉气管狭窄的长度和严重程度。

  • 标签: 喉气管狭窄 三维重建 中心曲线 Mimics软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操作者技能对于臀位外倒转术(external cephalic version,ECV)成功率的影响,探讨操作者掌握ECV过程中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7例行EC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经产妇和初产妇ECV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累积和分析法(cumulative sum analysis,CUSUM)分析ECV的学习曲线。结果(1)经产妇仅年龄大于初产妇[(29.2±3.0)岁与(33.0±3.4)岁,t=-5.57,P<0.001],其余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ECV总体成功率为61.9%(60/97),经产妇成功率高于初产妇[93.3%(28/30)与47.8%(32/67),χ2=18.24,P<0.001]。主要并发症为胎心减慢(5.2%,5/97),以及阴道流血、胎膜早破和胎儿窘迫(均为1.0%,1/97)。初产妇与经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初产妇ECV可接受的失败率为50%时,R2=0.91,H=-3.27,Y=52.16,即达到50%的目标需要积累学习53例;经产妇ECV可接受的失败率为30%时,R2=0.99,H=-1.635,Y=6.60,即需要积累学习7例即可达到70%成功率。结论经过规范培训的手术者,经过约50例的学习,可熟练掌握非麻醉下足月及近足月初产ECV的操作技能,经产妇需要约10例的训练积累。临床实践建议以经产妇作为学习的切入点,有利于建立操作者的学习信心,也有利于在孕产妇中进行ECV的推广实施。

  • 标签: 外倒转术 臀先露 成功率 产次 学习曲线 累积求和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遗忘曲线规律的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联合应用基于遗忘曲线规律的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随访6个月,试验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遗忘曲线规律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促进患者养成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维持性血液透析 遗忘曲线 认知水平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主要用以评估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近年来,不同人群OGTT的血糖曲线形态与胰岛功能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血糖曲线形态主要包括单相、双相血糖曲线以及血糖峰值时间等。其中,单相血糖曲线形状可以作为不同人群的胰岛功能障碍和患糖尿病风险的预测因子。同时,随着血糖峰值时间的延迟,个体胰岛功能随之变差,未来患有糖尿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该文就OGTT期间血糖曲线形态与个体胰岛功能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血糖曲线形状 血糖峰值时间 胰岛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因下尿路症状(LUTS)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尿动力学检查的275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8.0±13.0)岁;症状主要为尿频、尿急、尿不尽感、排尿费力、尿失禁等。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诊断DU 141例,非DU 134例。对两组患者的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进行分型,并分析各型曲线患者自由尿流率、膀胱充盈期测压和压力-流率测定的指标,分析比较DU组和非DU组患者中各型异常曲线的比例。结果DU组141例中无正常钟形尿流曲线,异常曲线形态可分为5种:Ⅰ型(带锯齿的钟形曲线)20例(14.2%),Ⅱ型(类盒子形曲线)34例(24.1 %),Ⅲ型(递减三角形曲线)62例(43.9%),Ⅳ型(递增三角形曲线)6例(4.3%),Ⅴ型(潮汐波浪形曲线)19例(13.5%)。DU组Ⅰ型患者的最大尿流率[(28.4±9.7) ml/s]显著大于Ⅱ、Ⅲ、Ⅴ型[分别为(17.0±4.1)、(15.8±5.4)、(12.9±6.4)ml/s,P均<0.05];Ⅲ型和Ⅴ型患者的尿流时间[(43.7±17.2)s和(50.1±28.9)s]显著长于Ⅰ、Ⅱ型[(18.5±7.3)s、(27.2±9.7)s,均P<0.05];在Ⅲ型和Ⅴ型患者中残余尿量>50ml者分别占30.6%(19/62)和36.8%(7/19),明显高于其他类型[Ⅰ型0,Ⅱ型2.9%(1/34),Ⅳ型0];膀胱充盈测压期异常表现主要为膀胱感觉过敏、逼尿肌无抑制收缩和压力性尿失禁;Ⅴ型患者最大流率时逼尿肌压力[(7.4±5.0)cmH2O]显著低于Ⅰ、Ⅱ、Ⅲ型[(11.8±6.7)、(12.0±5.3)、(12.1±5.0)cmH2O,P均<0.05]。非DU组134例中正常钟形曲线19例(14.2%),Ⅰ型曲线88例(65.7%),Ⅱ型4例(2.9%),Ⅲ型15例(11.2%),Ⅳ型1例(0.7%),Ⅴ型7例(5.2%)。DU组Ⅱ、Ⅲ、Ⅴ型曲线的比例显著高于三者在非DU组中的比例(P均<0.05)。结论女性DU患者逼尿肌收缩力降低、收缩持续性不足、膀胱排空延迟或排空不全的特点可以反映在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上,这些曲线形态的变异,尤其是Ⅱ、Ⅲ、Ⅴ型尿流曲线,有助于女性DU的初步筛选性判断。

  • 标签: 尿动力学 女性 逼尿肌活动低下 下尿路功能障碍 自由尿流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1.5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评估肛瘘活动性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肛瘘患者71例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依据手术所见、病理组织成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42例)和缓解期组(29例),采用交叉表Pearson χ2检验对两组的TIC类型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的ADC值。结果TIC类型:活动期组Ⅰ型(流入型)[47.6%(20/42)]、Ⅲ型(流出型)[35.7%(15/42)]均显著高于Ⅱ型(平台型)[16.7%(7/42)](χ2=9.22、3.94,均P < 0.05);缓解期组Ⅰ型(流入型)[34.5%(10/29)]、Ⅱ型(平台型)[55.2%(16/29)]均高于Ⅲ型(流出型)[10.3%(3/29)](χ2=4.86、13.23,均P < 0.05);ADC值测定:活动期组[(0.932±0.074)×10-3 mm2/s]明显低于缓解期组[(1.164±0.061)×10-3 mm2/s](t=-13.87,P < 0.001)。结论磁共振动态TIC联合ADC值能有效评估肛瘘活动性,可以作为肛瘘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的常规检查序列加以推广。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磁共振成像 直肠瘘 评价研究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肌肉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运动中枢、感觉中枢反馈的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类型及运动、感觉中枢反馈TIC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经临床确诊的ALS患者18位(ALS组)与18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被试者均知情同意且为右利足,分别嘱右足拇趾规律背伸、钝头竹签规律刺激右小腿下段背侧皮肤,行大脑BOLD扫描检测运动、感觉中枢反馈,统计比较两组大脑运动、感觉最高反馈区各TIC类型分布,并根据TIC斜率等级评分通过斯皮尔曼相关分析ALS组运动最高反馈区、感觉最高反馈区TIC类型的相关性。结果大脑运动最高反馈区下降型TIC:ALS组>对照组(P<0.001),水平型TIC:ALS组<对照组(P<0.001),上升型TIC:ALS组=对照组(P=1.00);大脑感觉最高反馈区下降型TIC:ALS组<对照组(P=0.221),水平型TIC:ALS组<对照组(P<0.001),上升型TIC:ALS组>对照组(P<0.001);ALS组运动最高反馈区与感觉最高反馈区TIC斜率具有负相关性(P<0.05)。结论在ALS的BOLD-fMRI中,运动中枢反馈表现为下降型TIC多见,感觉中枢反馈呈上升型TIC多见,二者TIC斜率间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 功能磁共振成像 肌肉萎缩侧索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健康宣教对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脑卒中康复期患者11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对患者实施分阶段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肢体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总评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总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 健康宣教 脑卒中 康复锻炼依从性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在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抽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30例胰腺癌患者、30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作为胰腺癌组和胰腺炎组,另以胰腺癌或肿块性胰腺患者的正常胰腺实质作为胰腺正常组(60例)。分析胰腺癌组和胰腺炎组患者的MRI常规序列与动态增强表现,统计分析三组的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与ADC值、TIC分布情况。结果胰腺癌组T1加权成像(T1WI)病灶主要呈低信号,其次呈混杂信号或等信号;T2加权成像(T2WI)病灶主要呈稍高信号;MRI增强扫描肿块强化,缓慢上升,门脉期强化显著,动脉期强化不显著。胰腺炎组T1WI病灶主要呈等信号和低信号;T2WI病灶主要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不均匀;MRI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强化不显著,增强后期肿块强化程度高于邻近组织。胰腺癌组ADC值高于胰腺炎组(P<0.05),胰腺癌组、胰腺炎组ADC值均低于胰腺正常组(P均<0.05)。胰腺癌组TIC缓慢上升更缓慢流出型比例高于胰腺炎组及胰腺正常组(P<0.05);胰腺癌组TIC逐渐上升型比例低于胰腺炎组(P<0.05),高于胰腺正常组(P<0.05);胰腺炎组TIC逐渐上升型比例高于胰腺正常组(P<0.05);胰腺癌组TIC速升速降型比例低于胰腺炎组及胰腺正常组(P<0.05),胰腺炎组TIC速升速降型比例低于胰腺正常组(P<0.05)。结论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ADC值联合动态增强MRI的TIC价值高。

  • 标签: 胰腺癌 表观弥散系数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实施延续性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间在该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观察组接受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脑出血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延续性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可强化其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存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整体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延续性护理 脑出血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机器人辅助L4、L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学习曲线及其拐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机器人辅助L4、L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4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资料,男19例、女24例;年龄59(48,66)岁;按Meyerding分类,Ⅰ度滑脱23例,Ⅱ度滑脱18例,Ⅲ度滑脱2例。测量螺钉置入精度和螺钉准确性分级,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信息。采用累计求和法绘制学习曲线,根据形态将学习曲线分为前期和后期。对比学习前期和学习后期指标差异,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置入L4椎弓根螺钉60枚、L5椎弓根螺钉70枚。L4椎弓根螺钉置入精度在第23枚开始提高,L5椎弓根螺钉置入精度在第20枚开始提高。以第23枚椎弓根螺钉(第14例患者)分割学习曲线为前期和后期,学习前期组与后期组在手术时间[(225.0±74.0)min vs.(207.0±81.2)min,t=0.65,P=0.521]、术中出血量[200(75,500)ml vs. 100(60,200)ml,Z=1.30,P=0.195]、术中透视次数[10(6,10)次vs. 10(6,10)次,Z=-0.37,P=0.71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 vs. 0,P=0.302)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习后期较学习前期有更短的术后住院天数[4.5(3,6)d vs. 6.0(5,9)d,Z=2.00,P=0.046]和更高的椎弓根螺钉置入精度[L4:1.33(1.06,1.79)mm vs. 2.23(1.12,4.55)mm,Z=2.43,P=0.015;L5:1.47(0.98,1.87)mm vs. 3.21(1.64,4.87)mm,Z=3.90,P=0.001]。前期和后期置钉准确率相近[L4:95%(21/22)vs. 97%(37/38),P=1.000;L5:91%(20/22)vs. 96%(46/48),P=0.585]。结论机器人辅助L4、L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较明显的学习曲线,置入第23枚椎弓根螺钉时,螺钉置入精度开始提高。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机器人手术 学习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依从性曲线的阶段性护理干预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7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依从性曲线的阶段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治疗效果,通过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量表、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为(1 328.8±276.8)分,高于对照组的(1 150.5±32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依从性曲线的阶段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中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康复 依从性曲线 阶段性护理 盆底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预后中价值,并比较其与传统炎症生物标志物预测预后的能力,建立新的预后模型。方法本研究纳入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根治性肾切除术或部分肾切除术的204例ccRCC患者,使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ccRC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并将独立因素构建列线图,通过C指数、矫正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估相关因素及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FPR和年龄(P<0.05)、肿瘤大小(P<0.01)、血红蛋白(P<0.01)、内生肌酐清除率(P<0.01)、前白蛋白(P<0.01)、症状(P<0.01)、手术方式(P<0.01)、肿瘤坏死(P<0.01)及TNM分期(P<0.01)等密切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ccRCC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为FPR[风险比(HR)=2.583,95%可信区间(CI)=1.082~6.164,P<0.05)、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HR=2.785,95%CI=1.222~6.345,P<0.05)和TNM分期(HR=4.044,95%CI=1.813~9.021,P<0.01)。FPR预测预后的C指数(0.72)及决策曲线(DCA)较传统炎症生物标志物更好。由多个独立因素构成的列线图对ccRCC术后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外周血高FPR是ccRC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由FPR、PLR和TNM分期构建的列线图对ccRCC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肾癌 预后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万古霉素曲线下面积(AUC)的列线图预测重症患者万古霉素相关肾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经静脉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重症患者。收集万古霉素治疗开始时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时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谷浓度和峰浓度)。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变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万古霉素相关肾损伤的预测模型和列线图。结果纳入64例静脉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重症患者,16例(25%)发生万古霉素相关肾损伤。将万古霉素AUC、肾小球滤过率(GFR)、联合使用肾毒性药物数作为预测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建立回归方程logit(P)=-4.83+0.009×AUC(万古霉素)-2.87×a+2.53×b。若GFR>60 ml/min时,a=1,GFR≤60 ml/min时,a=0;若联合使用肾毒性药物数≥2时,b=1,联合使用肾毒性药物数<2时,b=0。绘制预测肾损伤的列线图。受测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预测模型预测万古霉素相关肾损伤的AUC为0.927(95%CI 0.851~1.000)。万古霉素相关肾损伤发生率的截止值为26.48%时,其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7.5%。结论重症患者万古霉素相关肾损伤的发生率高。基于万古霉素AUC的列线图能有效预测重症患者发生万古霉素相关肾损伤。

  • 标签: 万古霉素 药代动力学 肾损伤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遗忘曲线干预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防护知晓率、行为方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12月11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56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遗忘曲线教育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防护知晓率、自理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变化。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内瘘血管防护知晓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定量表(ESCA)评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理行为评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教育相比较,基于遗忘曲线的教育干预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方式注重引导患者学习自护知识,分析自身行为习惯,进而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建立良好健康管理信念,强化、巩固和维持患者正确护理行为。该方式为临床保障透析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疾病转归提供保证。

  • 标签: 遗忘曲线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血管防护 自理行为 自护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单吻合口十二指肠回肠旁路联合袖状胃切除术(SADI-S)治疗肥胖患者的安全性及其学习曲线。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SADI-S治疗的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肥胖者体质指数≥37.5 kg/m2或28 kg/m2<体质指数<37.5 kg/m2同时合并有2型糖尿病、或两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肥胖合并症接受SADI-S治疗、且通过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者纳入研究;排除行SADI-S以外的其他减重术式或以达芬奇机器人SADI-S作为修正手术者。共77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31例,女46例;中位年龄33(18~59)岁;术前体质量(123.0±26.2) kg,体质指数(42.2±7.1) kg/m2,腰围(127.6±16.3) cm。按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将入组患者依次编为1~77号,采用教科书效果(TO)来分析每例患者的临床结局,采用Dindo-Clavien分级标准对手术并发症进行分类。TO标准:手术时间小于或等于患者手术时间的第75百分位数(210 min);术后住院时间小于或等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第75百分位数(7 d);并发症分级小于Clavien grade Ⅱ级;无再次入院;无中转开腹及死亡。当机器人SADI-S患者同时满足上述5个条件时,则该患者被认为达到了TO标准。采用累积和分析方法(CUSUM)计算患者的TO率,以手术例数为横坐标,TO率为纵坐标绘制散点图,以了解机器人SADI-S的学习曲线。结果77例达芬奇机器人SADI-S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82.9±37.5) min,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6(4~55) d,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9.1%(7/77),其中4例(5.2%)为Ⅱ级并发症,包括十二指肠回肠吻合口漏、腹腔出血、腹腔积液和胃肠功能恢复延迟各1例;2例(2.6%)为Ⅲb级并发症,均为胃漏;1例(1.3%)Ⅳ级并发症,为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均通过对症处理痊愈出院。有51例患者的临床结局达到了TO标准,TO率在第46例后为正值,且稳步上升。以本组第46例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学习提高组(46例)和熟练掌握组(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体质指数、腰围、美国麻醉医师分级、肝体积及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习提高组的腹腔引流管留置比为54.3%(25/46),高于熟练掌握组的16.1%(5/31),术后住院时间为6(4~22) d,长于熟练掌握组的6(5~5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SADI-S安全可行;其学习曲线为46例。

  • 标签: 肥胖 达芬奇机器人 十二指肠回肠旁路联合袖状胃切除术,单吻合口 并发症 学习曲线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