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新闻采访中,采访对象由于各种原因,有的会积极配合,有的则消积应付,有的甚至采取回避或干脆拒绝采访等态度。为此,及时把握被采访对象的心态,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对于搞好新闻采访是十分重要的。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我有三点体会。一、寻找共同点采访“喜事,被采访者一般会热情接待,主动介绍。如若采访“忧”事,有时,被采访者的脸色可就难看了。遇到这类情况,我们首先要使他们放

  • 标签: 采访对象 新闻采访 被采访者 拒绝采访 人物通讯 消积
  • 简介:<正>(一)怎样理解播音的对象感?所谓播音的对象感,是指播音是借助于感知、表象、想象或情绪记忆的形式而产生的一种同言语对象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心理状态。为什么这样讲呢?播音的过程,实质上是言语的过程。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一切言语都是人运用语

  • 标签: 对象感 言语对象 心理状态 播音员 思想感情 情绪记忆
  • 简介:家谱和国史、方志并列,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家谱编修活动是极富中国特色的本土传播现象.家谱是一种组织传播媒介,其具有血缘性、仪式化、强制性、孤证性等传播特征,家谱编修者的身份影响到其在家谱编修中的把关标准,家谱具有道德教化、文化维模、社会控制和媒介记忆等传播功能.

  • 标签: 家谱 媒介身份 传播特征 把关 传播功能
  • 简介:2010年传媒产业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取得新进展,新闻出版业的产值突破万亿大关,体制改革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的传媒业在抵御住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之后,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机遇。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

  • 标签: 中国传媒 创新 2010年 新闻出版业 综合实力 传媒产业
  • 简介:2009年人们最关注的莫过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入200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开始走上了回暖之路,企稳向好的基础逐渐稳固。经济的回暖也带动了广告业的复苏,中国广告业挺过了艰难的2009年,中国报业广告也挺过了极其困难的2009年。但是,报业的前路并不平坦,阴霾还未散去。

  • 标签: 中国报业 中国广告业 中国经济 金融危机 报业广告
  • 简介:根据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CDRC)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过审的纪录电影一共有32部,进入院线放映的中外纪录片6部。纪录电影生产占国产电影总量为3.3%;进入院线的纪录电影占院线电影发行总量的1.3%。两项数据较2015年均略有降低,这反映了当前环境下市场对纪录电影的保守审慎态度。2016年,纪录电影全年总票房为2.05亿元,其中真人秀纪实电影1部。

  • 标签: 纪录电影 纪实电影 总票房 院线 中国纪录片 合拍片
  • 简介:在华东九报的“人物新闻”竞赛中,我和实习生胡敏采写的《老教授李美筠奉献精神震撼当代大学生》一文获得了二等奖。本报的评选小组认为,这篇文章主题深刻,内容充实,细节生动,很有感染力,在读者中反响也较大。回想起来,这既与当时分管领导的精心点拨有关,也与我们在采访中充分调动各种采访手段、走进了人物心灵分不开。新闻界一直有“三分写作、七分采访”的行话,写人物更要在采访

  • 标签: 当代大学生 采访对象 老教授 奉献精神 《圣经》 人物新闻
  • 简介:“精品,指精良的物品,如艺术精品”。200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第六版《辞海》中,对“精品”一词如此解释。可见,精品在任何领域、任何时代都是品质精良、用户满意度高的代表。根据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5.79亿。对于有着近5.8亿用户的中国网络影视行业来说,精品的界定也是这样:首先,作品本身有高度、有品质、有品位,有着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丰富的文化意涵,有足够高的艺术水准,能成为行业标杆;其次,在市场上“叫座又叫好”,对用户有吸引力,且能满足用户的精神文化需求,能增强用户黏性。2016年起,网络影视行业在网上网下“导向一致、标准一致、尺度一致”等科学有效的监管政策下,日益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涌现出了一批精品作品。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近年的精品作品及其市场表现,进行精品价值的探析,总结精品作品的特点,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相应预测。

  • 标签: 艺术精品 中国网络 影视行业 上海辞书出版社 用户满意度 精神文化需求
  • 简介:首先.数字电视其实在我们这个21世纪已经成为一个产业经济发展的龙头,这点上我们经常讲的信息产业。其实信息产业最核心的也是最关键的其实是我们的传媒产业.而传媒产业中.最关键的一个部位和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其实就是我们的数字电视.我们整理一下中国的数字电视大概的一个发展脉络。

  • 标签: 中国 数字电视 2004年 商业模式
  • 简介:中国人对死亡有着诸多忌讳,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将死亡从私人领域隔离开来,但是权力并未因死亡而停止对死者和社会进行规训,不断地将死亡拉回到公共空间。古典时期,在“家天下”的秩序下,权力分别从“实体”的制度、法律以及从“天命观”的伦理、道德层面进入死亡,将死亡政治化,使得死亡能够在公共领域堂而皇之地呈现。现代时期,“家天下”的秩序被破除,民族国家的观念被引入后,社会与国家成为新的两极,媒介勾连起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中国,演变出“社会媒介国家”这一新秩序。此时伦理、道德一极的死亡被科学话语、殡葬改革革除,而权力也开始从前台退场和隐藏,但权力又在媒介的遮掩下将死亡再次政治化并使死亡得以重返公共领域。

  • 标签: 家国天下 社会媒介国家 死亡政治 公共领域
  • 简介:研究受众的广告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是当前媒体平台及广告主发展的现实需要,对提高广告投放精准度和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多媒体时代,我国拥有庞大的电视受众和网络视频受众,但所产生的广告收益却远未达到理想状态,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电视广告和网络视频广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此,由顾远萍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广告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电视和网络视频为对象》一书,就从心理视域出发,探讨了相同的受众对上述两大平台广告的认知与评价,进而为广告主更好地了解受众提供参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 标签: 网络视频广告 电视受众 广告态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评价 认知
  • 简介:《礼记·曲礼上》中言“……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际问交往讲究礼尚往来,国与国亦如是。前外交部礼宾司参赞吴德广认为“以国家元首和政府的首脑、或以国家和政府名义互赠的礼品,均可称礼。”

  • 标签: 文化输出 政治传播 当代中国 国礼 礼尚往来 国家元首
  • 简介: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新闻体制经历了一系列变迁。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回望我国新闻体制变迁的曲折历程,可以为下一阶段的新闻体制改革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借鉴。

  • 标签: 新闻体制改革 体制变迁 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 历史经验
  • 简介:“传媒+”将以新的形式向纵深扩展,传媒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无缝融合势不可挡,内容、应用、场景和金融服务的一体化创新持续推进,生态化布局应该成为传媒投资核心词。在传媒影响力格局整体重构进程中,产业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历史阶段性特征,投资热点顺应整体格局变动和新兴增长点的出现动态迁移,投融资渠道和模式也伴随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发展不断创新。

  • 标签: 传媒投资 内在逻辑 研判 中国 传媒产业 传媒影响力
  • 简介:从大媒体发展观角度分析了中国传媒发展的"百年变局",提出了互联网是媒介发展变迁和生态转型的重要因素,它打破媒体发展的一贯逻辑,成为一切媒介的"母媒介"。但是,其弊端是既不能突破媒体信息传播的经典基因,又缺乏相应的"媒体能力",媒体营销价值应该是基于"人与媒介"的关系、接触点及其在不同媒体上产生的不同价值。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对中国传媒市场的基本面的判断是:经过一轮融合转型,各媒体市场格局已经渐趋稳定,媒体间"共时"生存将成为常态;受众的媒介接触由分散转为聚合;各媒体广告市场收入趋于稳定并形成胶着状态,电视仍然将占据重要比重,大品牌将回归电视。对中国传媒市场的机会点的判断是:媒体集中度走高,智能大屏将迎来大爆发;媒体融合发展明显提速;与终端绑定的媒体更具竞争力,社交化成为内容传播的标配;全球互联网的下半场主场将在中国。

  • 标签: 媒介变迁 传媒格局 传媒产业 传播价值 新媒体
  • 简介:走出去,请进来,努力实现互利共赢从宏观环境上讲,中国广播电视对外政策只有一个主旨,简而言之,就是走出去,请进来,并使二者良性互动,努力实现互利共赢。来自阿拉伯国家新闻机构的所有秉持公正立场的国际新闻信息、多样化的题材和影视精品、具有阿拉伯民族文化特色的广播影视作品,都可能成为中国广播电视媒体新闻传播与节目交流的选择和中国市场的选择。中国在广播影视国际贸易和服务方面始终贯彻积极的方针政策,主张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交流与合作。

  • 标签: 中国广播电视 阿拉伯国家 合作 摘要 嘉宾 论坛
  • 简介:本文概述了2015年中新闻传播学界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这一年,对互联网重构力量的再认识是新闻传播学的焦点话题,其他话题也都与此相关。诸如移动互联网用户特征、平台型媒体、大数据新闻等。此外,新闻"公共性"质疑、风险沟通、科学新闻、"弱者"研究、讲好中国故事、新闻职业共同体等话题也引发较多讨论。

  • 标签: 媒介新生态 移动互联网用户特征 平台型媒体 大数据新闻 新闻职业共同体
  • 简介:时政新闻一直是主流媒体的报道重点,是媒体影响力和传播力的体现。尤其是在媒体融合的发展大势下,时政报道如何适应传播格局和传播语态的变化,创新新闻的呈现和表达方式,是新闻界和新闻教育领域面临的新课题。2015年4月10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时政报道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凤凰卫视等九家新闻媒体的一线新闻工作者。

  • 标签: 时政报道 新闻教育 传播格局 新闻工作者 时政新闻 媒体融合
  • 简介:由于一再被宣传成“二战期间采访欧洲战场的惟一中记者”,萧乾往往被误认为在生前没有对此给出一个合理的说法。其实他亦有苦衷。因为涉及国共关系,起初限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恐惧心理,“胆小”的他没有及时出面予以澄清。后来随着两岸关系的展开与改善,他在私人信件、公开文章以及日常交往中都有所反思,并以“我们是一家”做出过澄清和解释。他还呼吁各方承认和正视两岸的鸿沟,尽力为此做些填补工作。

  • 标签: 萧乾 欧洲战场 中国记者 两岸关系 “我们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