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已故新闻老前辈徐铸成,曾把新闻写作比作厨师烹饪菜肴,即:新闻报道想要吸引读者,就必须想方设法使其内容丰富,口味别致。如何达到这个要求?当然要作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构成新闻作品的基本的材质——词语,也要十分讲究。要在不违反新闻“客观、公正、全面、真实”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强词语表达的色彩效果,给新闻词语穿上

  • 标签: 色彩效果 徐铸 《南方日报》 《今晚报》 彩衣 语体色彩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媒介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大,越来越多的报纸都在争夺自己的那一份市场份额。不断刷新的“资讯榜”使得人们不再缺乏信息,与此同时,对“梳理信息、深化报道”的需求让另一种媒介形式浮出水面——新闻周刊。1995年1月14日《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创刊。十年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风格,既有与《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等共同追求的新锐,又有自身独特的人文色彩,成为了一份新锐与人文平衡的知名期刊。

  • 标签: 个性化风格 人文色彩 《中国新闻周刊》 20世纪90年代 《三联生活周刊》 《新周刊》
  • 简介:奥运会作为一种全球性的仪式活动,媒体报道及社会舆论对其发展与未来走向有着巨大影响。而第30届伦敦奥运会期间,我国媒体上出现了关于“金牌至上”观念的举国论争,这种媒介事件的影响尤为深远,原因在于它体现为一种转型时期社会心态的现实投射。本文基于从奥运会的仪式结构及社会功能的视角,分析其成因及对未来奥运发展的意义。

  • 标签: 奥运会 仪式 媒介事件 金牌至上 观念论争
  • 简介:农民观念的提升是一个农民主动参与和"反被动参与"的过程,他们以行为"对抗"社会组织和媒介对他们的想象,同时又依靠他们作为传统价值观念携带者的"优势",对政府、培训者、基层管理者进行"反想象",这种"反想象"带有一种失去土地之后的灵魂漂移的意识,也带有一种"被动个体化"之后的无奈心理。在这种现代化过程中,在地方知识、地方时间和地方空间中,如何在农民的媒介消费与生存伦理中找到结合点,以及如何在外来者的信息提供和农民的信息反需求之间更新培训知识体系,是认知中国农民现代化转型的一种重要途径。

  • 标签: 农民观念 信息需求 现代化 个体化
  • 简介:2003年5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和原外经贸部颁布的正式实施,我国出版物市场分销市场正式向世贸成员国开放.外资的进入,势必将打破原有的市场格局,国内企业将面临巨大压力.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新闻出版总署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为此,本刊记者最近就业界关心的问题采访了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同志.

  • 标签: 中国 出版物流通 市场化 图书发行 市场规范 图书发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