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汽车总装装配过程中,前后风挡玻璃的涂胶与安装工艺对作业的品质、人员的劳动负荷有着很高的要求。本文从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整车制造二部总装科前后风挡涂胶机设备(以下简称前后挡涂胶机)的全自动化生产过程,阐明新颖的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业生产中如何满足高效率、高品质、少人化等要求。

  • 标签: 前后挡涂胶机 风挡玻璃智能化涂胶与安装 高效率 高品质 低劳动负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7 G玻璃体腔灌洗术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玻璃体积血(postvitrectomy vitreous hemorrhage,PVH)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H 41例(50眼),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25眼),进行睫状体平坦部27 G套管针两切口,灌洗出玻璃体腔内积血。收集同期PVH 21例(25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的治疗的作为对照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随访期末,观察组中视力提高者22眼(88.00%);对照组视力提高15眼(6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4,P=0.024)。结论27 G玻璃体腔灌洗术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H效果确切。

  • 标签: 积血,玻璃体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性 灌洗,玻璃体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25岁,因“胸痛9 d,加重1 d”入院,胸部影像学提示双肺多发以上肺为主的磨玻璃结节,数天内影像学变化快,原磨玻璃影渐变实,且病灶范围增多。以“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类结节影”作为鉴别切入点,完善病原学检查、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下肺活检等,最终病理证实为结节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后病灶明显吸收。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VRL)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淋巴瘤类型。目前治疗方案包括眼局部放射治疗(放疗)、全身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眼局部化疗以及联合治疗等,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不同,但尚无统一的治疗指南。眼局部化疗可使药物在眼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且可重复多次进行,同时避免了全身用药或放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是缓解眼部症状的理想选择。目前主流的眼局部化疗药为甲氨蝶呤(MTX)和利妥昔单抗(RTX),玻璃体腔注射MTX化疗的基本共识是诱导-巩固-维持治疗模式,但相关研究中有关各个阶段治疗时限和频率不尽相同。玻璃体腔注射RTX的时间间隔范围多变,可从1次/周至1次/数月等。MTX频繁注射引起的角膜上皮病变和RTX治疗后较高的复发率是更换治疗方案的主要原因。对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合并PVRL的患者,需和神经科联合治疗挽救生命,眼科治疗缓解眼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对于单独的PVRL无中枢神经系统累及的患者,眼科治疗需控制眼部症状,且应密切随访以及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累及。

  • 标签: 淋巴瘤 非霍奇金 甲氨蝶呤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傲迪适)治疗复杂开放性眼外伤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西安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复杂开放性眼外伤13例(13眼)的临床资料,患者于眼外伤后3~61 d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傲迪适玻璃体腔注射,术后随访2个月,观察患者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及2个月的眼压依次为(9.77±2.83)mmHg、(12.89±3.13)mmHg、(16.58±7.39)mmHg、(17.64±10.63)mmHg及(11.85±3.79)mmHg(1 mmHg=0.133 kPa),不同时间点的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4,P=0.018)。术前视力(BCVA,logMAR)为2.51±0.25,术后2个月视力提高至1.79±0.64(t=4.55,P=0.001)。术后高眼压(>21 mmHg)的发生率为30.8%(4/13),给予局部降眼压药物后可控制眼压;所有患者的视网膜均平伏;3例(23.1%)出现傲迪适脱入前房。结论术后2个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傲迪适可有效治疗复杂开放性眼外伤,但应警惕引起眼压升高及药物脱至前房的风险。

  • 标签: 外伤,眼,开放性,复杂 植入剂,地塞米松,玻璃体内 傲迪适 眼压 效果,观察,短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伴有玻璃体积血的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伴有玻璃体积血的PCV 30例(3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了玻璃体切除术,其中8眼联合视网膜造孔引流,视网膜激光光凝和硅油填充;其余22眼仅进行单纯玻璃体切除术和手术灌注液眼内填充,视网膜下出血未进行处理。随访3~9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及眼底形态改变。结果所有患者玻璃体积血均被清除,8眼视网膜下出血顺利排出,其余22眼中2眼发生复发性玻璃体积血,20眼视网膜下出血逐渐吸收减少。末次随访术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t=6.295,P<0.01)。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伴有玻璃体积血的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血管病变,脉络膜,息肉样 积血,玻璃体 玻璃体切除术 出血,视网膜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部分前部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白内障合并重度玻璃体积血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白内障合并重度玻璃体积血患者60例6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2例32只眼,女性28例28只眼;平均年龄64.8岁。随机将患眼分为玻璃体腔注射TA组(TA组)、未注射TA组(对照组),各30只眼。TA组患眼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TA 0.05~0.10 ml,并切除玻璃体切割通道内口处部分玻璃体;对照组患眼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PPV。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完成、后囊膜破裂、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囊袋内情况。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结果TA组所有患眼,玻璃体腔注射TA联合部分前部玻璃体切割后,眼底白色反光可清晰显示晶状体前囊膜及后囊膜,均完成连续环形撕囊,后囊膜无破裂,IOL顺利植入囊袋内。对照组30只眼中,未完成连续环形撕囊4只眼,撕囊过程中发生放射状撕裂,使用囊膜剪辅助完成撕囊;后囊膜破裂5只眼,其中超声乳化过程中发生后囊膜破裂3只眼、注吸晶状体皮质时误吸后囊致后囊膜破裂2只眼,IOL植入睫状沟、囊袋内分别为4、1只眼。两组间连续撕囊是否成功、后囊膜是否破裂、IOL是否植入囊袋内眼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5.455、4.286,P=0.038、0.020、0.038 )。末次随访时,所有患眼均未见特殊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联合部分前部PPV可提高白内障合并重度玻璃体积血患者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前后囊膜及晶状体核的可视度,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较好。

  • 标签: 玻璃体出血 曲安奈德 玻璃体切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然后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及广泛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焦作市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0例(6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先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5 d后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进行广泛视网膜光凝。对照组,30例,行睫状前动脉结扎联合睫状体冷凝术。术后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眼压、视力及临床症状。结果两组术后1周、1个月及2个月眼压均低于术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4.795, 5.176, 5.101;均P<0.01)。治疗组术后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更加明显。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及广泛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 标签: 青光眼,新生血管性 雷珠单抗,注射,玻璃体内 玻璃体切除术 光凝术,视网膜,广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和非PPV (NVS)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于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21例2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例11只眼,女性10例10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以及角膜、眼内及全眼像差测量。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患眼角膜、眼内及全眼像差,计算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DLI )。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计算Scheimpflug图像中的晶状体密度。采用OCTA仪对患眼黄斑区6 mm×6 mm范围进行扫描,软件自动将黄斑区划分为以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1 mm的中心区,1~ 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测量黄斑区整体、中心区、内环区、外环区血流密度(SVD)和血流灌注(SP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PV联合黄斑前膜(MEM)剥除组(PPV组)和NVS直接剥除MEM组(NVS组),分别为10例10只眼、11例11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0.72)、logMAR BCVA (t=-0.98 )、晶状体密度(t=-1.10)、DLI (t=1.15)、黄斑区整体SVD (t=0.82)和SPD (t=1.19)、角膜像差(t=0.45 )、眼内像差(t=-0.22)、全眼像差(t=0.8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眼均采用27G玻璃体切割系统进行手术。NVS组患眼NVS条件下剥除MEM,PPV组患眼PPV条件下剥除MEM,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对比观察两组患眼BCVA、晶状体混浊程度、DLI、视觉质量、黄斑区SVD和SPD以及MEM复发情况。两组各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PPV组、NVS组患眼手术时间分别为(20.81±3.52)、(5.70±1.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P<0.001)。末次随访时,PPV组、NVS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65±0.25、0.44±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4 );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眼BCVA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4.41,P=0.03、P<0.001)。PPV组、NVS组患眼晶状体密度、DLI分别为10.64±1.58、6.24±3.99和5.77±1.63、7.74±1.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2.85,P<0.05)。两组患眼黄斑区SVD(t=1.03)、SPD (t=1.77)以及角膜像差(t=-0.42 )、眼内像差(t=-1.10 )、全眼像差(t=-1.1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MEM复发2只眼,PPV组、NVS组各1只眼;两组患眼MEM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结论与PPV联合MEM剥除比较,NVS手术后BCVA提高更多,对晶状体有更好的保护作用,手术时间更短。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黄斑前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玻璃体再出血(PVH)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9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首次行PPV治疗的PDR伴玻璃体积血(VH)患者1 848例1 848眼,其中男979眼,女869眼;平均年龄(55.72±10.39)岁。所有患眼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三通道PPV。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379.34±231.28)d。按PPV术后是否发生PVH分为PVH组和无PVH组,再根据PVH发生时间分为早期PVH组和晚期PVH组。1 848例1 848眼中PPV后发生PVH 170眼,占9.19%,其中早期PVH 30眼,晚期PVH 140眼,发生时间为术后6~450 d。纳入统计分析的基线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手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眼部因素包括术前是否完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前3 d是否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晶状体状态、是否合并虹膜新生血管(NVI)等;手术因素包括术中是否发现视盘新生血管(NVD)伴出血、是否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结束时是否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等。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R伴VH患者PPV术后PVH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40,P<0.01)、术前高HbA1c水平(OR=1.878,P<0.01)、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OR=8.310,P<0.01)、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OR=3.030,P=0.019)、糖尿病病程(OR=1.044,P<0.01)、高血压病史(OR=1.802,P<0.01)、合并肾脏或心脑血管疾病(OR=18.377,P<0.01)、术前合并NVI(OR=7.488,P<0.01)、未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OR=1.628,P=0.023)、NVD伴出血(OR=2.691,P<0.01)、术毕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OR=0.181,P<0.01)、术毕玻璃体腔无菌空气填充(OR=1.901,P=0.024)与PVH相关。早期PVH组和晚期PVH组术前基线、眼部和手术因素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龄、术前高HbA1c、合并RVO、糖尿病饮食控制治疗、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合并肾脏或心脑血管疾病、术前合并NVI、未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NVD伴出血、术毕未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术毕玻璃体腔无菌空气填充是PDR伴VH患者PPV术后发生PVH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科学 玻璃体切割术/不良反应 玻璃体再出血/病因学
  • 简介:摘要视盘玻璃疣(ODD)是无细胞性沉积物,位于视盘的筛板前部。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通常被忽视,也容易与全身高危疾病导致的视盘水肿相混淆。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视神经纤维轴突代谢紊乱,导致细胞内线粒体钙化,轴突慢性崩解后钙化的线粒体不断释放到细胞外,导致细胞外钙浓度远较细胞内高,钙质不断积聚从而产生微小的钙化体,多个钙化体逐渐融合形成ODD。增强深度成像OCT能敏感地检测ODD,其影像特征是被强反射边缘完整或部分包绕的弱反射核心。ODD是造成视盘拥挤的重要原因,在青春期,埋藏型玻璃疣逐渐发生钙化,向视盘浅表迁移,转变为浅表型ODD,因而部分ODD患者在青春期突然进展,成年期趋于稳定,可以伴发视野缺损、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血管并发症。

  • 标签: 视盘小疣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