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由于政府理论缺失,政府行为分歧较大。本文回归基础利用传统经济学的替代和边际的分析方法创新政府契约组织理论,由于价格机制存在成本及企业的边界性,政府天然企业与价格机制的资源配置替代者,政府债务的本质是政府为协同契约参与者实现资源配置最优而产生的交易成本,且政府债务存在规模边界。政府通过实现契约集团大部分契约参与者的效用最大化来实现政府收益最大化,政府行为具有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特点。领导者意愿并不总是代表政府承载的社会集体理性意愿。经济周期并不是市场的一部分,而是一系列契约参与者短期非理性决策束的结果。中国政府交易结构和契约参与者意愿行为充分反映了经济发展现状需求,并满足大部分人的效用最大化需求。当前中国政府债务规模问题主要集中于具体交易项目的选择、契约交易费制度和政府领导者的委托—代理激励机制。

  • 标签: 政府债务 交易成本 契约费 政府行为 社会集体理性
  • 简介:本文基于影子成本函数的SFA模型,在测度制造业要素错配程度的同时,从偏向型技术进步、所有制差异的角度对要素错配的变动进行了解释。结论表明:在制造业中,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要素错配程度整体上呈现出缓步下降态势,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要素错配程度则相对稳定,要素市场的价格扭曲不再成为决定要素错配的关键变量,行业准入、要素流动性限制、与所有制绑定的政治红利才是制造业要素错配的关键。同时,偏向型技术进步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对要素错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成本节约效应,而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则更主要的体现为技术依赖效应,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价格扭曲—要素错配”偏离的事实,也为提升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部门的配置效率,提供了产业政策设计的着力点。

  • 标签: 要素错配 价格扭曲 偏向型技术进步 政治红利 所有制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