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基于肺胃相关理论,分析主治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方药组成,探讨其在治疗发热咳嗽中的临床应用,认为肺胃功能失常是导致营卫失和而汗出的直接原因;发热方面,从伤寒六经辨证来看,寒邪由表入里过程中,郁而化热,形成邪热壅肺证;从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来看,温邪初袭,侵及肺卫,从而引起肺气宣降功能失常,卫气温分肉、充皮肤功能失常,进而出现发热;从三焦辨证来看,胃喜润恶燥,表邪误汗伤津,入中焦而从燥化,可出现胃与大肠的燥热证候,且表无大热而肺热较甚。咳喘则因胃的功能失常影响肺之宣降,而致咳嗽、咳喘等呼吸功能异常表现。附验案探讨该方的运用。

  • 标签: 麻杏石甘汤 肺胃相关 《伤寒论》 发热 咳嗽(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味银翘结合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的64例AECOPD患者,采用盲抽法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银翘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动脉血气指标及肺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咳嗽、喘息、湿啰音消失时间均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PCO2水平较治疗前低,PO2水平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水平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味银翘结合氨溴索可有效减短AECOPD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银翘麻杏石甘汤 氨溴索 肺功能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对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患者外周血WBC、hS-CRP、PCT、HBD-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应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WBC、hS-CRP、PCT、HBD-2水平的影响,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WBC、hS-CRP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外周血WBC、hS-CRP指标分别为(5.17±1.26)109/L、(3.52±0.64)mg/L,均低于对照组(8.58±1.78)109/L、(6.16±0.8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CT、HBD-2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PCT指标为(0.24±0.11)ng/ml,低于对照组(0.79±0.24)ng/ml,HBD-2指标为(74.68±9.16)pg/ml,高于对照组(68.15±10.0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肺啰音、咳嗽喘息、发热缓解时间分别为(5.49±1.26)d、(6.24±1.37)d、(1.75±0.48)d,均短于对照组(7.73±1.85)d、(8.16±2.05)d、(3.58±0.8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0.7%,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的治疗过程当中,加用的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外周血WBC、hS-CRP、PCT、HBD-2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能够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患者在治疗中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麻杏石甘汤 肺炎喘嗽 风热闭肺证 临床效果
  • 作者: 陆依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8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3期
  • 机构:重庆市大足区珠溪中心卫生院,重庆大足402360
  • 简介:目的:研究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研究。方法:2021年05月~2022年05月,在我院呼吸科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为诊断门诊治疗的患者100例,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对照组,实行临床常规治疗;另选取50例,作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汤和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肺功能、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变化,其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IL-2水平升高,IL-8、TNF-α、PCT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L-2水平高于对照组,IL-8、TNF-α、PCT水平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麻杏石甘汤;穴位贴敷;炎症因子;肺功能;临床疗效;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味联合穴位贴敷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10月-2022年1月本院80例COPD急性加重痰热蕴肺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加味与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14 d。采用全自动血球仪检测血浆中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ELISA法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肺功能仪检测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百分比(FEV1%)、FVC及FEV1/FVC;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36/40)、对照组为70.0%(2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2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WBC[(4.15±1.02)×109/L比(7.53±1.27)×109/L,t=13.12]、NE%[(0.50±0.12)%比(0.65±0.13)%,t=5.36]及血清CRP[(8.12±5.58)mg/L比(25.15±8.50)mg/L,t=10.5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FEV1[(1.94±0.23)L比(1.71±0.35)L,t=3.47]、FEV1%[(88.25±9.21)%比(74.10±8.13)%,t=7.29]、FVC[(3.85±0.31)L比(3.12±0.23)L,t=12.29]、FEV1/FVC[(86.12±7.18)%比(75.30±8.32)%,t=6.23]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与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提高疗效。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麻杏石甘汤 穴位贴敷疗法 炎症指标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二三治疗COPD的作用靶点、信号通路,揭示二三治疗COPD多靶点、多通路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筛选二三的有效成分及相应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COPD疾病相关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分析。通过Cytoscape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PPI网络,利用Draw Venn Diagram网站绘制韦恩图筛选交集靶点,运用R软件对二三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得出二三101个活性成分,对应250个靶点,包括与COPD相关靶点214个。通过GO及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与二三主要成分相关的信号通路有48条。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出二三有效化学成分,发现二三可能通过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等多靶点、多途径作用于COPD。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网络药理学 麻杏二三汤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肾结石手术患者术后应用排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55.23±2.26)岁,术后予以常规西药辅助排;研究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55.19±2.47)岁,术后予以口服排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残留结石排出时间、结石清除时间、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研究组残留结石排出时间、结石清除时间分别为(4.14±0.23)d、(7.05±0.16)d,均短于对照组的(5.95±0.56)d、(8.82±0.72)d,结石清除率为92.73%(51/55),高于对照组的81.82%(45/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血清尿酸(UA)、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72.35±5.18)μmol/L、(4.17±0.25)mmol/L、(271.45±10.36)μmol/L、(125.45±5.28)ng/L、(0.32±0.11)μg/L、(7.13±0.25)mg/L、(1.22±0.35)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77.44±5.84)μmol/L、(5.88±0.62)mmol/L、(299.71±10.49)μmol/L、(140.36±5.37)ng/L、(0.67±0.36)μg/L、(9.44±0.37)mg/L、(2.71±0.26)μg/L,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92.24±5.15)ml/min,高于对照组的(83.14±5.26)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5/55),低于对照组20.00%(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结石患者术后通过相应药物辅助可促进残留结石排出,相较于西药来说,中药排对加快患者结石排出、清除,增强肾功能并缓解炎性反应均有积极意义,排的促排效果好,可避免患者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可更好适应患者临床需求。

  • 标签: 肾结石 术后排石 排石汤 炎症因子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与腰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7年12月我院65例行无管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全麻组与腰组,其中术中发生严重出血需留置肾造瘘管共12例被删除。最终53例行无管化PCNL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全麻组28例,腰组25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结石的基本特征、术中及术后的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结石大小、结石位置、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穿刺针数、穿刺位置、血红蛋白下降、出院当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腰组术后的第一天的VAS评分[(4.4±1.8)vs(6.4±2.0),P<0.05]及曲马多镇痛需求量[(56±36) mg vs (112±44) mg,P<0.05]显著小于全麻组。结论腰行无管化PCNL是全麻下无管化PCNL的良好替代方案,与全麻相比,腰术后疼痛更轻,减少了无管化PCNL患者术后镇痛需求。

  • 标签: 肾结石 无管化,经皮肾镜 麻醉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苓止泻联合蒙脱散治疗肠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肠炎患儿1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4)和研究组(n=74),对照组患儿给予蒙脱散口服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术苓止泻联合蒙脱散口服治疗,统计患儿相关症状缓解时间,评价患儿疗效,比较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观察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儿粪便性状恢复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和止吐时间[(3.26±0.63)d,(1.54±0.49)d和(2.48±0.51)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4.18±0.75)d,(2.07±0.54)d和(3.26±0.68)d](t=5.893、3.162、6.416,均P<0.05);研究组患儿肠炎总体治疗有效率(95.95%)显著高于对照组(81.08%)(χ2=8.041,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7.536、9.224、8.675,均P<0.05);研究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13.51%,10/74)与对照组(12.16%,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0,P>0.05)。结论较单纯蒙脱散治疗,术苓止泻联合蒙脱散治疗儿童肠炎可有效缩短病程,提高疗效,缓解胃肠道炎性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蒙脱石散 术苓止泻汤 肠炎 胃肠道症状 病程 炎症反应 安全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解毒生肌雾化熏洗与仁软胶囊联用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9年1月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11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5例。2组均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照组于术后给予仁软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解毒生肌雾化熏洗。2组均连续治疗14 d。采用VAS量表评价肛门疼痛程度,观察肛门水肿情况并进行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水平;观察并记录术后14 d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7%(51/55)、对照组为74.6%(41/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3,P<0.01)。研究组VAS评分、肛门水肿评分术后7 d(t值分别为9.144、8.541)、14 d(t值分别为13.720、12.819)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VEGF、bFGF、PDGF水平术后7 d(t值分别为7.491、2.972、5.170)、14 d(t值分别为6.117、3.031、4.599)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4/55),对照组为3.6%(2/5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5,P=0.401)。结论解毒生肌雾化熏洗联合仁软胶囊可明显改善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速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

  • 标签: 痔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水肿 疼痛 熏洗疗法 解毒生肌汤 麻仁软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参芪知对骨科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手术患者164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参芪知干预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肢体活动能力、睡眠质量变化。结果采取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参芪知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FM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参芪知干预措施能够显著缓解骨科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其肢体功能活动能力,对改善其睡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中医辨证施 参芪知甘汤 术后肢体肿胀 疼痛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通淋排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间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ESWL治疗,研究组自拟通淋排联合ESWL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治疗前与治疗后7、14 d尿常规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34% vs. 86.58%,P=4.998,χ2=0.025);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腹部绞痛、血尿、便意或尿意、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的腹部绞痛、血尿、便意或尿意、恶心呕吐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尿WBC、R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两组尿WBC、RBC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两组尿WBC、RBC明显低于治疗后7 d,且研究组患者尿WBC、RBC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17.07%)明显高于研究组(6.09%)(χ2=4.822,P=0.028)。结论自拟通淋排联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可以增强两者协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加快尿WBC、RBC下降速度,促进结石排出,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碎石术 自拟通淋排石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拟滋阴补肾根联合绿激光镜下U-100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复杂膀胱结石患者7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行绿激光镜下U-100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准备和术后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滋阴补肾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水平,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Qmax、RUV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Qmax为(18.17±2.64)ml/s,大于对照组(15.73±3.21)ml/s,RUV为(17.64±4.65)ml,低于对照组(28.43±5.2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7.26±1.38)d,明显短于对照组(9.56±1.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其中观察组尿瘘、血尿、结石复发率分别为5.13%、7.69%、5.13%,均低于对照组20.51%、25.64%、2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结石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35/39),高于对照组71.79%(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滋阴补肾根联合绿激光镜下U-100激光碎石术在治疗复杂膀胱结石方面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结石复发率,是治疗复杂膀胱结石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膀胱结石 绿激光镜下U-100激光碎石术 滋阴补肾 根石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柴芍疏肝利胆排辅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198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99例。2组均施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熊去氧胆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柴芍疏肝利胆排,2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体征评分;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促胃液素(gastrin, GAS)、促胃动素(motilin, MOT)及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T)水平,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94/99)、对照组为82.8%(82/9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4,P=0.007)。治疗后,观察组右胁胀痛、心烦易怒、脘腹满闷、厌油腻、恶心呕吐、嗳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229、4.773、4.442、2.302、5.887、4.235,P<0.05或P<0.01);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330、18.425、26.886,P<0.05);血清GAS[(104.53±2.13)ng/L比(96.61± 3.29)ng/L,t=20.106]、MOT[(386.60±9.42)ng/L比(345.50±12.80)ng/L,t=25.73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ST[(40.05±4.39)ng/L比(48.42±5.11)ng/L,t=12.36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柴芍疏肝利胆排辅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胃肠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胆囊炎 胆结石 柴芍疏肝利胆排石汤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在电力系统运用的过程中,电力变压器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是电力系统高效运用的基础。所以,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电力变压器的运行维护和故障处理工作,提高电力变压器运行的稳定性,为电力系统的高效运用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本文就对电力变压器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进行分析,针对电力变压器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推动电力变压器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工作开展的意见和建议。

  • 标签: 电力变压器 运行维护 故障处理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硫合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杀菌剂,呈强碱性,对人畜有强腐蚀性,硫合剂中毒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对1例口服硫合剂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中毒后快速出现口唇及咽部黏膜破溃、发热、肺部炎症,肺部CT见两肺轻度间质性改变;经高流量吸氧,补液促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以及控制血压、血糖、维持循环功能等针对性措施,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 标签: 农药 石硫合剂 中毒
  • 简介:摘要我国西南地区漠化严重,且面积有逐步扩大趋势,漠化治理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一些措施方法,用来防治漠化,恢复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漠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帮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

  • 标签: 石漠化 水土保持 技术 方法
  • 简介:摘要本文对1例门诊患者多次接触农药草膦后反复发生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草膦引起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患者多次接触草膦后均引起皮肤血管炎性改变,停止接触及治疗后痊愈。草膦可引起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在喷洒农药时应引起重视并进行积极防治。

  • 标签: 农药 草甘膦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草膦除草剂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中毒严重程度的差异。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草膦除草剂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接触时间、中毒剂量、中毒原因、中毒途径、临床表现、住院期间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式、住院时间、预后等信息,并根据2016年《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的中毒严重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病情分级,以住院期间最高病情分级为最终病情分级,根据病情分级结果,无症状和轻度纳入轻症组,中度、重度和死亡纳入严重组。对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确定83例急性草膦除草剂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存活,主要为轻度中毒(56.6%),男女比例为33∶50,平均年龄为39岁。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最高),且多发于春夏季节。主要中毒原因和中毒途径分别为自杀(71.1%)和直接口服(83.1%),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71.1%)。实验室检查多见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 NEUT%)、D-二聚体升高和血红蛋白、血钾降低。与轻症组相比,严重组平均年龄更大[(51±17)岁vs.(35±19)岁]、自杀和直接口服占比更高、住院时间更长[8.0(4.8,12.0) d vs. 3.0(2.0,5.5) d]、中毒剂量更大[200.0(50.0,200.0) mL vs. 30.0(11.3,57.5) mL]、入院24 h内NEUT%更高[(83.4±10.4) vs.(73.2±12.8)]。严重组较轻症组更易发生WBC、NEUT%、谷草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等指标升高和血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草膦除草剂中毒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一般病情较轻、预后较好,中老年人、直接口服、中毒剂量高和入院24 h内NEUT%高的患者病情更重,严重中毒更易引起实验室指标变化。

  • 标签: 草甘膦 除草剂 急性中毒 临床特点 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