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何新田在人民网舆情频道2015年7月2日指出,2015年6月22日23时起,一起名为“网曝江西永新县女初中生打架”的视频在微博广泛传播。视频中,多名初中生模样的女孩对着另一下跪着的女孩殴打时间长达5分钟。

  • 标签: 网络暴力 校园暴力 未成年人犯罪 触发 事件报道 网上报道
  • 简介:本文在国外三项重要的元分析(metaanalysis)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界对游戏的暴力影响这一课题的研究进行梳理,阐述这一研究领域主要的理论依据,并对基于这些理论依据的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结论进行综述和评论,提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开拓和改进的方向。

  • 标签: 暴力游戏 攻击性 元分析
  • 简介:张赛华在《北京晨报》2015年5月14日撰文指出,5月12日,暴打流浪狗的王先生,遭到网友“人肉”搜索后不堪烦扰,在乌鲁木齐一酒店门口,就打狗的过激行为向爱狗人士道歉,并答应支付1万元用于小黑狗的治疗。王先生诚恳致歉之后仍不乏舆论暴力的逼迫,而“人肉”搜索是其“帮凶”。

  • 标签: 暴力 舆论 《北京晨报》 乌鲁木齐 过激行为
  • 简介:从早期电影中对暴力的直接叙述,到20世纪80年代吴字森“英雄系列”影片的出现,再到其后昆汀.塔伦蒂诺、沃卓斯基兄弟等人对暴力美学电影进行的风格化探索,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暴力美学热潮。暴力越来越成为一种消费的视觉文化样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众生活。

  • 标签: 电影暴力 暴力美学
  • 简介:在大家尽情享受微博这种新兴网络媒介工具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必须小心提防随之而来的“微博暴力”。笔者欲借此文,对于“微博暴力”产生的原因、形式以及防范措施做出分析与讨论。

  • 标签: 应对之策 暴力 成因 媒介工具
  • 简介:<正>训练编辑(trainingeditor)肖特(GeorgeShort)先生原先在美联社任职,十五年前当聘来此中心工作。听我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创办七年来请了拾多位外国专家讲授新闻写作,其中多数是美国人而没有一位英国教授时,肖特先生毫不讳言地说:“美国的新闻教学不行。”这是我今年一月在伦敦参观访问一周中第二次听到这种说法。此说对我颇为新鲜。是否过于武断?抑或有些道理?这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但不论怎样,肖特先生的话倒是更激起了我想了介英国的新闻培训工作的兴趣。英国是世界上新闻事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她具有在实践中培养新闻从业人员的丰富经验(学徒制)。这十多年来,英国也开始出现了学院制的培训方法。全国性的和地方的训练中心或训练班相继成立,正规的新闻院系也逐渐增多。

  • 标签: 美国人 训练班 训练中心 男学员 路透社 新闻从业人员
  • 简介:<正>司马迁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豪俊交游,故而其文疏荡,气势袭人。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笔势益俊,草书独树一帜。盖叫天从挑酱油的姿势中悟出京剧表演艺术之美。音乐家从颐和园长廊听出了一首狂想曲。牛顿见平果落地,萌生了万有引力的猜想……史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的通感是神灵而奇妙的。我既不是史学家、艺术家,也不是科学家。然而,去秋在波兰参加青年记者学习班期间,我从传播研究的专业的角度,对平日琐事默察静思,车上厕上枕上,也常有所领悟。虽然谈不上神奇,也可说饶有兴味。愿散录于此,以飨读者。

  • 标签: 京剧表演艺术 科学家 学习班 游击队 颐和园 名字
  • 简介:记者该如何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如何在报道中体现出分析问题的深度和观察问题的前瞻性?我们有很多经验。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举两个例子。

  • 标签: 记者 “记” 采访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 简介: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在宿舍内杀死四名室友震惊整个中国社会;2014年5月发生的台湾捷运随机杀人案,再次将大学生暴力犯罪问题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在大学生暴力犯罪的议题化过程中,新闻媒体在其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背后存在哪些玄机,又该肩负怎样的媒体责任?

  • 标签: 暴力犯罪 媒体责任 社会舆论 马加爵 青少年犯罪 社会反常状态
  • 简介:<正>在奥地利,因为日程排得很紧,挤出一点时间走马观花似地参观了奥地利销量最大的报纸《新皇冠报》。这家1900年创刊,停刊多年后于1959年复刊的报纸平日销数是一百万份,星期日增加彩色副刊,销数达一百五十万份。对于一个人口只有七百五十万的小国来说,这

  • 标签: 报纸 皇冠 社会新闻 先令 编辑部主任 名记者
  • 简介:互联网在我国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网络新闻的传播还存在诸多不规范,暴力性的新闻语言就是突出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网络新闻语言暴力的现象、危害以及解决对策,希望促进网络新闻传播的健康、有序发展。

  • 标签: 网络新闻 语言暴力 对策
  • 简介: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而家庭暴力的存在会危及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如今家庭暴力问题日益 严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女性本身身体和生理等方面的劣势,在家庭中女性的人身安全、经济权益更容易受到侵害。因此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对家庭暴力进行分析与介入,帮助女性维护权益,对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家庭暴力 受虐妇女 社会工作
  • 简介:核心阅读人民日报建设的中央厨房,不是只为人民日报社自身的融合发展服务的,而是要成为公共平台,推动媒体行业的共同融合。中央厨房的核心目标,是让现有人员能够生产出全媒体时代的精品内容,内容效果是检验中央厨房的唯一标准。

  • 标签: 媒体融合 人民日报社 深水 融合发展 公共平台 媒体行业
  • 简介: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是以海外华人、华侨、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频道,于1992年10月1日开播。CCTV-4的新闻节目全天24小时滚动更新,以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的视角,及时、客观地报道新闻、点评时事、发布信息,其新闻报道的专业水准和权威性,为社会各界广泛认同——"有大事,看四套",已成为海内外观众的普遍选择;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综合频道,CCTV-4汇新闻、专题、纪录片、综艺、

  • 标签: 中国故事 中文国际频道 CCTV-4 文昌 新闻节目 中央电视台
  • 简介:听说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是第六次来访华,我怀着仰慕之情,经陕西省对外友协副秘书长安危引见,在他下榻的人民大厦客房走访了他。噢.他就是八十高龄的索尔兹伯里,满头银丝,精神矍铄,一见面,就笑嗬嗬地招呼我们落座,不等提问,便单刀直入地谈起此行的目的:“我这次来华,是专程到延安采访的,为写一本‘新长征’的书搜集资料。这部六百多页的书,去年八月开始动笔,计划两年内完成,重点反映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长征的丰功伟绩.”这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赴苏联跟踪战争的著名记者,和埃德加·斯诺一样,早就在新闻界负有盛名,后来担任美国“纽约时报”副主编,是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如今他仍是壮心不已。我拜读过他的杰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 标签: 索尔兹伯里 埃德加·斯诺 《西行漫记》 纽约时报 外交官员 谢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