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立法和实践上尚且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明确对非法证据内涵的认定标准;完善检察引导侦查和监督机制;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诉讼权利和程序;确立责任倒查追究制度;确立权利救济制度。

  • 标签: 非法证据 排除规则 现实问题 完善规制
  • 简介: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强化其政治属性。政治属性是基层党组织之"魂",服务功能是基层党组织之"根"。政治属性寓于服务功能之中,服务功能体现政治属性。政治功能强大了,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巩固,伟大事业才有主心骨;服务功能优化了,才能紧密联系群众,伟大事业才有战斗力。

  • 标签: 基层党组织建设 政治属性 服务功能 党建科学化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技术给人们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性,同时信息技术给人、事、物的数据化程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数据化提升,并且慢慢发展成为整个社会都开始步入大数据时代。本文先是对审计取证环境中小数据和大数据时代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数据时代审计证据的特点加以分析,最后对大数据时代的审计取证思维进行探讨,希望对大数据时代下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大数据时代 审计证据 审计取证
  • 简介:一、当前包头市视听资料取证现状目前,各县级局都已配备照相机和摄像机,但照相机和摄像机由于在执法现场取证难度较大,多数情况下只对一些静态的卷烟或法治宣传等活动进行记录式拍照、录像。对执法现场和执法过程的记录使用频率较低,多数只在制售假炯网络案的辨认环节使用。同时,由于目前对取得的视听资料证据保管缺乏规范的流程,保管形式也不统一,

  • 标签: 行政执法 视听资料 证据保管 烟草专卖 应用 现场取证
  • 简介:文章基于Melitz理论模型,通过引入产业集聚变量,分析了贸易开放与贸易封闭条件下产业集聚对均衡生产率的影响,并使用非线性的门槛回归方法对不同贸易开放条件下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以及产业集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具体渠道(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对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与一国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有关。在我国产业集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过程中,有贸易开放的门槛效应的存在,只有在贸易开放水平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集聚才会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在不同省际间,不但产业集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效应大小有所差异,其具体作用渠道也有所不同。在贸易开放水平较高的省份,虽然产业集聚在推动技术进步上的作用十分明显,但其却限制了技术效率的提高,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来实现的。

  • 标签: 产业集聚 贸易开放 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效应
  • 简介:论文选取2013年12月到2014年11月的PM2.5日数据,估计了京津冀地区七个城市PM2.5的GARCH模型,采用时变VaR来刻画重雾霾污染事件,基于风险Granger因果检验法考察了80%和90%置信水平下北京与周边城市间的重雾霾的污染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七个城市的PM2.5指数均表现出为可持续性和波动聚类效应;(2)北京和周边城市之间存在重雾霾的污染溢出效应,在置信水平为80%时,北京重雾霾污染有助于预测其他周边城市的重污染,反之则不然。在置信水平为90%时,北京对其他城市的预测能力降低,而周边城市对北京的预测能力增强。论文的政策建议是单个城市的治理并不能解决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污染问题,必须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引入清洁能源、区域综合治理等手段来从根本上治理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污染。

  • 标签: 雾霾 重污染溢出效应 风险Granger因果检验 VAR
  • 简介: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在行政诉讼、行政审判过程中,对那些非法证据证据能力、证明力等进行筛选识别、认定适用时应遵循的一套方法、标准。适用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核心问题是在那些缺少法律条文规定的领域,法律条文规定具有开放性、多义性,存在裁量余地的地方,应采用什么排除规则,应遵循什么样的非法证据排除方法、标准。应用利益衡量方法,明确该方法适用的场域、基本理念,遵循的标准和过程,是建构我国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行政诉讼 非法证据 排除规则 利益衡量
  • 简介:研究以中国2003—2007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鉴Chhaoehharia和Laeven(2007,2009)以及白重恩(2005)的方法构建公司治理指数,发现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外部董事比例、高管持股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至第十大股东股权集中度、公司在其它市场挂牌上市以及政府控股等对绩效都有显著影响,在长期内,公司治理的竞争效应优于规制效应。这为中国公司治理改革应该更多依靠市场调节还是依赖政府干预提供了实证依据。

  • 标签: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指数 竞争效应 规制效应
  • 简介: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及由此而产生的代理成本与其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1)上市公司存在控股股东,会使公司市场价值折价。(2)上市公司存在股权制衡,能够有效的减少公司代理成本,提升公司价值。(3)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所产生的代理成本不同,国家股东的非人格化使得公司的代理成本高于非国有股东。本文得出结论: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由此产生的代理成本减低了企业的价值,国有股东的代理问题尤为严重,股权制衡的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代理问题。

  • 标签: 公司价值 代理成本 所有权结构 国有股东 股权制衡
  • 简介:股权分置是中国资本市场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留下了极大的障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对股改前后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证明股改前后流通股比例有显著变化,且这种变化使现金股利有显著增加,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对股利分配政策向有利于中小投资者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股权分置改革 股利分配政策 现金股利
  • 简介: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首次明确了产权市场与证券市场同是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这是对产权市场定位的重大突破,释放了重要的政策信号。产权市场未来会得到资本市场中各类资源的极大关注和实际配置,将与证券市场、全国性股权市场、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市场共同构成资本市场。

  • 标签: 资本市场 产权市场 信息披露 属性 功能 国有企业改革
  • 简介:随着公允价值会计的广泛使用,它是否存在会计加速器效应、由此产生的顺周期效应主要传导机制是什么以及如何有效抑制该效应等问题,越来越受到监管层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章以我国金融机构银行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公允价值会计的会计加速器效应,研究发现,当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时,公允价值会计会加速经济的增长,并且较弱的银行稳定性会使公允价值会计对经济增长的加速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地研究发现,在银行稳定性较弱时,货币政策能抑制公允价值对经济增长的加速效应,此时货币政策的逆周期作用更为有效.研究的结果对于深入考察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公允价值会计 会计加速器效应 银行稳定性 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