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估正常人左心室各节段室壁剪切应力(WSS)在舒张期不同时相的变化。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志愿者200例,应用VFM技术测量舒张期同一时相左心室各节段WSS以及舒张期不同时相[等容舒张期(D1)、快速充盈期(D2)、减慢充盈期(D3)、心房收缩期(D4)]左心室各节段WSS,进行分析并寻找变化规律。结果①舒张期同一时相左心室各节段WSS之间的关系:D1前间隔、后间隔及后壁,D2后间隔、后壁及下壁WSS的绝对值之间的关系呈现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舒张期不同时相左心室各节段WSS的变化规律:左心室前间隔、后间隔、前壁、侧壁及下壁整体室壁剪切应力(WSS-AL)的绝对值在D1-D2-D3-D4呈递增-递减-递增趋势,后壁WSS-AL的绝对值在D2-D3-D4呈递减-递增趋势;左心室前间隔心尖段、后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侧壁基底段,后壁中间段和心尖段,下壁基底段和中间段WSS的绝对值在D1-D2-D3-D4呈递增-递减-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心室WSS在同一时相不同节段以及同一节段不同时相均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且与左心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相符合,说明VFM技术测量的WSS可以定量反映出正常人左心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血流向量成像 室壁剪切应力 血流动力学 左室舒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胎儿脐静脉内径、血流量的方法,建立正常胎儿脐静脉内径、血流量和标化血流的参考值范围以及脐静脉内径和血流量的Z-评分。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株洲市妇幼保健院的907例正常胎儿(20~39周),收集游离段(FUV)及腹腔段(IUV)脐静脉内径(Duv)、血流量(Quv)及标化血流(nQ=Quv/估测胎儿体重),计算不同节段脐静脉Duv、Quv和nQ的均值以及90%可信区间,并对比不同节段脐静脉的参数。最后以孕周(GA)为自变量建立Duv和Quv的Z-评分。结果成功获得858例(94.6%)正常胎儿脐静脉Duv、Quv和nQ的均值以及90%可信区间。FUV和IUV的Duv和Quv随孕周增长而增加,以Quadratic曲线和Linear线性拟合度最高(r=0.951、0.941、0.986、0.982,均P<0.001)。而nQ与GA呈双相模式,以Quadratic曲线拟合度最高(r=0.610、0.611,均P<0.001)。Duv-FUV>Duv-IUV(P<0.001),nQ-FUV>nQ-IUV(P=0.001),而Quv-FUV与Quv-IU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成功建立Duv和Quv的Z-评分模型,所有Z-评分呈高斯分布。结论脐静脉参数正常范围和Z-评分的建立有利于完善胎盘循环的评估,为不良妊娠的监测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依据。选用FUV或IUV评估胎盘循环可依据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情况而定。

  • 标签: 超声检查 胎儿脐静脉 胎盘灌注 血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胎儿脐静脉血流与脐动脉搏动指数比值(VAI)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816例正常胎儿。通过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及股骨长获取胎儿体重;测量腹内段脐静脉血流量(Quv);获取羊水中游离段脐动脉血流搏动指数(UA-PI);将Quv按照胎儿体型标准化,计算脐静脉血流(nQuv)、VAI。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Quv、nQuv 、UA-PI、VAI与胎儿孕周的相关性;统计VAI以±s表示,取95%参考值上限及5%参考值下限作为VAI增高和减低的标准。将VAI低于正常值参考值5%的26例胎儿及VAI高于正常值参考值95%的20例胎儿纳入病例组。结果①胎儿Quv与孕周呈正相关(r=0.893,P<0.001),nQuv、UA-PI与孕周呈负相关(r=-0.552、-0.827,均P<0.001),VAI与孕周无明显相关性(r=0.000,P=0.758)。②VAI均值、标准差、5%参考值下限、95%参考值上限分别为195.81、55.61、105.95、293.33。③VAI异常病例组中26例VAI减低(孕妇高血压疾病16例,并发重度子痫前期13例,并发子痫前期1例,脐带扭转40圈1例,死胎3例,早产16例,新生儿低出生体重19例,1 min Apgar评分≤7分4例,脐动脉血pH<7.2者6例,孕期母体胎儿及随访新生儿均无异常1例);20例VAI增高(胎儿重型α-地中海贫血10例,地中海贫血2例,骶尾部畸胎瘤1例,门体静脉分流1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3例,孕期母体胎儿及随访新生儿均无异常3例)。结论胎儿VAI的测量、计算简单易行,作为一个综合指标在中晚孕期保持恒定,便于异常胎儿的追踪观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胎儿 脐静脉血流量 脐动脉搏动指数 脐静脉血流率与脐动脉搏动指数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置入中长导管对急诊重症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急诊重症医学科收治5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开展超声引导中长导管(MC)置入技术分为MC组(n=278)和对照组(n=251),MC组应用超声引导置入MC作为早期拔除中心静脉导管(CVC)的序贯方法,对照组采用留置针作为CVC拔除后的静脉序贯治疗方法。统计CVC、MC、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两组CVC使用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两组的CVC留置时间并进行Log-rank检验,Cox回归分析CVC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比较CRBSI和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结果MC组CVC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8 d vs. 13 d,P=0.000),CVC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9.83% vs. 80.45%,P=0.000);Cox回归分析显示困难静脉、ICU住院时间延长、置管部位和未开展超声引导MC置入均是CVC留置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MC组CRBSI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0.571‰ vs. 3.802‰,P=0.038),两组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3)。结论开展超声引导置入MC可缩短CVC留置时间,减少CVC使用率,降低CRBSI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利用 感染控制/方法 超声检查/利用 危重患者医疗/方法 血管通路装置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中长导管 CVC使用率 CVC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肝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48例。患者自愿接受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48例患者根据Scheuer法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共5期,S0期10例,S1期13例,S2期10例,S3期10例,S4期5例,比较各期患者门静脉平均流速、门静脉流速峰值(peak portal vein velocity,PVVmax)、门静脉主干内径(portal vein diameter,PVD)、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肝杨氏模量,且以肝穿刺活检为金标准,分析各项检测方式灵敏度、特异性。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Spearman法分析肝纤维化分期与各参数之间相关性;用ROC曲线分析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联合检测预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纤维化分期中,S0期组患者LSM为(5.29±0.19)kPa、肝杨氏模量为(21.65±2.35)kPa,S1期组患者LSM(6.38±1.25)kPa、肝杨氏模量(22.89±3.19)kPa,S2期组患者LSM(9.76±1.33)kPa、肝杨氏模量(23.77±3.52)kPa,S3期组患者LSM(15.44±2.44)kPa、肝杨氏模量(25.14±2.29)kPa,S4期患者LSM(18.08±1.22)kPa、肝杨氏模量(27.94±2.58)kPa,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5.47、4.84,P值分别为<0.001、0.00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0期患者门静脉平均流速(20.56±4.21)cm/s、PVVmax(22.19±4.33)cm/s,S1期门静脉平均流速(18.39±3.79)cm/s、PVVmax(20.69±3.12)cm/s,S2期门静脉平均流速(13.46±2.21)cm/s、PVVmax(16.65±2.54)cm/s,S3期门静脉平均流速(10.56±2.85)cm/s、PVVmax(13.42±2.46)cm/s,S4期门静脉平均流速(8.15±1.65)cm/s、PVVmax(11.89±2.89)cm/s,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35、16.96,均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Spearman法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纤维化分期与门静脉平均流速、PVVmax均呈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75、-0.88;均P<0.001),与肝杨氏模量、LSM均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54、0.86;均P<0.001)。经ROC曲线分析,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预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AUC为0.75,门静脉血流动力学预测AUC为0.68,联合检测预测AUC为0.94。结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联合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对评估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具有一定诊断效能,存在较高特异性和灵敏度。

  • 标签: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慢性肝炎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对癌肿块内血流显示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7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经手术组织检查确诊(金标准),确诊前患者拟行高频彩超检查及钼靶X线检查,并将钼靶X线检查结果与高频彩超结果与手术组织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分析高频彩超、钼靶X线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敏感性、特异性),并分析高频彩超在乳腺癌患者中癌肿块内血流显示情况。结果67例乳腺癌患者经手术组织检查确诊,乳腺癌类型中排在前3位的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及乳腺黏液腺癌,分别占49.25%(33/67)、19.40%(13/67)和14.93%(10/67);67例患者完成高频彩超、钼靶X线检查,高频超声检查最终确诊64例,诊断符合为95.52%;钼靶X线检查确诊54例,诊断符合为80.60%,高频彩超乳腺癌诊断符合血流信号检出均高于钼靶X线检查(均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高频超声用于腺癌患者中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钼靶X线检查(均P<0.05)。结论高频彩超用于乳腺癌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能提高肿块内血流显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频彩超 乳腺癌 诊断效果 血流显示率 ROC曲线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最大聚集(MAR)对脓毒性休克及脓毒性休克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针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收集其基本资料及入院24 h内的动态MAR、血常规、炎症指标、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指标。根据有无脓毒性休克将脓毒症患者分为休克组和非休克组;再参照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标准,根据有无显性DIC将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休克DIC组和休克非DIC组。比较各组间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无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AR对脓毒性休克及脓毒性休克合并DIC的预测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脓毒症患者MAR与炎症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53例脓毒症患者,其中脓毒性休克患者61例(包括有显性DIC者17例和无显性DIC者44例)。与非休克组患者比较,休克组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SOFA评分均明显升高〔PCT(mg/L):6.90(2.50,23.50)比0.87(0.26,5.75),CRP(mg/L):156.48(67.11,230.84)比90.39(46.43,182.76),SOFA评分(分):11.00(8.00,14.00)比5.00(3.00,8.00),均P<0.05〕,同时血小板计数(PLT)及分别以二磷酸腺苷(ADP)、肾上腺素(A)、胶原(COL)、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的MAR(ADP-MAR、A-MAR、COL-MAR、AA-MAR)均明显降低〔PLT(×109/L):101.00(49.00,163.50)比175.50(108.25,254.50),ADP-MAR:28.50%(22.00%,38.05%)比45.90%(33.98%,60.28%),A-MAR:38.90%(30.00%,55.40%)比65.15%(54.38%,72.53%),COL-MAR:27.90%(20.85%,36.55%)比42.95%(33.73%,54.08%),AA-MAR:24.70%(16.40%,34.20%)比46.55%(28.33%,59.20%),均P<0.05〕。亚组分析显示,与休克非DIC组比较,休克DIC组患者SOFA评分明显升高(分:13.29±5.23比10.39±3.58,P<0.05),PLT和COL-MAR明显降低〔PLT(×109/L):36.00(22.00,67.50)比115.50(84.25,203.75),COL-MAR:21.50%(17.85%,32.60%)比30.95%(22.98%,38.53%),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MAR对脓毒性休克的预测价值较高,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95%可信区间(95%CI)为0.742~0.886,P=0.000〕,最佳截断值为51.35%,敏感度为68.9%,特异度为82.6%,阳性预测值为0.724,阴性预测值为0.800;COL-MAR对脓毒性休克合并DIC有一定预测价值,其AUC为0.668(95%CI为0.513~0.823,P=0.044),最佳截断值为21.90%,敏感度为52.9%,特异度为79.5%,阳性预测值为0.500,阴性预测值为0.81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中各诱导剂诱导的MAR与炎症指标和SOFA评分呈不同程度负相关,其中A-MAR与SOFA评分的相关性最强(r=-0.327,P=0.000)。结论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MAR对脓毒性休克及脓毒性休克合并DIC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并对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可作为一种监测指标用于预测脓毒症患者病情的变化和指导治疗。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技术评估不同孕期胎盘绒毛血流的价值。方法2019年1-6月于北京妇产医院早孕期建档的单胎妊娠孕妇中随机抽取50例,分别于早、中、晚孕期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时应用SMI技术监测胎盘终末绒毛血流,记录是否可显示胎盘脐带插入点处、胎盘边缘处的胎盘绒毛血流,采集相应的动脉血流频谱并记录舒张期流速比(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绒毛动脉血流频谱测量与胎盘位置、胎儿体位、所处孕期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孕期间胎盘绒毛血流的显示血流频谱的测量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位超声医师间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最终完成检查的孕妇为30例。SMI胎盘绒毛血流的显示为98.9%(89/90)。绒毛动脉血流频谱测量与胎盘位置、胎儿体位无相关性(P>0.05),与所处孕期有相关性(rs=0.478,P<0.05)。各个孕期胎盘脐带插入点处、胎盘边缘处绒毛血流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频谱的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孕期测量(33.3%/3.3%)低于中孕期测量(70.0%/50.0%)和晚孕期测量(56.6%/60.0%)。两位超声医师间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55~0.92,P<0.05)。结论SMI技术可以显示各孕期胎盘绒毛动脉血流,并可进行血流频谱测量。孕期对于测量结果有影响,中-晚孕期的绒毛动脉血流频谱较早孕期更易测量。胎儿体位、胎盘位置均不影响绒毛血流测量。

  • 标签: 超微血流成像 胎盘绒毛血流 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Ⅲ度烫伤大鼠口服补液时胃排空和胃黏膜血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SPF级成年大鼠分为5组:假伤后胃内补液组(GR组)、烫伤后胃内补液组(SGR组)、烫伤后电针+胃内补液组(SGR+EA组)、双侧迷走神经切断+烫伤后胃内补液(VGX+SGR组)、双侧迷走神经切断+烫伤后电针+胃内补液组(VGX+SGR+EA组),每组24只。在1 000 mL无菌蒸馏水中,加入3.5 g丙酮酸钠、3.5 g氯化钠,1.5 g氯化钾和20.0 g葡萄糖,配置丙酮酸钠口服补液盐(Pyr-ORS),调节pH值至7.35。将大鼠麻醉后分别行颈动脉、股静脉和股动脉分离术并置管。烫伤大鼠采用沸水(100 ℃,15 s)造成背部约35%总体表面积(TBSA)的Ⅲ度烫伤,假烫伤大鼠采用温水浸泡(37 ℃,15 s)。烫伤后即刻,每只大鼠给予皮下注射0.5 mL 0.9%氯化钠溶液和500 mL丁丙诺啡用于止痛。采用输液泵立即经胃管输注Pyr-ORS,持续1 h。VGX+SGR组和VGX+SGR+EA组大鼠烫伤前进行双侧迷走神经切断术。SGR+EA组和VGX+SGR+EA组,选择足三里穴进行针刺,连接电针仪,强度为2 mA,2~100 Hz,针刺深度7 mm,在给予烫伤大鼠Pyr-ORS的胃内补液后,持续电针刺激0.5 h。分别于烫伤后2、4 h检测各组大鼠胃排空、胃黏膜血流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烫伤后2、4 h,SGR组、SGR+EA组、VGX+EA组和VGX+SGR+EA组大鼠的胃排空[2 h:(16.5±3.2)%、(22.6 ± 3.7)%、(13.6±3.0)%、(14.2±3.2)%;4 h:(12.9± 2.4 )%、(17.1±2.3)%、(10.8±2.7)%、(12.7±2.5)%]均分别低于GR组[2 h:(45.9±4.6)%;4 h:(42.4±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h:(t=18.18、13.67、20.37、19.60,P值均小于0.05);4 h:(t=28.29、24.71、28.67、27.96,P值均小于0.05)。SGR+EA组的胃排空高于SGR组、VGX+SGR组和VGX+SGR+E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h:t=4.32、6.54、5.94,P值均小于0.05);4 h:(t=4.38、6.15、4.49,P值均小于0.05)]。烫伤后2、4 h,SGR组、SGR+EA组、VGX+EA组和VGX+SGR+EA组大鼠胃黏膜血流量[2 h:(54.0±7.3)、(74.6±8.7)、(42.0±5.5)、(45.2±6.2) BPU;4 h:(46.0±6.8)、(65.6±10.1)、(37.8±5.6)、(42.7±6.4) BPU]均分别明显低于GR组[2 h:(142.0±18.1) BPU;4 h:(127.4±16.5) BP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h:(t=15.67、11.67、18.35、17.56,P值均小于0.05);4 h:(t=15.80、11.07、17.81、16.58,P值均小于0.05)];SGR+EA组与SGR组、VGX+SGR组和VGX+SGR+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h:(t=6.28、10.97、9.53,P值均小于0.05);4 h:(t=5.58、8.33、6.63,P值均小于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促进Ⅲ度烫伤大鼠口服补液后的胃排空,增加胃黏膜血流,提高口服补液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兴奋迷走神经有关。

  • 标签: 电针 大鼠 补液疗法 迷走神经 烫伤 足三里穴 胃排空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高分辨超声测量无症状肘管尺神经脱位组及对照组的尺神经最大直径及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评价两组尺神经的僵硬度,以探讨无症状肘管区脱位尺神经的高分辨超声及SWE特征。方法由两位有经验的超声医师独立对38例无症状受试者(76侧肘)于屈伸肘关节时进行高频超声动态检查,判断其脱位与否,分为脱位组及对照组,并分别测量尺神经最大直径及横截面积,然后行SWE检查,分别测量剪切模量值。资料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及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者一致性的评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结果15.8%(12/76)的受试对象可见尺神经脱位。脱位组肘管区尺神经最大直径(0.194±0.022) cm与对照组相应位置尺神经直径(0.181±0.023) 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8,P>0.05),脱位组肘管区尺神经CSA(0.064±0.009) cm2及SWE(43.629±6.737) kPa与对照组相应位置尺神经CSA(0.050±0.008) cm2及SWE(31.293±7.858) k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ICC评估观察者间对肘管尺神经最大直径、CSA及SWE值评价的一致性,结果显示一致性较好(ICC分别为0.941、0.819、0.843)。结论无症状受试者中存在尺神经脱位者其肘管尺神经的CSA及SWE值均显著增加,观察者一致性较好。高分辨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可全面、定量地评估脱位尺神经的形态变化及力学性能,评估尺神经脱位并监测其进展。

  • 标签: 尺神经 脱位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超声剪切波弹性(lung shear wave elasticity, LUSWE)成像技术用于评估小儿术前肺组织弹性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外科手术的患儿32例,年龄4个月~11岁,ASA分级Ⅰ~Ⅲ级,性别不限。按病种将患儿分为先天性心脏病组(先心病组)和非先天性心脏病组(非先心病组)。入选患儿机械通气5 min后,行肺部超声扫描并测量胸膜线下方各区域肺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 SWV)。结果先心病组患儿右上前区(superoanterior area, SA)和上肺SWV大于非先心病组患儿(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非先心病组患儿下肺SWV大于上肺,左下肺SWV大于左上肺(P<0.05);先心病组患儿各区域肺S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USWE能够快速、实时和灵敏地测量各区域肺组织弹性。

  • 标签: 超声 剪切波弹性成像 儿童
  • 简介:摘要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作为评估软组织弹性的新技术,在肌肉骨骼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其他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相比,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具有更客观、重复性好、可定量等优点。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SWE在确定肌肉骨骼组织(包括肌腱、肌肉、神经和韧带)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随访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SWE在评估肌腱肌肉病变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肌腱病 肌疾病 超声弹性成像 剪切波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乳腺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1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及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小结节(结节最大径≤10 mm)患者77例,共101个结节(良性35个,恶性66个),术前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及SWE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良、恶性小结节的弹性模量值[最大值(Emax)、平均值(Emean)、最小值(Emin)],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到Emax、Emean、Emin的最佳诊断界值及三者诊断乳腺恶性小结节的准确度。以准确性高的弹性模量值作为SWE诊断乳腺恶性小结节的标准,以美国放射学会建立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作为常规二维超声诊断乳腺恶性小结节的标准,分别计算出SWE、BI-RAD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结果乳腺恶性小结节的Emax、Emean、Emin均大于良性小结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max、Emean、Emin诊断乳腺恶性小结节的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40.5、35.5、20.5 kP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6、0.980、0.746。以Emax≥40.5 kPa作为诊断乳腺恶性小结节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7%、90.2%、92.1%、88.6%、79.5%,以Emean≥35.5 kPa作为标准时分别为92.4%、94.3%、93.1%、96.8%、86.8%,均高于BI-RADS的70.8%、74.2%、71.4%、62.8%、46.3%;以Emin≥20.5 kPa作为标准时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56.8%、98.2%、55.0%。结论相对于常规二维超声,SWE对乳腺恶性小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乳腺小结节 剪切波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急性睾丸扭转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只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S组)、完全扭转组(C组)和不完全扭转组(U组)并建立相应模型。各组术前、术后均行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SWE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记录睾丸被膜区域、睾丸实质、精索扭转段及扭转下段的弹性模量平均(Emean)值及超声造影参数,实验结束取术侧睾丸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前各组相应部位Emea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后各时段相应部位Emea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术后睾丸被膜区域Emean值升高比C组明显、迅速,术后4~6 h可出现黄色或红色"硬环征",U组术后各时段Emean值差异、C组术后各时段Emean值差异以及U组与C组之间术后1 h、1.5 h、2 h、2.5 h、3 h、3.5 h的Emea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和C组术后睾丸实质Emean值升高约5 kPa,SWE图像始终呈蓝色。C组术后精索扭转段Emean值升高比U组明显,术后5~6 h可出现大片红色信号,C组术后各时段Emean值差异、U组术后各时段Emean值差异以及C组与U组之间除术后即刻、2 h、3 h外各时段的Emea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和C组术后精索扭转下段Emean值缓慢升高(P<0.05),SWE图像由蓝色变成蓝绿色、绿色。U组CEUS睾丸血流灌注为"慢进慢退",病理示睾丸生精细胞肿胀紊乱,间质水肿,被膜区微血管明显扩张、充血淤血并见大量红细胞漏出。C组CEUS睾丸内未见造影剂充填,病理示睾丸生精细胞肿胀紊乱,间质及被膜区微血管轻度扩张、充血淤血,可见部分红细胞漏出。结论急性睾丸扭转后SWE图像变化与精索扭转时间、程度相关,以患侧睾丸被膜区域、精索扭转段改变最显著;SWE可获得病灶精准的硬度值,对睾丸扭转的判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 睾丸扭转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作为评估软组织弹性的新技术,在肌肉骨骼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其他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相比,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具有更客观、重复性好、可定量等优点。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SWE在确定肌肉骨骼组织(包括肌腱、肌肉、神经和韧带)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随访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SWE在评估肌腱肌肉病变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肌腱病 肌疾病 超声弹性成像 剪切波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结合常规超声对供肝质量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实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共121例,供肝获取前所有供者均行常规超声及SWE检查。根据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结果将供者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异常组包括脂肪肝、肝淤血、肝纤维化和肝坏死。采用成组t检验分别比较异常组、脂肪肝组、肝纤维化组与正常组供肝杨氏模量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约登指数最高时的杨氏模量值作为区分正常和异常供肝的截断值,计算相应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根据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结果,121例供者分为正常组73例,异常组48例;异常组包括脂肪肝组21例、肝淤血组18例、肝纤维化组5例和肝坏死组4例。异常组和正常组供肝杨氏模量值分别为(5.55±1.56)kPa和(3.64±0.70)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4,P<0.05)。截断值=4.07 kPa时,约登指数最高=0.628,SWE诊断供肝病变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79.5%。脂肪肝组和肝纤维化组供肝杨氏模量值分别为(5.56±1.43)和(6.67±1.36)kPa,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74和4.933,P均<0.05)。肝淤血组和肝坏死组杨氏模量值分别为2.46~7.11 kPa和5.62~9.11 kPa。结论SWE可以定量评估肝组织硬度,对异常和正常肝脏的鉴别具有较高特异度。SWE结合常规超声检查可以对供肝质量进行无创、定量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剪切波弹性成像 肝移植 供者评估 脂肪肝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四维血流(4D Flow)MR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在体血流定量成像技术。4D Flow MRI不仅可以实时测量一个心动周期内的三维血流动力学参数,还可以结合后处理方法获取可视化的血流方向及流场信息。目前此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心脏、主动脉、肺动脉及颈动脉等部位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在颅内动脉血流成像方面也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4D Flow MRI的成像原理、图像分析方法以及其在颅内血管性疾病的最新科研进展,旨在对4D Flow MRI技术在颅内血流动力学的进展进行全面评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流动力学 四维血流成像 颅内血管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期间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临界值(婴儿≥25 mmHg,儿童≥30 mmHg)与外科心脏病患者和内科心脏病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和存活之间的关系。其次,本文评估这些DBP目标是否可以达到并与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婴儿,开胸)特有的生理学结果相关,以及是否影响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PR,ECPR)结果。设计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分析。场所儿科危重监护协作研究网内的三级PICU和CICU。对象入院诊断为外科心脏或内科心脏疾病且CPR期间具备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患者。干预措施无。方法和主要结果分析113例患者心肺复苏时的血流动力学波形,包括88例外科心脏疾病和25例内科心脏疾病患者。外科心脏(51/88;58%)和内科心脏(17/25;68%)疾病患者达到DBP目标的比例相近(P=0.488)。达到DBP目标与外科心脏病患者出院存活提高相关(P=0.018),但与内科心脏病患者无关(P=0.359)。53%(16/30)的单心室患者达到目标DBP。11/20(55%)例胸部按压开始时处于开胸状态的患者达到目标DBP。16/33(48%)例ECPR患者达到目标DBP,存活和未存活患者间无差异(P=0.296)。结论具备有创监测的外科和内科心脏病患者在ICU复苏期间均可达到目标DBP(婴儿>25 mmHg,儿童>30 mmHg)。达到目标DBP与外科心脏病患者出院存活提高相关,而与内科心脏病患者无关。下述患者均有可能达到目标DBP:(1)单心室患者,(2)开胸患者,(3)ECPR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四维血流(4D-FLOW)心血管MR(CMR)技术观察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室血流特征,探讨右心室血流成分与右心室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确诊PH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于1周内行右心漂浮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并行CMR测定右心室血流及右心功能。采用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采集心脏电影序列,测定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等功能参数。采用三维回顾性心电图触发导航仪门控4D-FLOW序列进行全心血流扫描,测定右心室直接血流百分比(RVPDF)、延迟射血血流百分数(RVPDEF)、滞留流入血流百分数(RVPRI)和残余血流百分数(RVPRVo)。用Spearman方法分析右心室血流与心室功能参数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结果PH患者RVPDF、RVPDEF、RVPRI和RVPRVo分别为16.4%±9.2%、16.1%±5.6%、16.8%±6.1%和50.5%±12.3%。RVPDF与RVPRVo呈负相关(r=-0.703,P<0.001),而RVPDEF 与RVPRI呈正相关(r=0.955,P<0.001)。RVPDF与右心室每搏输出量指数(RVSVI)(r=0.38,P=0.041)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r=0.69,P<0.001)呈正相关,与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r=-0.65,P<0.001)及右心室心肌质量指数(RVMI)(r=-0.45,P=0.004)呈负相关。RVPRVo与RVEF(r=-0.58,P=0.007)呈负相关。RVPDF与RVPDEF之和(RVPDF+RVPDEF)为35.2%±11.4%,RVEF与(RVPDF+RVPDEF)呈正相关(r=0.825,P<0.001),且RVEF与RVPDF+RVPDEF之和间差异无计学意义(t=1.427,P=0.164)。RVPDF与肺血管阻力(PVR)呈负相关(r=-0.52,P=0.007),而RVPRVo与PVR呈正相关(r=0.54,P=0.004)。结论4D-FLOW CMR能够在自由呼吸状态下测定PH患者RVEF。PH患者右心室直接血流减低,而残余血流增多,且右心室直接血流及残余血流与右心室功能、PVR相关,是评价右心室功能及后负荷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肺动脉 磁共振成像 右心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集2017年1月12日入院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行腔内修复术的1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的CTA和四维血流核磁共振(4D flow MRI)检查数据。使用3D slider软件重建主动脉夹层三维模型,使用后处理软件分析4D flow MRI的原始数据。选取该胸主动脉夹层病例的正常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的不同平面进行腔内支架修复前后的血流量化分析。结果正常主动脉和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分布形式可通过4D flow MRI的后处理技术进行可视化和定量化分析。在夹层的不同节段水平,真腔内血流方向均为正向,假腔内血流在收缩期多为正向血流,在舒张期、收缩期初期和末期多为反向血流。真腔内平均流速在整个心动周期均显著高于假腔内流速。腔内支架修复原发破口后,真腔内血流量较术前明显增多,流速较前增快;假腔内血流量及流速均显著减少。支架远端假腔内血流在整个心动周期均为反向,假腔内距离远端破口越近,血流量越大。结论4D flow MRI能够对本例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前后的血流改变进行量化分析,并呈现复杂的血流形式。

  • 标签: 四维血流磁共振 动脉瘤,夹层 腔内修复 模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