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围手术期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备受临床医师尤其是麻醉医师的关注。然而,围手术期脑卒中的识别和诊断较为困难,有效的术前预防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文章就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定义、病因及危险因素、预防、术中管理、诊断和早期治疗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麻醉医师全面认识围手术期脑卒中的概念、了解其发生原因、掌握围手术期预防措施和麻醉管理原则,并对术中和术后可疑脑卒中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围手术期 脑卒中 麻醉,全身 治疗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分析不同治疗手段下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生存获益结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比分析2017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40例手术或探查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治疗组)和26例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治疗组)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66例恶性肠梗阻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39例,中位年龄56(21~87)岁。手术治疗组出院时可经口进食的比例、可进固体食物的比例、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多于手术治疗组(均P<0.05)。治疗后30 d内死亡患者3例,手术治疗组有1例死于术后吻合口漏伴腹腔感染、1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手术治疗组有1例死于肿瘤进展。中位随访5(1~22)个月,手术治疗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中位数为234(7~612)d,长于手术治疗组89(6~63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手术治疗组的无再梗阻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37(7~456)d,长于手术治疗组46(6~9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恶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肠梗阻,恶性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择期行心脏手术的患者394例,术前、术后访视收集患者数据,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抑郁分为抑郁组(65例)和抑郁组(3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有65例(16.5%)患者发生术后抑郁。抑郁组患者术前抑郁、焦虑、失眠,术后镇痛、恶心、呕吐比例,术后VAS疼痛评分,手术部位中胸部、脊柱占比等,均高于抑郁组(P<0.05);而手术时间,吸烟比例,手术部位中头面部、颈部、腹部、盆腔、上肢、下肢占比等,均低于抑郁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焦虑[比值比(odds ratio, OR)=3.566,95%CI 1.754~7.250,P<0.001]、术后疼痛(OR=1.330, 95%CI 1.158~1.528,P<0.001)是非心脏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焦虑、术后疼痛为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改善围手术期焦虑、疼痛对减少术后抑郁的发生可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非心脏手术 术后抑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成釉细胞瘤是较为常见的牙源性良性肿瘤,具有局部浸润生长﹑易复发、转移等特性。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是扩大性骨切除术,但术后复发率高,且易出现面部、功能畸形等诸多并发症。对于无法手术患者,放疗、化学药物、靶向治疗等治疗可在保留器官下改善预后,本文复习成釉细胞瘤的手术治疗现状和进展,为成釉细胞瘤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成釉细胞瘤/放射疗法 成釉细胞瘤/化学疗法 成釉细胞瘤/分子靶向疗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治疗单纯性眼眶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587例眼眶骨折患者,男性455例,女性132例,年龄19~65岁。术前根据临床表现和3D-CT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评估;术中充分松解还纳嵌顿的软组织、复位眼眶、放置置入体;术后比较眼眶外形、眼球功能及3D-CT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587例,术后均获10个月至2年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外形和功能均得到整体的改善或恢复。12例术前眼球内陷明显,术后仍有轻度内陷;9例仍有轻度眼球运动受限、复视部分恢复;除眼球破裂摘除患者,其余患者视力较受伤前均无明显下降。结论眼眶骨折需严格依据临床表现和3D-CT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评估,及早地进行精确复位、固定、修补,可提高治疗的效果。

  • 标签: 眼眶骨折 眶缘 眶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在孕期行产科手术时麻醉方式、手术因素及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对母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7例因产科疾病行手术治疗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疾病分类、最终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早产及流产率等妊娠结局,比较不同孕期、不同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及感染并发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87例患者疾病分类:急性阑尾炎35例(40.2%),宫内妊娠合并宫外孕7例(8.1%),卵巢囊肿蒂扭转9例(10.3%),卵巢肿物21例(24.1%),泌尿系结石13例(14.9%),胆囊结石2例(2.3%);不同孕期接受产科手术孕妇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孕妇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流产率、早产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麻醉及全身麻醉在分娩方式、分娩孕周、早产及流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合并感染对妊娠结局有影响,孕妇合并感染情况对妊娠结局有影响,感染组分娩孕周低于对照组[(34.7±0.7)周与(38.5±0.2)周,Z=5.088,P<0.05]。感染组剖宫产率、早产率和流产率均高于对照组[41.7% (10/24)与31.7% (20/63), χ2=7.585;50% (12/24)与7.9% (5/63), χ2=19.588;50.0% (12/24)与0, χ2=29.659;P值均<0.05]。结论孕期行产科手术仍然可以获得较满意的妊娠结局,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不同孕期进行手术、不同麻醉方式和不同手术方式对妊娠结局影响没有差别,但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病情本身的进展可能会影响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 非产科手术 妊娠结局 围术期管理 麻醉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麻醉手术技术的提高,接受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依然是增加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的退行性改变和并存疾病的增多,加之麻醉和手术的打击,其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青、中年患者。综合患者基础状况、并存病、手术麻醉方式等多源因素,构建准确易行的评估工具或预测模型,评估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是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方向。文章对国内外已有的老年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工具的优势、不足及其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非心脏手术 心血管风险 老年人 围手术期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行再次手术治疗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34例胃癌术后行计划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胃癌患者再次手术的原因,以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34例患者中,因术后出血、消化道瘘、消化道瘘合并出血行再次手术患者分别为16例(47.1%)、7例(20.6%)、6例(17.6%),因其他原因行再次手术5例(14.7%)。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后不同原因再次手术患者比例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次手术原因与初次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相关性(rs值分别为-0.032、0.120,均P>0.05)。结论术后出血是胃癌术后患者计划再次手术最常见的原因,减少术中损伤、围术期危险因素管理是减少再次手术发生的途径。

  • 标签: 胃肿瘤 再手术 手术后出血 预防
  • 简介:摘要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成年人的良性表皮肿瘤,几乎不恶变,但易与其他皮肤病混淆,诊断不明时须手术切除并行组织病理检查。人们多出于美容目的而治疗,除手术切除外,药物、超声、激光、光动力、纳秒电场、高压氧、火针等亦能有效清除皮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脂溢性角化病 物理治疗 外涂 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行心脏手术后进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的成年患者病历资料。以术后3 d内出现血清cTnI浓度>0.06 μg/L作为心肌损伤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和心肌损伤组。通过查询电子病历系统中的资料获得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将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752例患者,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为15.7%。急诊手术及术中乳酸浓度最高值是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手术及术中乳酸浓度最高值是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危险因素 心脏损伤 非心脏手术
  • 作者: 刘莹珠 张登文 王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湛江 524002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麻醉科,广州 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麻醉科,广州 510080,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湛江 524002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麻醉科,广州 510080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860000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脏手术量日渐增加,且手术患者趋于老龄化。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围手术期更易发生各种类型的不良事件。其中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危害大,是引起心脏手术后30 d内死亡的重要原因。影响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众多,文章从术前评估准备、术中管理和术后监测三个阶段,对可能诱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和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老年人 非心脏手术 心血管系统 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myocardial injury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 MINS)作为一种心血管系统的严重并发症,是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可归因死亡的重要原因。近来的研究发现MINS与围手术期血压显著相关,合理的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策略可能减少MINS的发生。文章重点介绍了MINS的研究新进展与围手术期血压的特点,阐述了围手术期血压调控对减少MINS的潜在益处,为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和MINS的预防提供新的依据。围手术期个体化血压管理策略可能成为预防MINS的新方向。

  • 标签: 非心脏手术 围手术期 血压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间歇性外斜视(IXT)是儿童常见的外斜视类型,其患病率处于各种共同性外斜视首位,主要以手术干预和保守治疗为主,但各种保守治疗的适应证、优缺点、效果等存在争议。现笔者依据近几年的研究结果,针对IXT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保守治疗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计划再次手术率及再次手术的原因、处理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行ICL植入手术的患者744例(1483眼),对其中行计划再次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将因拱高异常进行计划再次手术者分为低拱高组和高拱高组。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各组的年龄及屈光度;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白到白距离、房角到房角距离、前房深度、晶状体矢高、晶状体厚度、眼轴及拱高;采用t检验比较再次手术前后的拱高、散光度数及裸眼视力。结果:在术后2周内进行计划再次手术共37眼(2.49%)。其中进行ICL调位术34眼,ICL置换术3眼。最常见的再次手术原因为拱高异常和散光残留。进行ICL调位术的原因为高拱高(13眼)、残留散光(11眼)、低拱高(10眼)。进行ICL置换术的原因为低拱高(2眼)和高拱高(1眼)。通过再次手术,高拱高组的拱高由(974±174)μm降低至(691±120)μm,低拱高组的拱高由(174±49)μm增加至(388±78)μm,散光残留眼的散光由(1.34±0.34)D降至(0.39±0.26)D,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再次手术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拱高异常和散光残留是ICL植入术后早期进行计划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通过再次手术均可获得理想拱高和屈光度。

  • 标签: ICL植入术 非计划再次手术 拱高 残留散光
  • 简介:摘要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myocardial injury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 MINS)由心肌缺血导致,与患者术后30 d甚至长达2年内病死率和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升高相关,是45岁以上心脏手术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文章回顾了目前可用的国际指南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研究,围绕MINS的定义、诊断标准、病理生理学、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等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MINS的预防及围手术期管理提供参考,改善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后结局。

  • 标签: 非心脏手术 心肌缺血 心肌损伤 冠心病
  • 简介:摘要肺曲菌球通常继发于肺内空腔中,治疗目的主要是预防威胁生命的大咯血。手术切除被认为是首选治疗方案,但许多患者无法耐受手术。因肺曲菌球通常不侵及肺空腔周围血管,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真菌治疗效果较差。此时可考虑动脉栓塞、局部注入药物、放射治疗等方法。本文将对肺曲菌球(咯血)的各种手术局部治疗进行概括和总结,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全麻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行全麻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采用问卷调查详细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及术后谵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老年全麻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全麻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全麻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共有15例术后发生谵妄,占18.75%;其中13例(86.67%)发生于术后1~3 d,2例(13.33%)发生于3 d后,谵妄症状持续时间1~5 d;年龄、营养状况、合并疾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睡眠障碍、认知功能受损、术后疼痛及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老年全麻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疾病、手术类型及术后疼痛是影响老年全麻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全麻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18.75%,合并疾病、手术类型及术后疼痛是影响老年全麻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医护人员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稳定其血压及血糖水平,同时应对骨科患者予以重点关注,术后采取有效镇痛措施降低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 标签: 全麻非心脏手术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比较晚期扁桃体鳞状细胞癌(鳞癌)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经病理证实、无远处转移的324例晚期扁桃体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01例,女23例,年龄28~76(58.5±11.4)岁。324例患者中,采用手术治疗患者102例,手术治疗患者222例。采用Kaplan-Meier、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倾向评分匹配方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结果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治疗组较手术治疗组患者存在预后优势,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校正风险比(adjusted Hazard Ratio,aHR)为0.92,95% 置信区间(CI)为0.60~1.42;DSS:aHR为0.71,95%CI为0.43~1.20;DFS:aHR为0.82,95%CI为0.53~1.28]。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手术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各有102例,2组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aHR为0.85,95%CI为0.51~1.40;DSS:aHR为0.62,95%CI为0.35~1.11;DFS:aHR为0.80,95%CI为0.49~1.33)。结论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对于晚期扁桃体鳞癌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而非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扁桃体肿瘤 癌,鳞状细胞 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