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在2011年与2013年获取的微观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倾向匹配和固定效应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信用卡消费信贷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持有信用卡可使家庭总消费提高约14%,同时,银行每将信用卡透支额度提高1%,可使持有信用卡家庭的总消费增加约0.071%。以货币量计算,从2010年至2012年,新发行一张信用卡可刺激居民人均消费增加约123.6元,这可解释2010年至2012年居民人均消费增长中的15.7%。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持有信用卡对不同消费品种与家庭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持有信用卡对耐用品消费的影响大于对食品衣着消费的影响,对低收入、零活期存款、遭受疾病或失业冲击家庭消费的影响更大。这些发现均与流动性约束理论一致,表明信用卡消费信贷可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而促进消费

  • 标签: 消费信贷 信用卡 流动性约束 倾向匹配
  • 简介:英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英国零售业呈现7年以来最大季度下滑,该国不少百货商场近期宣布关店或裁员。分析人士认为,通胀上升和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正在对英国消费产生拖累,可见脱欧对本国经济影响不可忽视。有观点认为,此轮通胀快速上升的直接推手是去年6月份的脱欧公投。自公投以来,英镑大幅贬值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进而推升物价。

  • 标签: 英国 消费 居民收入增长 国家统计局 数据显示 百货商场
  • 简介:论文在对消费者情感偏好和品牌偏好划分的基础上,以化妆品行业为背景,探讨了消费者情感偏好、品牌偏好、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消费者敌意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中国消费者的调查研究发现:消费者对韩国化妆品的情感偏好越强,其购买意愿越强;中国消费者的品牌偏好越强,其对韩国化妆品的购买意愿越强;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和消费者敌意在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购买产品时起到差异性调节作用。

  • 标签: 购买意愿 民族中心主义 消费者敌意 情感偏好 品牌偏好
  • 简介: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已到一个瓶颈,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直以来未完全被激发,内需潜力很大,有待深挖。文章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最终消费支出占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大,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驱动力;国内最终消费支出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驱动经济总量提高0.59个百分点;从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区域角度分析来看,经济发达程度与区域自发性消费支出的大小基本成正比,即地区经济越发达,本地区的自发性消费越大,而自发性消费支出越大,作用于经济增长的驱动也越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消费增长的建议。

  • 标签: 新常态 消费驱动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 简介: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在2011年与2013年采集的微观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房奴效应"的两大表现——购房动机与偿还住房贷款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购房动机挤出了7.4%的家庭消费,且主要挤出了食品衣着、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偿还住房贷款挤出了15.8%的家庭消费,且主要挤出了耐用品、住房装修维修支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购房动机通过降低边际消费倾向而挤出了消费,且预期房价增长速度越快,购房动机对消费的挤出效应越强,有购房动机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越低,而偿还住房贷款使家庭受到了严重的流动性约束,其表现为住房贷款占收入的比重越高,消费被挤出越严重。研究还发现,除了直接影响消费,"房奴效应"还会通过抑制住房财富效应而间接降低消费。本文为理解中国居民消费低迷提供了新的证据。

  • 标签: “房奴效应” 消费 流动性约束
  • 简介:消费者购买前的自述偏好往往和实际的选择存在偏差,这种偏差可能会影响企业对消费者最终购买行为预测的准确性。文章基于200名大学生电脑购买的实例,对消费者自述偏好和实际购买决策进行比较,借助Logistics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购买电脑的过程中,自述偏好和实际选择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企业在销售电脑的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营销措施使得消费者的实际购买选择向自述偏好靠拢,占取有利市场地位。

  • 标签: 自述偏好 购买行为 电脑购买 实际选择
  • 简介: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并迅速蓬勃发展,创新了金融服务的形式,然而随着其规模及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巨大的行业风险也开始涌现,尤其是近期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件的频发,使得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焦点。笔者在梳理了金融监管与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行业面临的有别于传统金融行业的风险问题,参考英美两国互联网金融起源地的P2P网贷消费者权益保护实践,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保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政策建议。

  • 标签: 互联网金融 金融消费者 权益保护 P2P网贷
  • 简介:在我国双税制的税收制度中,存在税率过高,征收对象界定不合理,发票未列示消费者者纳税信息等问题。居民隐性税收负担过重,从消费层面拉动经济动力不足。阐述税收制度的主要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提出优化的措施,以期从税收层面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 标签: 税制改革 流转税 居民消费
  • 简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稳步开展、有序推进,既提升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又振奋了公众对金融业稳健发展的信心。针对当前金融消费纠纷频发、信访投诉居高不下、监管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要在借鉴域外金融消费者保护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强化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力度,要通过强化立法以确保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规范性,通过加强监管以确保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有效性,通过推动变革以确保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及时性,通过积极引导以确保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自发性。

  • 标签: 金融消费者保护 强化立法 有效监管 机构变革
  • 简介:我们今天已经身处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开拓性运用和发展,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购物方式的转变。相较于传统市场,网络市场更具不确定性,它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消费者的知情权、交易安全权、求偿救济权易受侵害。而目前我国立法对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真空地带,无法适应快速发展之时代需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网购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网络购物相关立法、实行网络市场经营者准入制度;明确交易安全的保护范围;构建在线纠纷解决机制。

  • 标签: 网络购物 知情权 交易安全权 求偿救济权
  • 简介:随着近两年中国跨境网购市场快速发展,跨境网购消费群体的研究逐渐成为当下热点。通过解读CNNIC与跨境电商企业发布的数据,发现中国跨境网购消费群体表现出不同于国内网购群体的消费特征:高年龄、高学历、高收入、男性比例高、消费者多居于东部沿海地区、三四线地区消费潜力在增大;消费过程中的行为特征亦凸显:跨境网购率偏低,消费者的购物时间与上网时间趋同;跨境网购的选择与引导与熟人推荐有关,消费需求特色显著,呈现出低频率、高单价等。因此,在开发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时应该重视对消费者群体的研究,聚焦消费需求,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 标签: 跨境电子商务 消费者特征 消费者体验 消费者评价
  • 简介: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步深入,国民的生态文明观也随之提高,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必须转变原有的消费模式,构建城乡居民绿色消费模式。基于生态文明观的视野,针对陕西城乡居民绿色消费模式的形成路径进行分析。

  • 标签: 生态文明 陕西城乡居民 绿色消费模式
  • 简介:本文以消费品关税削减为例,从福利分布这一崭新视角讨论中国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应。理论上,消费品关税削减会降低国内消费品价格、减少支出水平,提升居民工资、增加收入,即存在支出效应、收入效应;同时,由于各家庭消费结构不同、工资占总收入比重不同、关税削减传递程度不同,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福利变化存在差异性,即贸易自由化的福利分布效应。实证结论发现,关税削减平均提升家庭福利水平29.318%,支出效应、收入效应分别为11.831%和17.487%;且对低收入家庭的福利提升幅度超过了高收入家庭。简言之,贸易自由化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福利水平,而且促进了消费者间福利分布公平化。

  • 标签: 贸易自由化 福利分布 支出与收入效应
  • 简介:本文首次基于借出方视角,引入非完全信息下的表征理论,研究个体在权衡地位显示和还款风险后的可视性消费决策。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平衡面板,结论显示:借款比例增加会使得借出方改变可视性消费,衣着支出减少,住房支出增加,均用于隐藏真实经济状况,影响消费结构。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后发现,家庭共享理念、收入公开程度以及还款风险均显著作用于借出款比例对于可视性消费的影响,而信贷发展则有助于缓解这种影响。

  • 标签: 可视性消费 个体信贷 借出方
  • 简介: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理论、盈利性、风险性角度总结了综合化经营的特征,根据G20与世界银行的文件以及评估实践总结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环境的内容。基于矩阵分析法分析了综合化经营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环境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综合化经营加大了金融产品的复杂程度、加重了商业银行与金融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性,商业银行有可能通过金融创新将风险转嫁给金融消费者,对交易公平、信息披露、争端解决、法制保障有负向作用;但综合化经营通过扩大服务对象降低单位成本,使得普惠金融业务有利可图,因此能够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 标签: 综合化经营 金融消费者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环境
  • 简介:基于误差修正模型(ECM),通过对2015年1月到2016年7月间中国的消费、投资和外贸对韩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当中国的消费和内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中国对北美、拉美、大洋洲、东盟和香港特区的出口依存度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以及中国对日本的进口依存度提高1个百分点时,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依存度分别提高0.082、0.075、0.354、0.596、2.006、0.611、0.270和-0.27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与中国对相关地区的进出口的互补(或竞争)关系和其密切程度的差异,有利于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和贸易多元化战略,提高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依存度和中国对韩国的经济影响力.

  • 标签: 中国 韩国 依存度 ECM 外贸
  • 简介:文章基于文献回顾以及焦点小组访谈,对T2O模式下消费者初始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考察这些影响因素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消费者先期信任、电视节目吸引力、电视与电商的声誉、商品特征、信息安全与对称影响T2O模式下消费者的初始信任;这五类影响因素在消费者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上具有显著差异。基于研究结果,文章为电视媒体、电商平台、品牌商家合作提升消费者初始信任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T2O模式 消费者 初始信任 影响因素 信息安全与对称
  • 简介:伴随网络购物的兴起,中国的快递业进入高速增长期。目前,我国快递企业的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在配送方式、服务态度、工作效率、送递时间等多个方面差异较大,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影响了与其合作的电子商务企业。研究快递服务业消费者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对促进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的协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快递业 满意度 电子商务
  • 简介: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出发,利用全国和31个省2005-2015年的省级经验数据,通过面板模型,从全国和分区域的层面分析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民生性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且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因此,政府在稳步增加民生性财政支出规模的基础上,更应关注支出结构的优化和投入的地区均衡,充分发挥民生性财政在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中的作用。

  • 标签: 民生 财政支出 消费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