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兵团法院驻连‘访聚’工作队成员这几年为我们做了太多的好事,希望你们不要走,舍不得你们离开一连。”这是我最近在三师四十四团一连听到的最多的话。

  • 标签: 兵团法院 工作队伍 军队建设 群众工作
  • 简介:坦克作为一种机动有效的作战工具,自从问世以来,就在几乎所有的地面战役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坦克究竟是谁最先发明的,却一直争执不断。

  • 标签: 惠洛克 骨骼坦克 地面战役 性能 坦克设计
  • 简介:1940年12月13日下午,驻苏州的一股日军偷袭“江抗”一、二支队驻地张家浜。“江抗”副司令员何克希当即指挥后方机关转移,并以两个大队的兵力,顽强阻击敌人,双方战斗十分激烈。日军不断增兵,参战兵力200多人。“江抗”援军也从侧翼向日军进攻。

  • 标签: 张家浜 司令员
  • 简介:我的外婆范琴,是位阿庆嫂式的人物,她生于1911年,卒于2003年。关于范琴的生平事迹,作为晚辈的我知之甚少,近闻当年同我外婆一同工作过的上海徐汇区离休老干部钱江同志还健在,于是,我在参加上海《大江南北》第24次联络站工作会议后,去拜访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家。

  • 标签: 故事 生平事迹 徐汇区 上海
  • 简介:<正>外婆范琴生于1911年,卒于2003年,终年93岁。10年前,《现代快报》记者王深刚找到外婆准备深入采访时,她已躺在苏州某医院的病床上不省人事。这位记者在《走进"绝版阿庆嫂"最后时光》中写道:也许她老人家已经来到了茂密的芦苇荡,手中提着"煮三江"的铜壶,穿梭在"春来茶馆"里,用她那机智勇敢和"滴水不漏"的口才,诉说着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抗日传奇……京剧《沙家浜》中的阿庆嫂是个艺术形象,而外婆范

  • 标签: 阿庆嫂 机智勇敢 《沙家浜》 现代快报 王深 艺术形象
  • 简介:他,少立宏志,一生勤勉,终成一代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他,一生追求进步,为革命传递情报,进行革命宣传;他,以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曾为革命作出过特殊贡献;他,遵从嘱托,成为民主斗士;他,因意外失去组织关系,一生追寻党,为党的事业笃心工作,无怨无悔……

  • 标签: 科学家 民主 专业技术 组织关系 教育家
  • 简介:魏国历史达178年,魏文侯时期曾经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盛的国家,自魏王后由盛而衰,逐渐走向灭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魏国各统治者对魏国的地缘政治变化后的战略策略运用不当是其重要原因。

  • 标签: 魏国 魏惠王以后 地缘政治 战略策略
  • 简介:春天,播种希望。秋天,收获喜悦。今年2月28日,兵团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三民"活动,紧紧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以凝聚人心、做好群众工作为统领,以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为重点,切实发挥各级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更有力地担当起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重任。

  • 标签: 播种希望 骨干带头作用 党员干部 群众工作 动员起来 教育实践
  • 简介:四千里天路,在巍巍昆仑逶迤蜿蜒,一头连着兵城格尔木。一头连着世界屋脊的首府拉萨。在这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在这“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的高原腹地,有一群可敬的汽车兵常年不停穿梭。强烈的紫外线将他们的脸晒成酱紫色,并烙上鲜明的印记“高原红”,长时间的维生素缺乏,又使他们指甲凹陷。可他们从不叫苦喊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用青春和热血搏击严寒、抗争风雪,在四千里天路上书写着自己无悔的军旅人生。建华,就是其中的一位。

  • 标签: 汽车兵 高原 青藏 维生素缺乏 生命禁区 格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