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独立血液透析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为科学合理地评价独立血液透析中心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模式为框架,采用文献分析法、现场调查法和半结构访谈,形成指标条目池;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版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本研究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46项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中,过程质量指标权重最大为0.493,其次为结果质量指标0.310,结构质量指标权重最小为0.196,以过程质量为主要评价内容;二级指标中主要人力配置权重最高为0.131,三级指标中从事血液透析专科工作年限构成比的权重最高为0.108。结论本研究的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可以作为护理质量评价工具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验证其实用性。

  • 标签: 独立血液透析中心 护理质量评价 指标 权重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独立血液透析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为科学合理地评价独立血液透析中心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模式为框架,采用文献分析法、现场调查法和半结构访谈,形成指标条目池;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版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本研究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46项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中,过程质量指标权重最大为0.493,其次为结果质量指标0.310,结构质量指标权重最小为0.196,以过程质量为主要评价内容;二级指标中主要人力配置权重最高为0.131,三级指标中从事血液透析专科工作年限构成比的权重最高为0.108。结论本研究的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可以作为护理质量评价工具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验证其实用性。

  • 标签: 独立血液透析中心 护理质量评价 指标 权重
  • 简介:摘要2021年6月3日至24日广州市荔湾区芳村片区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导致区域封控期间,广东省中医院血透中心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流程,开展了接诊流程制定、职工培训、患者告知及管理、新收治患者流程制定、清洁消毒规范制定等一系列管理工作。血液透析中心来自封控区域的中高风险患者近25例,新收入患者10余例,隔离病区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约10例次。所有患者的核酸筛查、透析治疗、分诊风险甄别、消毒隔离有序进行。在此期间,无医务人员和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或社区内感染。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封控区域内,血透中心制定关键流程、严格把关核酸筛查、多方位人员培训及考核、规范消毒隔离措施、隔离病区的设立等,可有效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 标签: 封控区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液透析中心 疫情防控
  • 作者: 曹立云 向晶 苏默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 卫生部肾脏疾病重点实验室 慢性肾脏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免疫介导肾病诊治创新单元 100034,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科,北京 100853,中日友好医院肾病科血液净化中心,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不同等级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人力资源现状,为各级医疗机构调整相关人力资源方案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的123家血液透析中心的基本情况和医生、护士、工程师等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现状。结果血液透析中心的每名护士每治疗班次同时负责(4.98±0.74)名透析患者,专科护士430人,占注册护士总人数的23.32%,工程师与透析机之比为1∶25.76;中级职称以上的医生、护士、工程师所占比例分别为82.47%(400名)、33.08%(610名)和29.81%(48名),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医生所占比例为51.13%(248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和工程师所占比例分别为56.12%(1 035名)和51.56%(83名)。三级医院与非三级医院的从业人员(医生、护士及工程师)的职称和最高学历分布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血液透析中心的人员数目配置基本保持类似的比例,但是人员年龄的构成、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在三级医院和非三级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之间有一定差异,需优化不同等级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及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以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性发展。

  • 标签: 血液透析 人力资源 横断面调查
  • 作者: 曹立云 向晶 苏默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 卫生部肾脏疾病重点实验室 慢性肾脏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免疫介导肾病诊治创新单元 100034,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科,北京 100853,中日友好医院肾病科血液净化中心,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不同等级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人力资源现状,为各级医疗机构调整相关人力资源方案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的123家血液透析中心的基本情况和医生、护士、工程师等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现状。结果血液透析中心的每名护士每治疗班次同时负责(4.98±0.74)名透析患者,专科护士430人,占注册护士总人数的23.32%,工程师与透析机之比为1∶25.76;中级职称以上的医生、护士、工程师所占比例分别为82.47%(400名)、33.08%(610名)和29.81%(48名),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医生所占比例为51.13%(248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和工程师所占比例分别为56.12%(1 035名)和51.56%(83名)。三级医院与非三级医院的从业人员(医生、护士及工程师)的职称和最高学历分布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血液透析中心的人员数目配置基本保持类似的比例,但是人员年龄的构成、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在三级医院和非三级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之间有一定差异,需优化不同等级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及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以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性发展。

  • 标签: 血液透析 人力资源 横断面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治疗组)和血液透析组(对照组),每组各2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主观营养状况、客观营养状况、钙、磷、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分、磷水平、钙磷乘积、iP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血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红细胞计数(RBC)、胆固醇(TC)、维生素D3[1,25(OH)D3]、钙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骨保护素(OPG)、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血骨钙素(BGP)、β-Ⅰ型胶原C末端肽(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补体C3水平、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分、简易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较血液透析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肾透析 血液灌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导致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住院事件的危险因素,评价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与透析患者住院事件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2月1日起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血透室进行门诊透析的患者80例,其中男47例(58.8%),年龄(60.9±11.7)岁,中位透析龄为43.6个月。收集透析相关数据,检测生化指标,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RBP水平,随访至2019年6月30日,记录患者19个月以来的各种住院事件。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比较住院事件组与非事件组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住院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在19个月的随访期内,80例患者共有26例(32.5%)发生了各种住院事件67次。发生住院事件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透析龄、糖尿病/高血压比例、透析间期体重平均增幅、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kt/v、URR等方面与未发生住院事件组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型钠尿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T)、C反应蛋白(CR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白蛋白、β-微球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生住院事件的患者血清RBP水平高于对照组(189.16 mg/L>163.82 mg/L, P=0.028)。通过获得最高的Youden指数来计算血清RBP的截止点,按照165.34 mg/L水平将患者分为高RBP组(n=44)和低RBP组(n=36),高RBP组住院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45.45%>16.67%, P=0.006)。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在校正了性别、年龄、白蛋白和总胆固醇后,只有RBP水平与患者住院事件独立相关,RBP高水平组较低水平组发生住院事件的优势比(OR)为3.64(95%CI,1.14~11.58;P=0.029)。发生住院事件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提示,高RBP组的住院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RBP组(P=0.005 8)。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结果发现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升高的血清RBP水平是住院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升高的血清RBP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住院事件相关,RBP是门诊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住院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视黄醇结合蛋白质类 肾透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探讨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延期留置临时导管后中心静脉病变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延期留置临时导管(留置时间≥4周)的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CT血管造影检查判断中心静脉病变(CVD),按照中心静脉病变及狭窄程度分组。Logistic回归法分析延期留置导管致CVD的危险因素。113例患者中67例(59.3%)存在中心静脉病变,病变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较无病变组高(P<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长透析龄是延期留置导管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中心静脉临时导管留置时间>4周足以导致中心静脉病变,建议应避免延期留置中心静脉临时导管。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肾透析 导管,留置 中心静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治疗中开展预见性护理减少导管感染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50例,其中25例接受常规护理患者纳入常规组,25例接受预见性护理患者纳入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生存质量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0%(P<0.05)。试验组生理状况、环境状况、社会功能、心理状况评分均显出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健康指导、治疗效果、护理技术、服务态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降低感染风险,改善生存质量。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置管 感染
  • 作者: 帅晓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生活与健康》2021年12期
  • 机构:崇州市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230
  • 简介:吃饭讲量,穿衣重尺寸。那么,关于血液透析,多少才够呢?这一问题其实就是透析剂量的问题。那么,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怎样才算合适呢?要怎样提高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呢?

  • 标签: 血液透析
  • 作者: 田怀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9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5期
  • 机构: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重庆梁平 405200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质量及透析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2021年4至2022年10月为样本,共126名透析病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名,6个月透析后对透析质量及透析风险进行比较。结果: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在血液透析6个月结束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患者透析前、尿酸(UA)和尿素减减率(URR)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感染性(1.58%(1/63)比对照组(4.76%(3/63)低,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 AVF血管途径进行血液透析,可为肾衰病人提供人工动静脉通道,以改善其肾功能,提高其临床效果。

  • 标签: 血管通路;血液透析;透析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与带袖套隧道导管(central venous tunnel catheter, CTC)两种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指标与血脂指标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通路方案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63例采取AVF血管通路,对照组63例采取CTC血管通路,对比两组患者透析6个月后的透析质量、肾功能、透析风险。结果透析6个月末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6个月末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及尿素降低率(U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透析6个月末血清BUN、Cr、UA水平较透析前降低。观察组透析6个月末尿素清除指数(Kt/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率[1.59%(1/63)]低于对照组[4.76%(3/63)],血栓栓塞率[3.17%(2/63)]低于对照组[6.35%(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AVF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患者可通过建立人工动静脉间直接的管道以改善肾功能水平,避免感染及血栓栓塞的发生,提升血液透析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透析质量 透析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评估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早期流量不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的血液透析患者327例,并将其分为导管低流量组(43例)和导管正常流量组(28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血压),并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相关测量参数(导管尖端位置、左室射血分数、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导管尖端距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口距离)是否对患者早期导管流量不足产生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导管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导管尖端接近和触及右心房壁(OR=5.393,95%CI=2.039~14.263,P=0.001)、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增大(OR=0.321,95%CI=0.124~0.827,P=0.019)、左室射血分数处于临界范围(OR=2.953,95%CI=1.113~7.835,P=0.030)和减低(OR=5.828,95%CI=1.869~18.174,P=0.002)是术后早期导管流量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早期导管流量不足与导管位置、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相关,超声可以作为评估透析患者术后导管尖端位置和诊断术后早期流量不足的主要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中心静脉置管 尖端位置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风险和炎性指标的影响,提出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通量透析组(43例)和低通量透析组(41例)。高通量透析组给予每周2次低通量血液透析联合1次高通量血液透析,低通量透析组给予单纯的低通量血液透析,两组均持续透析12个月。比较两组透析期间感染发生率、透析前后炎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透析期间高通量透析组感染率低于低通量透析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12个月后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高通量透析组血清内毒素、TNF-α、IL-1及IL-6均低于低通量透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机体的炎症状态,降低患者感染风险。在透析过程中加强透析用水质量、加强监测力度、增强患者营养以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质量,确保治疗安全。

  • 标签: 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 感染风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北京医院肾内科近10年间死亡的老年血液透析(HD)患者和腹膜透析(PD)患者的死亡原因和生存时间。方法收集我中心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死亡的60岁以上的老年血液净化患者,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有无糖尿病、开始透析时间、死亡时间及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等。结果共有15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6.6±7.7)岁,中位透析时间为54.1(26.9,86.4)月,其中有83例患者合并糖尿病(54.2%)。根据透析方式将患者分成HD(114例)和PD(39例)两组,HD和PD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77.1±7.9)岁和(75.0±7.0)岁,中位透析时间分别为56.5(27.4,104.2)月和48.3(26.3,66.6)月。HD和PD患者的原发疾病均主要为糖尿病肾病(DN,32.5%和48.7%)、慢性肾小球肾炎(29.8%和17.9%)和高血压肾损害(21.1%和10.3%),HD和PD患者前三位的死亡原因均为心血管疾病(32.4%和43.6%)、感染(29.8%和28.2%)和脑血管疾病(11.4%和15.4%),两组患者间原发疾病和死亡原因的构成相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曲线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的透析患者存活时间短于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χ2=12.829,Log Rank P<0.001),HD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长于PD患者(χ2=8.161,Log Rank P=0.004)。在不合并糖尿病的透析患者中,HD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于PD患者(Z=-2.716,P=0.007);在合并糖尿病的透析患者中,HD和PD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当(Z=-0.581,P=0.561)。结论老年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占比高,老年透析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老年HD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优于PD患者。

  • 标签: 死亡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的行为控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透析间期自我管理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患者50例,应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一般资料、透析相关知识及透析间期自我行为控制进行调查分析。记录一周透析间期的饮食记录,由专人收集后计算能量、水、盐摄入及体质量增长取均值后列入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根据K/DOQI指南,64%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过多,90%患者水摄入过多,48%患者蛋白摄入不足,52%患者盐摄入过量,82%患者能量摄入低于标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与年龄、文化程度、透析频率、血红蛋白及尿量呈负相关,与收缩压、饮水量成呈相关。体质量增长与性别相关,女性透析间期能量摄入量、水摄入量、体质量增长显著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行为控制不理想,透析间期血压及体质量增长与水盐摄入密切相关。水盐摄入过量造成的水钠潴留是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男性自我管理较女性差。男性和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可作为重点干预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应积极提高患者透析间期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透析间期 体质量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高钾血症是临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可引起乏力、痉挛、肌肉抽搐、心电图改变等,严重可至心律紊乱、猝死。肾脏是K+排泄的主要器官,高钾血症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很少发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在透析间期常出现高钾血症,可出现严重并发症。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对高钾血症的研究进展,先简要回顾正常血钾的调节过程,然后重点阐述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以期降低高钾血症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危害。

  • 标签: 肾透析 高钾血症 摄食行为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检索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运动方案的最佳证据,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科学规范、合理可行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运动方案。方法系统检索美国国立指南网(NGC)、中国临床指南文库、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美国肾脏病学会(ASN)、Embase、PEDro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国内外19个指南库、文献数据库以及相关学会官网,提取其中关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运动的证据,包括指南、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及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2名研究员独立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数据。结果共纳入25篇文献,包括系统综述12篇,专家共识1篇和随机对照试验12篇。从运动评估、运动监测、运动终止标准、运动注意事项、运动方案等14方面共总结了43条证据。结论本研究分析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运动方案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务人员制定透析中运动方案提供了循证依据。

  • 标签: 血液透析 运动 循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难治性并发症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4例MHD合并难治性并发症(包括顽固性尿毒症瘙痒、神经痛、难治性高血压等)患者,经药物、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均无明显好转,遂采用超高通量血液透析(SHFHD)治疗(国产聚砜膜透析器LSHT160-A,超滤系数80,膜面积1.6 m2)。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转归及透析前、后血浆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浆白蛋白的变化,收集部分患者透析废液,观察白蛋白丢失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单次超高通量血液透析后血浆β2-MG下降率为54.2%~73.3%,首次与末次SHFHD前比较,血浆白蛋白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率为4.1%~17.1%。单次SHFHD后白蛋白丢失2.2~10.6 g。结论SHFHD治疗能清除中、大分子毒素,改善患者难治性并发症的临床症状,但可增加白蛋白丢失。

  • 标签: 超高通量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脏病 难治性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血钙、血磷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抽样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肾性骨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接受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定量(UALB)、血钙、血磷、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以及骨密度水平。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β2-MG、UALB、血钙、血磷、血清iPTH、骨密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β2-MG、UALB、血磷、血清iPTH水平低于对照组,血钙、骨密度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性骨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可有效改善血钙、血磷水平,稳定患者骨密度,缓解临床症状。

  • 标签: 肾性骨病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血钙 血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