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独立性是独立董事制度的灵魂,没有独立性,独立董事作为监督者的作用将不复存在。独立性包括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两个方面。形式上,除担任董事外,独立董事与公司不能有其他形式的联系。只有形式独立是不够的,还必须保证实质独立独立董事应以第三者立场发表意见,不受重要股东,公司经理层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客观公正的行使职责。我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虽然有十多个年头,但是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缺失使得这一制度实施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 标签: 独立性 独立董事 选聘 知情权
  • 简介: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视角研究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提供实证支持。结果发现,具有会计专业能力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数越多,盈余管理程度越低;独立董事薪酬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但没有发现独立董事比例、履职环境与其盈余管理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 标签: 独立董事制度 有效性 盈余管理
  • 简介:本文在CFO与CEO更换事件窗口下,针对CFO对财务报表的独立影响力展开研究。出于清理财务问题的动机,CFO单独更换时,存在人为调减应计利润的现象,即“大洗澡”现象,但实证结果在统计上微弱显著;考虑到CFO的独立性会增加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力,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作为“空降兵”的外聘CFO、持有股权的CFO以及在年报管理层排名靠前的CFO,单独变更时存在显著降低盈余的现象,即较强独立性的CFO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独立影响力也显著增加;同时,本文发现CEO与CFO同时更换时,“大洗澡”现象更加严重。

  • 标签: CFO更换 CEO更换 大洗澡 可操纵性应计 盈余管理
  • 简介:本文以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审计师选择的研究视角,沿着“制度环境~客户与审计师双向选择一审计定价”的逻辑推理来研究制度环境对审计师行为的影响,检验中国法制环境和政治关系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审计需求。结果发现,客户与审计师双向选择都要受到法制环境和政治关系的影响,政治关系促进了民营企业对高质量审计的有效需求,具体表现为更偏好选择本地大型审计师进行审计,在法制环境发达的地区,这种促进效应更为明显,在选择本地大型审计师后支付了审计溢价,进一步控制白选择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然成立。本文结论说明了审计服务定价具有高度复杂性,但随着法制环境的逐步改善,强法制环境和政治关系对高质量审计的有效需求表现出更强的促进效应,证实了加强法制环境建设对提高目前中国审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标签: 法制环境 政治关系 审计师选择 审计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