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诊断为15例鹦鹉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15例患者均有禽类接触史,均以发热就诊,病情进展快,实验室检查中C反应蛋白(CRP)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者15例(15/15),其中CRP最大值超过200 mg/L者8例(8/15),白细胞计数正常10例(10/15)、升高5例(5/15)。早期CT表现主要为肺部局限性结节或斑片状实变影,可出现“晕征”,2~5 d快速进展为大叶性实变影,以胸膜下分布为主,病灶实变影周边常见“细网格征”,常伴有胸腔积液。该研究提示鹦鹉衣原体肺炎的临床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但仅依靠CT表现诊断困难,对于高热患者,临床提示CRP、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而白细胞计数不升高时,且具有鸟类或禽类接触史,需考虑该病的可能,尽早行mNGS检测病原体,使患者及时得到精准治疗。

  • 标签: 鹦鹉热衣原体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肺炎
  • 简介:摘要肿瘤疗是继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之后又一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磁治疗(MH)是一种新兴的疗方法,因具有无创/微创性、高效性和良好的组织穿透性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为恶性肿瘤实现高效、低不良反应精准医疗分子水平治疗提供了新手段,成为目前肿瘤治疗新的研究方向。实现MH需要磁性材料和适宜磁场,其中氧化铁纳米颗粒(IONs)由于其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和加热能力而被广泛研究为MH剂。本文就磁性纳米氧化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目前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疗协同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综述磁治疗这一前沿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 标签: 磁纳米材料 磁热疗法 肿瘤治疗 协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秭归县日本斑点患者的流行和临床特征,为提高日本斑点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病例系列分析。研究秭归县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确诊并住院的18例日本斑点患者,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60(54,68)岁。收集病历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18例日本斑点患者,17例为农民,1例为教师,均有野外接触史。主要发病时间为4至10月,春秋季最多。患者首发症状一般为高热、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15例患者出现皮疹,12例出现焦痂,3例患者无皮疹和焦痂;患者中10例双下肢水肿,3例出现意识障碍等精神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现:15例患者白细胞正常或降低,11例血小板降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升高,17例白蛋白降低;13例丙氨酸转氨酶和14例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11例尿蛋白异常。结论日本斑点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作为立克次体感染主要特征的焦痂与皮疹并非在所有患者中存在,因此增加了日本斑点的诊断难度,造成患者病情的延误,甚至死亡。医疗工作者应在日本斑点高发季节提高对有野外接触史的不明原因高热患者感染立克次体的警惕,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等及早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抗菌药物治疗,控制病情。

  • 标签: 立克次体属 日本斑点热 临床特征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黄清肺胶囊辅助治疗痰壅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岭市中医院收治的痰壅肺证AECOPD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银黄清肺胶囊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0%(132/150)]高于对照组[75.3%(113/150)](χ2=8.04,P < 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评分[(2.31±0.49)分]、咳痰评分[(1.93±0.35)分]、喘息评分[(0.91±0.22)分]均低于对照组[(2.89±0.54)分、(2.22±0.43)分、(1.36±0.27)分](t=9.30、6.41、15.82,均P < 0.001);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3.04±1.25)μg/L]、C反应蛋白[(26.44±2.31)mg/L]、降钙素原[(1.25±0.97)μg/L]均低于对照组[(3.66±1.32)μg/L、(31.39±2.26)mg/L、(1.79±1.06)μg/L](t=4.18、11.18、4.60,均P < 0.001);观察组用力肺活量[(1.89±0.54)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64.22±5.80)%]、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59.16±5.52)%]均高于对照组[(1.58±0.57)L、(60.13±5.77)%pred、(54.43±5.37)%](t=4.84、6.12、7.52,均P < 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银黄清肺胶囊能有效缓解痰壅肺证AECOPD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及机体炎性反应,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该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急性 炎症 药物疗法,联合 中药 呼吸功能 白细胞介素 C反应蛋白质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加中药熨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效果。方法:择调时间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入组资料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抽签划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前者为针刺护理,后者选用针刺+中药熨;指标查看为:腰间、下肢疼痛评分、JOA、VAS、ODI评分。结果:总结数据可见,入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相较类似,P>0.05;经护理后,腰间、下肢疼痛评分、JOA、VAS、ODI评分对比,实验组数据更优,对照组资料较差,P<0.05。结论:针刺加中药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可起到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助于其腰间、下肢疼痛的缓解,增强腰部功能使用,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针刺;中药热熨;腰椎间盘突出;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疗(HT)对舌鳞癌细胞系CAL-27铁死亡的调控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铁死亡抑制剂Fer-1的半抑制浓度(IC50)并用于后续实验。CAL-27细胞系按实验设计分为HT组、对照组、Fer-1组以及HT+Fer-1组。采用各自检测试剂盒检测活性氧水平、铁离子浓度,采用实时反转录PCR检测p53、转铁蛋白受体1(TfR1)的mRNA水平,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疗组CAL-27细胞系活性氧水平(P<0.01)和铁离子浓度(P<0.001)显著上调,p53及TfR1的mRNA表达量也明显增加(P值均<0.01),细胞迁移能力下降(P<0.001),凋亡率升高(P<0.01)。HT+Fer-1组与HT组相比活性氧水平(P<0.001)、铁离子浓度(P<0.001)、p53及TfR1的mRNA表达量均降低(P值均<0.01),细胞迁移能力恢复(P<0.01),凋亡率也降低(P<0.01)。结论疗可能通过激活p53/TfR1通路诱导舌鳞癌细胞系CAL-27铁死亡,抑制其迁移能力并促进其凋亡。

  • 标签: 热疗 舌鳞状细胞癌 铁死亡 小分子铁抑素-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暴露引起的氧化应激在跑台大鼠血压升高中的影响及抗氧化剂的干预作用。方法于2021年6月,选择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常温饲养组、常温跑台组、高温跑台组和高温跑台补充维生素C组,每组6只。实验期为4周,每周进行6 d常温跑台或暴露跑台,每天上、下午各30 min;高温跑台补充维生素C组大鼠每天补充维生素C剂量为10 mg/kg体质量。每周末测量血压。实验结束后,分离大鼠胸主动脉组织,收集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管脂褐质(LF),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用钼酸铵法检测血清过氧化氢酶(CAT),用铁还原/抗氧化能力法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组织抗核转录相关因子2(Nrf2)含量。组内均数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事后LSD-t检验。结果高温跑台组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7、14、21 d时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均升高、28 d时有下降但高于初始水平(均P<0.05),高温跑台组大鼠在各实验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常温跑台组(P<0.001);高温跑台组大鼠主动脉内膜光滑程度下降、纤维排列紊乱,中层厚度增加,显示有平滑肌细胞增殖情况;与常温跑台组比较,高温跑台组大鼠血清MDA和血管LF含量增高,血清SOD、CAT活力和T-AOC以及NO含量降低,血管组织中Nrf2表达量减少(P<0.05);与高温跑台组比较,高温跑台补充维生素C组大鼠7、14、21和28 d时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血清MDA和血管LF水平降低、CAT活力和T-AOC增高、血管组织中Nrf2表达量增加(P<0.05),且血管内膜病理变化改善。结论暴露对氧化应激有影响,其与暴露大鼠血压升高密切相关;抗氧化增强剂维生素C对其有预防作用,可改善暴露导致的大鼠血管内膜病理改变,Nrf2是一种血管保护调控因子。

  • 标签: 氧化性应激 热暴露 维生素C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边诊断性支气管镜检查对重症鹦鹉衣原体肺炎早期病原体的快速评估,旨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结果出来前开始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成功救治的3例重症鹦鹉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床边诊断性支气管镜检查对病原体的快速评估结果以及开始抗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3、45和58岁;发病前均有明确的鸟类接触史;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干咳、气短及呼吸困难,其中1例伴嗜睡、腹痛。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入院后及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时,2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偏高〔(10.2~11.9)×109/L〕,3例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升高(85.2%~94.6%),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降低(3.2%~7.7%)。3例患者入院后降钙素原(PCT)升高,至入ICU时仍升高(0.3~4.8 ng/L);C-反应蛋白(CRP)均升高(58.0~162.0 mg/L),红细胞沉降率(ESR)均升高(36.0~90.0 mm/1 h)。入院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2例(136.7 U/L、220.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2例(249.6 U/L、164.2 U/L);入ICU时3例患者ALT(162.2~267.9 U/L)、AST(189.8~223.2 U/L)均升高。3例患者入院后、入ICU时血肌酐(SCr)均正常。3例患者胸部CT表现为急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以及肺实变,以1个肺叶为主的多肺叶受累,其中2例伴少量胸腔积液,1例伴较多规则的小气囊。3例患者入ICU时氧合指数(PaO2/FiO2)分别为100.0、57.5和105.4 mmHg(1 mmHg≈0.133 kPa),符合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均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3例患者床边支气管镜下均可见黏膜明显充血、水肿,无脓性分泌物,有1例黏膜出血。3例患者床边诊断性支气管镜检查病原体评估结果可能为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分别快速给予莫西沙星、希舒美和多西环素静脉注射,同时联合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静脉注射。3 d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mNGS结果提示只有鹦鹉衣原体感染,此时病情明显改善,PaO2/FiO2明显升高,故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不变,mNGS仅起到验证初始诊断的作用。2例患者分别于入ICU 7 d、12 d拔管,1例因发生院内感染于入ICU 16 d拔管。3例患者均在病情平稳后转入呼吸科病房。结论以临床特点为基础的床边诊断性支气管镜检查,不仅有助于重症鹦鹉衣原体肺炎早期病原体的快速评估,并且在mNGS检测结果回报之前开始有效的抗感染治疗,还可弥补mNGS检测结果滞后性及不确定性等缺陷。

  • 标签: 肺炎 鹦鹉热衣原体 支气管镜检查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HFRS)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8年9月至2021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 245例HFRS患者,分析HFRS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发病地区、病死率等,分析2008年至2012年、2013年至2017年和2018年至2021年组HFRS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调整P值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评估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 245例HFRS患者的年龄为(42.3±15.9)岁,以男性[79.24%(1 779/2 245)]为主,发病地区以西安市[69.53%(1 561/2 245)]为主,死亡132例,总病死率为5.88%。2008年至2012年有1 088例(48.46%)患者,病死率为7.17%(78/1 088);2013年至2017年有647例(28.82%)患者,病死率为5.10%(33/647);2018年至2021年有510例(22.72%)患者,病死率为4.12%(21/510),2008年至2021年HFRS病例数和病死率均呈波动下降趋势。不同年份组患者的病死率、年龄分布、发病季节、发病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4、49.22、83.47、19.29,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2018年至2021年组年龄>60岁患者比例[23.33%(119/510)]分别高于2008年至2012年组的12.13%(132/1 088)和2013年至2017年组的12.36%(80/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8年至2021年组大高峰期(10月至12月)发病患者比例为62.35%(318/510),2013年至2017年组为56.26%(364/647),均低于2008年至2012年组的75.18%(818/1 0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60岁患者的病死率为9.67%(32/331),分别高于年龄<30岁患者的2.86%(16/559)和30~60岁患者的6.20%(84/1 3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为30~60岁、年龄>60岁、吸烟、有高血压病史、低血压休克和低氧血症与HFRS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比值比(OR)=2.243、3.632、1.484、3.532、79.422、143.955,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高血压病史(OR=2.467,P=0.004)、低血压休克(OR=11.658,P=0.001)和低氧血症(OR=67.767,P<0.001)是影响HFR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008年至2021年HFRS流行出现新的变化特征,其发病人数和病死率呈下降趋势,60岁以上的老年HFRS患者比例较前增加。合并高血压、出现低血压休克和发生低氧血症是影响HFR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临床特征 流行病学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穴位贴敷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10月-2022年1月本院80例COPD急性加重痰蕴肺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加味麻杏石甘汤与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14 d。采用全自动血球仪检测血浆中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ELISA法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肺功能仪检测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百分比(FEV1%)、FVC及FEV1/FVC;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36/40)、对照组为70.0%(2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2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WBC[(4.15±1.02)×109/L比(7.53±1.27)×109/L,t=13.12]、NE%[(0.50±0.12)%比(0.65±0.13)%,t=5.36]及血清CRP[(8.12±5.58)mg/L比(25.15±8.50)mg/L,t=10.5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FEV1[(1.94±0.23)L比(1.71±0.35)L,t=3.47]、FEV1%[(88.25±9.21)%比(74.10±8.13)%,t=7.29]、FVC[(3.85±0.31)L比(3.12±0.23)L,t=12.29]、FEV1/FVC[(86.12±7.18)%比(75.30±8.32)%,t=6.23]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与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提高疗效。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麻杏石甘汤 穴位贴敷疗法 炎症指标 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