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前,深化粮食流通改革在全国迅速展开,审计部门清查国有粮食企业新增财务挂帐和不合理占用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的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践证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改革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势在必行,但在执行中仍然有一定的困难,全国...

  • 标签: 粮食流通体制 农业发展银行 粮食收储企业 体制改革 《决定》 粮食生产
  • 简介:一、前段粮改工作回顾首先,1998年粮改以来,我省始终抓住贯彻落实“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封闭运行”三项政策不放松,各级各部门分工负责,保证到位。在敞开收购方面:通过强调收购纪律,印发《粮食收购安民告示人全省做到了不拒收、不限收。不压级压价.不打“白条”,坚决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财政部]1筹措粮食风险基金653亿元,及时将粮食超储库存补贴拨补到收储企业;在顺价销售方面,制定了顺价销售的原则和作价办法,严格要求收储企业不得降价亏本销粮,有效地遏制了市场粮价不断下滑的势头,市场销价早税由年初每百斤50元甚至更低的价格回升到年底的60元左右;在封闭运行方面,撤消了以县粮食局统货统还的结算中心,收

  • 标签: 粮食流通体制 粮食企业 改革的进展 粮食收储企业 顺价销售 亏损挂帐
  • 简介: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粮食产量逐年稳定增长,1996年达5000亿公斤,1997年为4900亿公斤。其中,仅销售量和库存量来看,1997年全国年均销售量为900亿公斤,按照70-80%的比例计算,合理库存应为750亿公斤左右,实际情况是1997年底全国...

  • 标签: 粮食流通体制 粮食企业 存在的矛盾 粮食销售 国家宏观调控 消费者
  • 简介:“政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根基。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改革开放前,在单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粮食流通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统购统销制度。改革开放后,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我国粮食供应逐步实现自给自足,计划经济体制下统购统销的粮食流通机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回顾近三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财政系统与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实施新政策,

  • 标签: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财政政策 财政部 计划经济体制 统购统销制度 改革开放前
  • 简介:审计风险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根据影响范围的大小,可以将审计风险分为审计职业整体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风险和单个审计项目审计人员面临的风险,前者可称为审计职业风险,后者称为审计项目风险。审计职业风险是指对审计职业界的生存和发展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的行为和环境的总和,这种风险可使审计部门的形象受损,而且还会使审计职能萎缩,直接影响审计事业的发展的就是这种风险。80年代初,我国恢复审计制度,选择了行政性审计模式。由于这种模式的存在,使我国审计界面临巨大的风险。早在10年前,我国审计学界老前辈杨时展先生在给文硕《世界审计史》的序言中曾说“各级审计机关独立于各级政府之外是人民对政府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的条件,也是使政

  • 标签: 审计风险 审计体制改革 审计职业风险 审计组织 组织体制 审计人员
  • 简介:金融体制改革系列讲座(一)──金融体制改革的总目标金言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回顾1948年12月1日,新中国的国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中国仿效前苏联的银行体制,将各种金融机构合并成统一的人民银行,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的、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金融...

  • 标签: 金融体制改革 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 人民银行 系列讲座 农业政策性银行
  • 简介:根据中国入世以后的新形势和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要求,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面临着诸多新的改革任务。新一轮敢府机构改革既是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的继续和深化。又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共十六大召开以后的第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总体方向是促进传统政府职能的变化,从实质上改变高度集权的政府管理模式。

  • 标签: 审计监督 行政体制 机构改革 中国 政府职能 审计机关
  • 简介:据统计,1990年至1997年,全国每个门诊人次的平均费用从10.9元上涨到61.6元,年均递增28%;每个住院病人的平均费用从473.3元上涨为2384.3元,年均递增26%。不同医院的医疗费用也相差甚远。如20世纪90年代末,在医疗技术水平高的卫生部直属医院,平均每一门诊、急诊人次医疗费用为163元,住院费用为7961元,而在普通县级医院,这两项数据分别为49元和1508元。在这两项费用中,药费分别占60%和47%,而国际上这一比例一般只在10%-20%。

  • 标签: 卫生体制改革 药价虚高 20世纪90年代末 医疗费用 1997年 1990年
  • 简介:在探讨中国经济成功的诸多文献中,财政改革和金融改革是两个广受重视的解释变量。其中,财政改革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有强大解释力的核心因素。钱颖一和美国前政治学会会长温加斯特等学者就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的行政性分权和以财政包干制为特征的财政分权是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制度基础。这一论点得到大量研究的支持和验证。与财政改革不同.金融改革被视为一个令人尴尬的解释变量。

  • 标签: 经济转型 体制改革 财政改革 中国经济 解释变量 金融改革
  • 简介:5月28日中宣部等部门在北京联合举办形势报告会,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会上作了当前财政政策与财政工作情况的报告。谢旭人指出,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国际金融市场的渐趋稳定,但复苏的基础依然脆弱,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根据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财政部门将积极稳妥地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

  • 标签: 财税体制改革 谢旭人 国际金融市场 财政部部长 不稳定因素 恢复性增长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法律确立国家审计监督管理体制以来,地方审计机关接受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在推进我国审计事业上台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此种领导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坚持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和审计监督的客观公正性,

  • 标签: 国家审计机关 管理体制 改革 政府 领导体制
  • 简介:<正>最近一个时期,有关审计(会计)事务所体制改革的呼声很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专家学者也撰文参与讨论。“国有所”为何要改造,改为何种体制更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笔者通过应邀参加“97北海事务所体制改革研讨会”受益非浅,现略发拙见。一、事务所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我国审计(会计)事务所的建立,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会计事务所得以恢复建立。特别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涉外经济不断发展以及我国证券市场的发育和境外上市公司的出现,参照国际惯例,社会公众投资等需要注册会计师的服务,民间审计应孕而生,通过服务披露会计信息,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但由于我国社会审计组织系单位发起设立的“官办所”和国

  • 标签: 事务所体制改革 注册会计师 经济体制改革 民间审计的发展 会计市场 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 简介: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是实行委托国库制,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经理国家金库,总行内设国库司,行使国库的职能,人民银行各省市分行设国库处,未设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地区,由商业银行负责办理国库工作。几十年来,实践证明,人...

  • 标签: 国库管理体制 国库人员 体制改革 人民银行 国库工作 国库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