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考察我国转轨经济背景下政府干预与公司多元化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经济干预程度越高,上市公司多元化价值越低,且当终极控制人性质为国有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政府干预下的公司多元化经营,由于更多地出于政治目标和社会职能的考虑,降低了公司价值,特别是国有控股公司,政府更容易影响公司多元化价值。研究增进了对经济转型时期政企关系的认识,对理解新兴市场公司的多元化价值影响也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终极控制人 政府干预 多元化价值
  • 简介:我国目前各地政府正快速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此同时,绩效管理监察工作也需同步进行。本文从绩效管理监察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出发,结合监察工作的特点,探讨了绩效管理监察工作与其他监察工作的异同,分析了绩效管理监察工作如何开展,对我国的绩效管理和绩效管理监察工作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思考。

  • 标签: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监察 方法
  • 简介:代建制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本文首先对现阶段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的特点进行分析,对代建制实施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供业内人士共同加以探讨。

  • 标签: 政府投资项目 代建制 问题探讨
  • 简介:财务会计有两种记账基础,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任何单位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会使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对于政府会计而言具体应采用哪种会计基础呢?本文通过两种会计基础的对比分析,说明政府会计应确定权贵发生制改革的方向。

  • 标签: 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 简介:我国的《预算法》和《担保法》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但各级地方政府想方设法进行变相举债的现象仍十分普遍。为了增强政府债务的公开透明性,促进各级政府债务的显性化管理,探索进一步规范和约束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新模式,2011年10月,

  • 标签: 地方政府 举债行为 政府债务 《担保法》 《预算法》 透明性
  • 简介:中国和美国属于典型的世界大国。所不同的是,美国属于发达大国,中国属于发展中大国。既然如此,我觉得两国的经济学家应该对大国经济有些共识,而且美国经济发展中应该有些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美国经济学家应该能够对大国经济发展提出有价值的见解。基于这样的考虑,我特别重视同美国经济学家的交流,先后拜会了罗伯特·蒙代尔教授、罗纳德·麦金农教授和尼克·霍普博士,同他们就大国经济、大国货币和新兴大国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美国经济发展 经济学家 大国经济 对话 发展中大国 世界大国
  • 简介: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万亿多元,存在着巨大的债务风险,主要表现在财政、金融和法律等方面。对风险的控制主要通过完善与地方政府融资相关的法律、建立和完善地方偿债机制及问责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融资法定化和平台融资市场化等方面进行。

  • 标签: 地方政府融资 债务 风险 担保
  • 简介:一危机以来,主流经济学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大萧条对当时经济学的冲击相比,今天的问题或许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一些人认为,这不过是经济学思潮的周期循环,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占领华尔街运动从社会蔓延到课堂,足见主流经济学危机的严重程度了。2011年,美国波士顿当地时间11月2日中午,在哈佛经济学家曼昆著名的“经济学十讲”课堂上,约70名学生起身离开,以罢课表达他们“对于这门入门经济学课程中根深蒂固的偏见的不满”。哈佛学生罢课事件标志着始于2011年9月17日(美国的立宪日)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进入了新的阶段:即从社会蔓延到了经济学课堂。

  • 标签: 主流经济学 课堂 中国气派 经济学危机 经济学课程 经济学家
  • 简介:俞炜华博士的《社会问题经济学分析》要出版,我乐于为之作序。我与俞博士相识于多年前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碰巧我们同住一个房间。他固执于走“思想路线”,我也固执于走“思想路线”。在技术路线大行其道的今日学术界,我们都是孤独的。两个孤独的人相遇,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那一夜,我们谈论学术,几乎是通宵达旦。他送我一本《社会问题经济学讲义》,是他为本科生开设通识课而编写的讲义。我是从头到尾一气读完的。我从辽宁调到浙江,很多书没有带过来,但是他的这本讲义,我是随身带着的。

  • 标签: 经济学分析 社会问题 学术会议 思想路线 技术路线
  • 简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性、不持续性明显存在,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经济增长潜力下降和物价上涨压力大的双重挑战,未来中国经济走势如何?怎样处理好速度、物价、结构这三者关系?相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有效应对?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与会中外专家共同把脉中国经济

  • 标签: 中国经济走势 经济结构调整 专家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国际金融危机 世界经济复苏
  • 简介:以1997—2009年长江上游经济带各省份的人均GDP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Theil系数值,结果显示长江上游经济带在1997—2009年间经济增长存在差异,但是却有缩小的趋势。分形理论分析的结果显示,长江上游经济经济增长差异具有分形特征,而且经济增长差异在演变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持续性的规律,即长江上游经济经济发展差异将继续呈现收敛的趋势。运用面板数据的回归发现,对外开放水平、政府财政支出、工业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是长江上游经济经济增长条件趋同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长江上游经济带 增长差异 趋同
  • 简介:公共领域、政府失灵以及公共产品理论给出了政府财政支持慈善组织的"合法性"证明,慈善组织的现实作用更是为政府财政支持提供了现实依据。然而中国慈善组织遭遇公信力资本先天不足、治理问题、生存困境和发展"空间错位"等一系列失灵。克服和缓解这些"失灵"需要政府各方面的支持。国外的"二维"政府支出安排对支持慈善组织的发展曾起到关键作用,但将之移植于中国,就需要考虑移植后可能产生的效应以及在中国语境下的修改。

  • 标签: 慈善组织 政府支出 公共产品 公共管理
  • 简介:本文对184个国家1980-200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表明,开放程度与政府规模的关系由两种力量作用所决定:一种力量是开放所带来的外部风险冲击,另一种是外部竞争压力带来的国内市场化改革。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两者作用使得开放程度与政府规模呈现倒U形变化;对于发达国家,由于其应对风险的能力强,使得开放程度与政府规模呈现负相关关系。对于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发现,两者作用使得开放程度与政府规模在东部呈负相关,在中西部呈正相关。

  • 标签: 开放程度 政府规模 外部风险
  • 简介:奔福德定律被称为"第一位数分布规律",它描述了数字1-9在数据首位出现的概率。分析了奔福德定律在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可信度问题中应用的可行性,在这个基础上,尝试利用此定律分析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可信度问题。

  • 标签: 政府统计数据 奔福德定律 数值分析
  • 简介:运用语料库的检索工具对中、英两部小说中的否定词进行检索,发现英文小说中的否定词无论在种类上还是在使用频率上都明显高于中文小说,造成这种语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经研究发现,这种语言现象主要源于英国人文地理、生存环境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政治及文化差异。

  • 标签: 否定词 人文地理 经济 文化 语料库
  • 简介:在过去的七八年里,中国经济学界涌现出一批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青年经济学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关注中国经济运行的制度环境,既没有停留在对现象的简单描述上,也没有生搬硬套成熟的经济学理论。他们是中国经济学的希望所在。作为这批青年经济学家的代表,陆铭和陈钊两位发起主编《制度结构与中国发展》丛书,并邀我作序,我欣然应允。

  • 标签: 经济学家 中国经济学界 导向 制度结构 经济学方法 经济学理论
  • 简介:QE3(第三次量化宽松)已成定局,市场目光再次转向欧债局势。在近日召开的欧元区财长会议上,有关建立欧元区银行业统一监管机制的提案遭到了德国的反对。欧元区每次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似乎都在迈入一个新的困局。“债务危机打的死结会把欧元引向何方?这对全球经济、乃至中国经济又有何影响?欧债危机又给中国带来哪些启示呢?”带着这一系列问题,

  • 标签: 经济趋势 拉动经济 寒冰 专家 投资 债务危机
  • 简介:后金融危机时期,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面临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货币政策、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和投融资平台治理政策的效应逐渐显现。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风险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改革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经营机制、管理机制和应急机制,全面构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应对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新变化。

  • 标签: 地方政府债务 后金融危机 风险管理 投融资平台
  • 简介:公共产品理论为合理界定地方政府和市场作用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准公共产品具有整体的社会效益性以及消费的个人属性,使其有可能由市场来提供。由于目前准公共产品的政府过度供给和政府融资渠道狭窄,造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集中的问题。辽宁各级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性准公共产品的供给,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设计,促进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合资合作,逐步实现地方政府准公共产品多元化供给的融资模式。

  • 标签: 准公共产品 政府融资平台 市场化融资模式
  • 简介:现代社会的技术进步主要通过企业的研发行为实现,但是R&D溢出效应会对企业的研发决策造成影响。本文使用永续盘存法对我国工业企业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度量,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2006年和2007年的企业数据,检验了R&D溢出效应对于我国工业企业研发决策的影响以及补贴收入和溢出效应之间的联动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当R&D溢出效应较小时,其对于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在R&D溢出效应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其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会逐渐显现出来;一定规拱的补贴收入可降低溢出效应的边际作用,从而帮助企业克服溢出效应的负面影响,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

  • 标签: R&D溢出效应 补贴 研发决策 回归方程 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 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