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虽然这两年国家刺激消费的措施不断,银行的储蓄存款也开始了分流,但储蓄存款总量仍呈稳定上升态势,央行统计资料表明,今年6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3.5万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月末余额为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8%,今年上半年储蓄存款累计增加532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837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增加313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759亿元,在新增储蓄存款中定期储蓄存款占58.8%,居民外汇储蓄存款增加26.3亿美元,这七万亿元储蓄存款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 标签: 中国 储蓄存款 存款增长
  • 简介:如行为保险学系列(十一)所述,储蓄型保险是指短期或长期的保障成分很低甚至为零的保险产品,其设计出发点和卖点都是致力于满足人们的投资理财需求而非保障需求,因此,储蓄型保险的决策理论其实就是储蓄决策理论。

  • 标签: 决策理论 保险学 储蓄型 行为 投保 保障需求
  • 简介: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非现场监管工作报告,截至2006年3月底,上海市保费收入合计119.18亿元,同比增加26.08亿元,增幅为28.01%。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31.64亿元,同比增加1.23亿元,增幅为4.04%。寿险公司保费收入87.54亿元,同比增加24.85亿元,增幅为39.63%。产寿险保费收入比例为27:73。中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比例为85:15。

  • 标签: 寿险公司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非现场监管工作 保费收入 沪市 外资保险公司
  • 简介:少有文献研究中国人均卫生费用增长的各影响因素的贡献。文章采用Newhouse于1992年提出的“剩余法”,计算了影响中国人均卫生费用增长的各因素的短期和长期贡献。结论是,收入提高和医疗技术进步是我国人均卫生费用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老龄化对人均卫生费用增长的影响微乎其微,医疗保险曾对人均卫生费用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基于“剩余法”的计算框架,中关两国人均卫生费用增长的影响因素在趋势上没有差异,在程度上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制度变迁路径。建议未来将控制卫生费用快速增长的注意力从老龄化上移开,着重关注收入提高、医疗保险尤其是医疗技术进步等因素。

  • 标签: 人均卫生费用增长 影响因素 因素分解 国际比较
  • 简介:论文首先采用区位熵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集聚程度,发现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然后采用2003~2007年区位熵的省际数据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银行业对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明显大于证券业集聚与保险业集聚的弹性系数,而且其弹性系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论文通过建立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同样得出银行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作用最明显。

  • 标签: 金融集聚 金融辐射 区域经济增长
  • 简介:2009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全行业牢牢把握保险工作的主动权。上半年保险业较好地实现了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的目标,形势比年初预期的要好。总的来看,保险业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既有积极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下半年,全行业要继续贯彻落实全保会和监管会的部署,按照“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的工作要求,结合经济金融形势和保险市场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巩固和发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促进保险市场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 标签: 风险防范 结构调整 增长 保险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