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是严肃财经法纪,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审计监督以其独立的、专职的、综合的、全面的经济监督形式而区别于其他的经济监督。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的审计决定,是审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审计决定执行关系到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和执法的严肃性。如何规避审计决定执行中的潜在风险,确保审计决定的顺利执行,是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认为,审计决定执行中的潜在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审计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要求进行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

  • 标签: 审计决定 审计机关 被审计单位 《行政复议法》 潜在风险 具体行政行为
  • 简介:本文直接检验了2008年10月9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公司现金股利支付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决定》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研究发现,《决定》的颁布对公司现金股利行为产生了明显影响,有融资动机的公司会增加现金股利支付;但是,有融资动机的公司更可能会仅支付满足监管要求的最低现金股利支付率,存在股利支付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决定》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潜在的问题,我们发现提出融资方案的公司股利波动性较大,存在“突击”分红的可能性;上市公司再融资方案通过(或否决)之后,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意愿明显下降,不排除存在“钓鱼武”支付的可能性。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现有股利研究的文献,也对完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再融资 强制股利政策 经济后果
  • 简介: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关系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购公司控股股东往往在权衡各种影响因素和各种利益关系的基础上选择并购融资方式。本文主要从公司控制权、并购动机、财务杠杆收益、抵御被并购等方面分析控股股东在并购融资方式选择中的行为动机

  • 标签: 控股股东 并购融资方式 行为动机 企业
  • 简介:一、问题缘起在股份公司制企业中,由于财产所有权与财产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必然会出现矛盾.为了平衡各方的利益,必须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加强对公司治理的监督.当内部监督被弱化时,外部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适应这一情况的需要,独立董事制度便是完善公司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

  • 标签: 独立董事制度 实证研究 设立动机 公司制企业 财产所有权 公司治理
  • 简介:随着企业所处经济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就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动因和内容作一分析,并提出了强化我国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具体思路。

  • 标签: 自愿披露 市场价值 思路 动因
  • 简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连续几天皆是如此.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 标签: 孩子 寓言 老人
  • 简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企业并购动机及其会计规范研究”由湖南大学(原湖南财经学院会计系)邓小洋教授主持,其项目批准号:00BJY017,批准时间:2000.6,项目起止时间:2000.6--2003.9。其研究成果为研究报告《西方企业并购会计规范研究》。

  • 标签: 会计规范研究 企业并购动机 西方 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湖南大学 起止时间
  • 简介:随着业绩预告制度的实施和演进,我国资本市场上逐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自愿业绩预告,这对于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是什么因素激励上市公司管理层自愿披露业绩预告?通过借鉴西方的自愿信息披露理论,并结合我国转轨经济的制度背景,本文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自愿业绩预告的三类动机:资本市场交易、管理层股票收益和管理层能力信号传递,并以2001-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数据为研究样本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融资需求高、管理者利益协同程度高、会计业绩好的上市公司更有动机自愿披露业绩预告,并且国有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动机更弱。

  • 标签: 业绩预告 管理层盈余预测 自愿信息披露动机
  • 简介:文章以2001—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在年报出具后由于当年年报披露违规而遭受监管处罚、潜在审计风险与不同规模审计师事前的应对策略。研究发现:相对于小型审计师,大型审计师对于客户潜在风险具有较好的事前应对,但是不同层级的大型审计师应对策略存在差异;"国际四大"和"本土前五大"对日后遭受监管处罚的客户事前没有索取风险溢价,但是出具了更为严格的审计意见,而"本土次五大"主要采取索取风险溢价的策略,在审计意见出具严格程度上与小型所没有区别;"国际四大"和"本土前五大"在审计报告中事前披露违规行为的概率相对较高,而"本土次五大"则与小型审计师没有差异。上述发现说明:"国际四大"、"本土前五大"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本土次五大"的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与"国际四大"和"本土前五大"存在一定差异。这提醒我们,中国资本市场审计学术研究及审计监管实践,应考虑审计师的分层研究和分层监管。

  • 标签: 审计师分层 日后监管处罚 潜在审计风险 处罚前审计定价 处罚前审计披露
  • 简介:单位负责人对单位财务资料及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当未雨绸缪,积极防范潜在的会计法律责任风险。本文详细探讨了单位负责人应如何对潜在会计法律责任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 标签: 潜在会计法律责任风险 单位负责人 防范措施
  • 简介: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改变了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为母公司获得子公司分红收益提供了一定的弹性。本文研究母公司是否利用了这一分红弹性进行利润操纵,进而分析母公司实施上述行为的经济动因。实证结果发现: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母公司确实利用了分红弹性,通过影响子公司的分红决策来获取分红收益,以此实现利润操纵。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母公司利用分红弹性进行利润操纵是源于子公司分红收益可以增加债务融资规模。

  • 标签: 会计准则变革 分红弹性 利润操纵 债务融资
  • 简介:政府补贴作为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帮助的手]的一种手段,体现出地方政府在转型经济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决策理论模型以及实证研究发现:政府会基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重要程度、政府自身的财政实力、补贴政策的持续性等因素对企业进行补贴。其中,扭亏和保牌的动机是非常明显的。当上市公司业绩面临盈利状况不佳问题时,政府往往会大力出手,帮助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政府补贴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受企业亏损程度的影响,对于容易实现扭亏为盈的企业,政府补贴力度较大;前一年亏损,当年补贴后能够盈利的公司,政府给予的补贴更高;上市公司避免连续亏损的动机越强,政府补贴力度越大。地方政府对于上市公司的财政补贴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真实业绩。

  • 标签: 政府补贴 盈余管理动机 上市公司扭亏 企业社会责任 帮助之手
  • 简介:尽管已经有许多文献研究了会计信息的自愿披露及动机,但鲜有文献探讨人力资本会计信息的披露及披露背后的动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影响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因素,研究人力资本的会计计量和披露显得尤为迫切。文章从我国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现状出发探讨了人力资本信息披露背后的动机

  • 标签: 人力资本 信息披露 动机
  • 简介: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一)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就业与社会保障,是属于不同范畴的两个概念。二者的性质和内涵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组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社会制度。

  • 标签: 社会保障 就业 基本生活权利 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国民收入
  • 简介:本文以200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764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性披露的动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高、财务杠杆水平高、高固有风险、外部独立董事占所有董事比率高以及审计质量高的公司具有较强的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动机。研究还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方面总体上并不乐观,因此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

  • 标签: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自愿性披露 披露动机 代理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
  • 简介:本文运用Bertrandetal.(2002)模型,验证了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操纵的动机和路径。研究发现,具有提高利润含金量动机(也称匹配动机)或跨越经营现金流量零点动机的上市公司在受到行业冲击时,其现金流量反应的灵敏性显著低于其他公司,说明这些公司存在现金流量操纵行为。且当行业冲击为负向时,这些公司现金流量的敏感性下降更多,即操纵幅度更大。具有操纵动机的公司主要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给职工的现金”达到操纵的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嫌疑公司主要利用了“经营性应收”和“经营性应付”项目来操纵“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或“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 标签: 现金流量操纵 操纵动机 操纵手段 Bertrand ET al.(2002)模型
  • 简介:可比性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旨在帮助信息使用者理解和比较不同会计主体信息的异同,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不同于已有研究,本文把公司报告动机纳入分析框架,考察市场对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定价,以评价可比性带来的经济收益和成本。本文以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为研究样本,结果表明当公司具有报告较高信息含量会计信息的动机时,"实质"可比性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的现金持有市场价值;当公司具有报告较低信息含量会计信息的动机时,"名义"可比性的提高反而会显著降低公司的现金持有市场价值。在使用公司固定效应方法和工具变量方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并排除其他替代性解释后,本文研究发现依然成立。本文结果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会计信息可比性带来的经济收益和成本。

  • 标签: 会计信息可比性 报告动机 现金持有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