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光学成像,能够对活体生物组织内部的微观结构进行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层析成像。随着OCT技术的迅猛发展,广大研究者进行了广泛的临床前和临床期肿瘤成像,从而对肿瘤复杂的生理、细胞和分子改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OCT的临床前研究已经阐明了肿瘤生物学中许多难以理解的方面,而OCT的临床应用正在彻底改变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的检查方法,OCT技术可实现肿瘤的术中成像,提供有意义的图像资料,将为肿瘤的诊断、分级、边界判定提供巨大的帮助。

  • 标签: 肿瘤 诊断 治疗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观察不同方法处理牙本质后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的表现差异。方法选取20颗因治疗需要拔除的人前磨牙,去除牙齿冠方1/3暴露牙本质,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5颗牙。于各组牙齿牙本质表面涂抹粘接剂并光固化后,保持A组及C组牙齿表面干燥条件下树脂粘接。于B组及D组牙齿牙本质表面喷洒水雾模拟唾液污染后树脂粘接。在牙本质树脂粘接后使用OCT对样本扫描成像。结果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在OCT图像上显示为显著高亮度影像,与周围正常组织及粘接区域分界清晰。无论是在激光蚀刻后或是酸蚀剂蚀刻后,干燥条件下的树脂粘接并不能完全杜绝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的发生,水汽污染条件下树脂粘接后的粘接界面缺陷更加明显。结论OCT系统在牙本质树脂粘接过程中可对牙本质及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进行有效监测,能准确显示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具有作为临床治疗过程实时监测系统的潜力。相比于激光蚀刻技术,磷酸酸蚀剂蚀刻操作简便,且能减少干燥或污染状态下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的发生。

  • 标签: 铒激光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树脂充填 牙本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型扫频源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仪CASIA2与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力、角膜散光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0年4至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白内障科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112例(112只眼),分别采用Pentacam和CASIA2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及全角膜的陡峭轴、平坦轴及平均角膜屈光力、散光度数及散光轴向,采用算术法和矢量法分析散光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两组测量结果间差异性分析,一致性评价采用Bland-Ahman分析。结果112例(112只眼)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68例,年龄(67±10)岁。Pentacam与CASIA2测量的角膜前表面陡峭轴及平均角膜屈光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测量的平坦轴角膜屈光力分别为(44.24±1.73)、(44.14±1.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8;P<0.05)。Pentacam测量的角膜后表面陡峭轴、平坦轴及平均角膜屈光力分别为(-6.60±0.29)、(-6.34±0.27)、(-6.47±0.26)D,CASIA2测量的角膜后表面陡峭轴、平坦轴及平均角膜屈光力分别为(-6.45±0.28)、(-6.17±0.25)、(-6.31±0.25)D,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40,-13.522,-17.186,均P<0.01)。Pentacam测量的全角膜陡峭轴、平坦轴及平均角膜屈光力分别为(45.08±1.84)、(44.18±1.85)、(44.63±1.82)D,CASIA2测量的全角膜陡峭轴、平坦轴及平均角膜屈光力分别为(43.94±1.64)、(43.02±1.64)、(43.48±1.60)D,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16,21.819,22.981;均P<0.01)。两设备散光度数及散光轴向的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矢量运算结果显示,Pentacam与CASIA2测量角膜前表面散光差异矢量质心为0.06 D@57°±0.64 D,其中47只眼(41.96%)>0.50 D;角膜后表面散光差异矢量质心为0.07 D@174°±0.21 D,其中2只眼(1.79%)>0.50 D;全角膜散光差异矢量质心为0.13 D@3°±0.69 D,其中59只眼(52.68%)>0.50 D。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设备测量结果均呈正相关,角膜前表面陡峭轴、平坦轴、平均角膜屈光力及散光度数的r值分别为0.970,0.968,0.976,0.697;角膜后表面陡峭轴、平坦轴、平均角膜屈光力及散光度数的r值分别为0.918,0.875,0.925,0.517;全角膜陡峭轴、平坦轴、平均角膜屈光力及散光度数的r值分别为0.951,0.955,0.959,0.622(均P<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设备测量角膜前、后表面陡峭轴、平坦轴、平均角膜屈光力及散光度数均有较好的一致性,2.68%~8.04%的测量差值在95%一致性界限(95%LoA)外;两设备测量全角膜陡峭轴、平坦轴及平均角膜屈光力的95%LoA范围分别为0.01~2.28、0.06~2.27、0.10~2.20 D,95%LoA范围较宽,一致性较差。结论CASIA2与Pentacam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力及散光,在角膜前表面差异性较小,一致性较好,但角膜后表面及全角膜屈光力测量结果差异性较大,临床上不建议互换。(中华眼科杂志,2021,57:48-55)

  • 标签: 白内障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角膜地形图 散光 年龄因素 角膜屈光力
  • 简介:摘要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炎性反应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轴索退行性变,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为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可获得扫描区域内各层血管图像,具有无创、快速、可量化等优点。观察视网膜血管病变可辅助评估脑部疾病。本文汇集近年采用OCTA观察MS眼部血流改变的国内外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认识MS的潜在发病机制和进行临床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血管老化指血管结构和功能退行性改变。速度向量成像根据斑点追踪技术,通过对血管精确定位,立体评估不同方向的速度、应变及应变率,能全面评估血管老化过程中力学特点、管壁功能,在血管老化相关疾病的早期检查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现简述该技术在评估血管老化过程及相关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

  • 标签: 速度向量成像 血管 衰老
  • 简介:摘要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自问世以来,以其快捷无创获取眼底血流信息的优势得到广泛应用,并在诸多眼底疾病的诊断和随诊中表现出巨大临床价值。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一种以脉络膜毛细血管末端息肉样膨大及异常分支血管网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眼底病变。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是其诊断金标准。OCTA在PCV中的应用也得到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对OCTA中病灶的解读尚存在争议,不同研究中对PCV诊断的准确性差别较大,其临床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随着近年来眼底影像学技术不断更新,OCTA达到更深的扫描层次,对血流信号的捕捉也愈加精准,其在PCV中的应用尤其是诊断准确性也得到一定程度提高。本文对OCTA在PCV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正确解读PCV患者的OCTA检查结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0,56:950-955)

  • 标签: 脉络膜疾病 脉络膜 息肉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7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出生的<37周的符合标准的122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于出生后3 d及1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是否存在PDA分为对照组(40例)、PDA闭合组(cPDA组,38例)和PDA开放组(oPDA组,44例)。所有病例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应用VVI技术测量左房存储功能(LASs、LASRs)、左房管道功能(LASe、LASRe)和左房收缩功能(LASa、LASRa)参数。对3组上述各指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新生儿出生后3 d,cPDA组和oPDA组LASs(26.0%±2.8%、25.3%±3.5%)、LASa(-17.3%±2.0%、-16.8%±2.6%)和LASRa[(-2.47±0.40)s-1、(-2.41±0.39)s-1]均低于对照组[28.2%±5.1%、-19.4%±3.4%和(-2.73±0.42)s-1](均P<0.05)。1个月后,cPDA组各参数均恢复至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oPDA组LASs、LASRs、LASa和LASRa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产儿PDA时左房收缩及存储功能降低,随着PDA的关闭,左房功能得以改善。

  • 标签: 早产儿 动脉导管未闭 速度向量成像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层析-比色法,并对该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验证;比较优化层析-比色法和层析-积分法,评价两方法对测定伤寒Vi精制多糖分子大小的适用性。方法优化比色法O-乙酰基标准曲线浓度范围,对该方法进行准确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和耐用性的验证;应用优化层析-比色法和层析-积分法检测多批次伤寒Vi精制多糖分子大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优化层析-比色法准确度回收率均为100%;样品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5.0%;中间精密度RSD均为3.4%;连续5次测定标准曲线,决定系数均大于0.999 0;耐用性RSD为4.6%。优化层析-比色法和层析-积分法在检测伤寒Vi精制多糖分子大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2,P>0.05)。结论优化的比色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和耐用性,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检测伤寒Vi精制多糖分子大小。

  • 标签: 伤寒Vi精制多糖 分子大小 O-乙酰基 层析-比色法 层析-积分法
  • 简介:摘要侧流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基于层析膜和纳米标记物的即时检测技术,因其简单、快速和低成本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病原体检测、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传统的侧流免疫层析依赖于肉眼观察,灵敏度较低,只能提供定性或半定量结果。随着不同类型标记物和灵敏检测设备的应用,侧流免疫层析实现了对待测物的定量、多组分检测。本文旨在结合纳米标记物、层析膜、条带检测仪,阐述侧流免疫层析检测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标记物的选择,层析膜和检测仪器的改进提供依据。

  • 标签: 色谱法,亲和 免疫测定 纳米粒子 生物标记
  • 作者: 呼世昂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北衡水053000
  • 简介:随着免疫分析日益广泛应用于以临床为主以及非临床领域的诊断工业(diagnostic industry),免疫分析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类为全自动化的免疫分析;另一类为以硝酸纤维膜为载体的快速免疫分析。它实际上属于快速斑点免疫结合分析(dot immunobinding assay,DIBA),始于80年代。

  • 标签: 胶体金;快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Au@Ag NPs的SERS侧流免疫层析(LFIA)建立一种快速、高灵敏定量检测人腺病毒(HAdV)的方法。方法首先合成出双层拉曼分子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 (DTNB)修饰的Au@Ag NPs,再结合HAdV特异性抗体得到SERS探针,基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在免疫层析条检测线处形成"三明治"免疫复合结构,通过收集并分析检测线上的SERS信号,可以实现对HAdV抗原的快速检测。其次,分别对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基于双层DTNB修饰的Au@Ag NPs SERS-LFIA可在15 min内对HAdV实现定性/定量检测,其可视化检测结果为10 ng/ml,最低检出限达0.1 ng/ml,定量范围为0.1 ng/ml~1 000 ng/ml。此SERS免疫层析方法对HAdV的检测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与登革热病毒、黄热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寨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五种新突发传染性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结论该研究提出的基于Au/DTNB@Ag/DTNB NPs的SERS-LFIA可以实现对HAdV的快速和高灵敏检测,在HAdV的现场即时检测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 标签: 人腺病毒 SERS Au@Ag NPs 特异性 现场即时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所示的层析征在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稳定性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2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男100例,女121例;平均年龄60岁。动态观察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复查CT所示的亚高密度区的变化,亚高密度区逐渐明显增大(出现层析征),优先选择穿刺引流术治疗。未出现层析征患者优先选择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采用t、Mann-Whitney U、χ2检验,比较出现层析征和未出现层析征患者临床资料、血肿稳定性和预后的差异。结果入院后72 h内出现层析征患者154例,未出现层析征患者67例。未出现层析征与出现层析征患者入院时年龄、饮酒史、合并高血压病者所占比例、收缩压GCS评分、首次CT扫描显示的血肿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现层析征患者中血肿稳定143例、预后良好者135例,未出现层析征患者分别为51例、4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196、12.983,均P<0.001)。结论层析征可独立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稳定性及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脑出血 血肿稳定 预后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免疫层析法(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 ICA)的快速简便的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es,HAdVs)检测方法。方法利用抗原结合和病毒斑点实验检测发现单克隆抗体3C11和7E6能特异性结合所有测试的人腺病毒,以这两个抗体建立ICA方法。使用培养病毒及10份临床咽拭标本检测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性。结果该ICA能特异性结合HAdV-1、2、3、4、5、6、7、10及胃肠型HAdV-41,极限范围为0.16~103TCID50/ml,所有成功分离出病毒的临床样本也显示阳性。结论ICA检测方法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方便快速检测HAdVs的方法。

  • 标签: 人腺病毒 免疫层析法 六邻体 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激发次数和图像空间采样重建算法(image reconstruction using image-space sampling, IRIS)对颅底多次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multi-shot echo planar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MS-EPI DWI)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49例,年龄(42.00±19.39)岁,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单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single-shot echo planar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SS-EPI DWI)序列和基于IRIS的MS-EPI DWI序列(激发次数分别为8、6、4、2)。测量计算两侧小脑和脑干脑桥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两位观察者采用五分评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位观察者评分的一致性。使用Friedman检验MS-EPI DWI序列不同激发次数ADC、SNR、CNR及主观评分与SS-EPI DWI序列的差异性。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后续多重比较并对P值做Bonferroni校正。结果两位观察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0.795、0.871、0.782、0.880、0.847)。MS-EPI DWI序列不同激发次数间比较,两侧小脑A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S-EPI DWI序列相比,当激发次数为8时,MS-EPI DWI序列左脑桥脑干处ADC小于SS-EPI DWI序列(P<0.05);当激发次数为4、2时两侧脑桥脑干ADC小于SS-EPI DWI序列(P<0.05);当激发次数为8、6、2时,MS-EPI DWI序列两侧小脑和脑桥脑干SNR、CNR及主观评分均大于SS-EPI DWI序列;其中当激发次数为6时,左侧小脑和脑桥脑干SNR、CNR和右侧小脑SNR、CNR,右侧脑桥脑干SNR及主观评分较SS-EPI DWI序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S-EPI DWI序列相比,基于IRIS的MS-EPI DWI序列具有SNR较高、几何畸变小等优势。对于颅底部成像,临床推荐使用MS-EPI DWI序列激发次数为6次。

  • 标签: 颅底 扩散加权成像 空间采样的图像重建 磁共振成像 激发次数 多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脑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增强MRI检查和临床诊断为脑转移瘤和非脑转移瘤患者的MRI平扫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105例脑转移瘤(转移组)和103例非脑转移瘤(非转移组)患者的常规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I/FLAIR)、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54、23、9和19例,非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和等信号分别为52和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1、9、72和23例,非转移组中T2WI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为11和9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DWI低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31、65例;非转移组中DWI高信号4例,其余均呈等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FLAIR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5、60和36例,非转移组中T2WI/FLAIR均为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病灶周围伴水肿69例,高于非转移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的ADC值为(0.919±0.019)×10-3 mm2/s,低于非转移组[(1.098±0.012)×10-3 mm2/s,P<0.05]。结论对于伴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脑转移瘤与非转移瘤患者MRI平扫中的T1WI、T2WI、DWI和T2WI/FLAIR信号差异明显,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水肿和DWI扩散受限有助于诊断脑转移瘤,以上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必要时需进一步行MRI增强扫描以明确诊断。

  • 标签: 脑转移肿瘤 磁共振成像 原发恶性肿瘤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脑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增强MRI检查和临床诊断为脑转移瘤和非脑转移瘤患者的MRI平扫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105例脑转移瘤(转移组)和103例非脑转移瘤(非转移组)患者的常规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I/FLAIR)、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54、23、9和19例,非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和等信号分别为52和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1、9、72和23例,非转移组中T2WI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为11和9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DWI低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31、65例;非转移组中DWI高信号4例,其余均呈等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FLAIR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5、60和36例,非转移组中T2WI/FLAIR均为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病灶周围伴水肿69例,高于非转移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的ADC值为(0.919±0.019)×10-3 mm2/s,低于非转移组[(1.098±0.012)×10-3 mm2/s,P<0.05]。结论对于伴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脑转移瘤与非转移瘤患者MRI平扫中的T1WI、T2WI、DWI和T2WI/FLAIR信号差异明显,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水肿和DWI扩散受限有助于诊断脑转移瘤,以上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必要时需进一步行MRI增强扫描以明确诊断。

  • 标签: 脑转移肿瘤 磁共振成像 原发恶性肿瘤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和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普胸外科收治住院的100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活检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先后对患者进行乳腺超声弹性成像和DCE-MRI检查,分析不同病变乳腺肿块影像学特点,以手术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00例乳腺病变患者经活检术病理检查共检出67例良性病变和33例恶性病变,其中良性病变中共检出86个病灶,恶性病变中共检出39个病灶;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敏感度为72.73%,特异度为73.13%,误诊率为26.87%,漏诊率为27.27%,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08 ;DCE-MRI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敏感度为60.61%,特异度为68.66%,误诊率为31.34%,漏诊率为39.39%,AUC为0.647;超声弹性成像联合DCE-MRI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敏感度为79.10%,特异度为84.85%,误诊率为15.15%,漏诊率为20.90%,AUC为0.83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可清晰描述肿块大小,但对钙化灶及毛刺征敏感度较低;MRI对毛刺征敏感度相对高,并可通过对比剂对病灶内血管数目及通透性进行分析,但对钙化灶的敏感度不高且费用较高;临床应适当选择检查方式必要时可两者结合判断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 strain polio virus,sPV)纯化的离子交换层析(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条件。方法在不同层析条件下对sPV凝胶层析粗纯液进行IEC,设定的层析参数分别为介质Q Sepharose FF或Eshmuno Q、上样量30%或40%柱体积、流速(150±5)或(240±8) cm/h。分别检测各型sPV纯化液的D抗原含量、蛋白浓度、病毒滴度、宿主细胞蛋白残留量和Vero细胞DNA残留量,计算D抗原回收率和比活。结果Eshmuno Q IEC纯化的各型sPV纯化液的D抗原回收率均明显高于Q Sepharose FF IEC。在上样量40%柱体积、流速(150±5) cm/h条件下,Eshmuno Q IEC纯化的各型sPV纯化液的D抗原比活均高于Q Sepharose FF IE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型:t=4.23,Ⅱ型:t=5.73,Ⅲ型:t=4.18,P值均<0.05),而且前者的宿主细胞蛋白残留量(Ⅰ型:t=8.29,Ⅱ型:t=7.89,Ⅲ型:t=8.18,P值均<0.05)和Vero细胞DNA残留量(Ⅰ型:t=4.23,Ⅱ型:t=4.56,Ⅲ型:t=4.78,P值均<0.05)均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IEC纯化sPV时,以Eshmuno Q代替Q Sepharose FF可增加上样量和流速,从而缩短IEC时间,提高纯化效率。

  • 标签: 色谱法,离子交换 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灭活 阴离子交换树脂类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谵妄患者的脑功能,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进一步分析谵妄患者的脑区结构变化,从功能影像学的新视角探讨ICU谵妄患者脑功能、结构变化及相关性,为谵妄的诊断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住院的谵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与谵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入ICU 24 h内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ICDSC)评分。所有受试者均通过fMRI和DTI技术进行磁共振扫描,采用脑区局部一致性(ReHo)数据分析方法评估谵妄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的异常变化;采用FSL软件进行DTI数据处理,分别提取脑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弥散率(MD),评估脑结构损伤情况;比较两组间的ReHo、FA及MD值。提取谵妄患者ReHo值较健康对照者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ReHo值与ICDSC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共选择22例谵妄患者,剔除检查过程中不配合、使用镇静剂及扫描结果伪影者7例,最终共15例患者纳入谵妄组;共15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①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受教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谵妄组患者ICDSC评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6.07±1.28比1.07±0.88,P<0.01)。② fMRI扫描及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谵妄组患者小脑、右侧海马、纹状体、中脑、脑桥的ReHo值明显升高(均P<0.05,AlphaSim校正),而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颞叶、顶叶的ReHo值明显降低(均P<0.05,AlphaSim校正)。相关分析显示,谵妄患者左侧额上回ReHo值与ICDSC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94,P<0.05),说明额内侧回脑功能区改变与谵妄的发生最密切。③ DTI扫描及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谵妄组患者左侧小脑、双侧额叶、左侧颞叶、胼胝体、左侧海马的FA值明显降低(均P<0.05,AlphaSim校正),而额内侧回、右侧颞上回、前扣带回、双侧岛叶、左侧尾状核的MD值明显升高(均P<0.05,AlphaSim校正),提示谵妄患者多个脑区结构和功能受损。结论谵妄患者多个脑区静息脑功能活动异常,左侧额上回静息脑功能活动异常与谵妄的发生密切相关;谵妄患者多个脑区存在结构损伤;额叶、颞叶、胼胝体、海马、小脑结构改变且功能异常可作为谵妄诊断的初步影像学评价指标。

  • 标签: 谵妄 脑功能 功能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脑区局部一致性数据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