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被认为最能代表微信之父张小龙"用完即走"产品精神的美图秀秀,近日宣布接入个性化电商平台美图定制,以期通过为后者导入巨大流量,加速商业化。

  • 标签: 变现 工具 社交 个性化 商业化
  • 简介:5月16日,新浪及新浪微博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其中,最亮眼的数据莫过于微博月活跃用户(MAU)达到3.4亿,超过推特第一季度的3.28亿,成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独立社交媒体公司;且一季度新浪微博营收达到13.7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广告营收11.74L元,同比增长80%。

  • 标签: 媒体公司 新浪 社交 用户规模 同比增长
  • 简介:2016年11月初,伴随着微信又一版本的更新,朋友圈被“嘿哈”“机智”等九款Emoji小黄脸新表情刷屏。“新Emoji表情特别能get到我的点!”“太可爱了,又能省好多字!”……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示好奇与惊喜。Emoji表情社交靠谱吗自2003版QQ把这套黄色小圆脸带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网民已经习惯用表情代替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首选。

  • 标签: 刷屏 腾讯 朋友圈 搜狗输入法 定义表 虚拟世界
  • 简介:自发式“记者联盟”是一种非正式的民间合作,它与自上而下官方组织化的“记协”有所区别。自发式“记者联盟”并非社交媒体兴起后的独有现象。社交媒体出现之前,记者间出于友情而进行的共享与合作一直存在,但合作规模、形式和信任程度均有所限制,很难成为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固定环节,也很难形成以职业和阶层为基准的共同体身份。社交媒体出现后,这些限制得以突破:同行间的线上交流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底层记者与管理层之间的沟壑变得更深,与其它社会职业界限更明显;记者们的职业认同和阶层认同也更强烈。笔者通过长期的“蹲点式”观察发现,以职业和阶层共同体为根基的“记者联盟”虽然提高了新闻生产效率,但却存在伦理风险:如群体中的民粹主义倾向、对“新闻真实”的冲击和对组织伦理的背叛等。

  • 标签: 记者联盟 职业共同体 阶层共同体 媒介伦理
  • 简介:本文以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对中国地方报业传媒集团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其从业人员是如何认识纸质媒体所面临的困境及转型问题的,纸质媒体在转型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障碍,以及社交网络背景下纸质媒体的转型策略和结果。立足媒介生态学视角,本文认为纸媒转型要打破彼此分隔、互不连通的"孤岛"生态,实施云传播战略,建构开放融合的媒介生态系统。

  • 标签: 社交网络 纸质媒体 转型 云传播
  • 简介:皮尤调查公司2017年1月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FOXNews和CNN位列美国选民获取大选信息渠道排名的第一和第二位,居第三位的是社交媒体Facebook。美国两党候选人特朗普和希拉里都非常重视对社交媒体的运用。据报道,2016年美国大选的政治广告支出比2012年高出约20%,而社交媒体的支出占到电子媒体支出的一半以上。可见,社交媒体已是一种“常态化”的存在,成为美国大选选战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政治宣传渠道。

  • 标签: 美国大选 电子媒体 社交 FACEBOOK 广告支出 调查公司
  • 简介:本研究聚焦2016年活跃于社交媒体的各种意见群体,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比较分析等实证方法,从群体结构、公共参与、互动关系等方面考察各意见群体传播影响力的特征、变化及影响。研究发现,公知型意见领袖、知识型意见领袖及娱乐型网红是当前三大活跃的意见群体。微博舆论场中,原有的公知型意见领袖群落分散,公共讨论弱化;而营销类、娱乐类用户成为微博意见领袖群体的主流。同时,兴起于问答社区的知识型意见领袖在知识传播、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日渐显现。以商业逻辑为内驱力、以娱乐为基调的各类自媒体“网红”快速涌现和更替。意见群体的影响力在变动中重新整合,体现出双重趋势:一方面,微博传统的意见领袖正在向其他媒体分流或转移;另一方面,资本力量通过在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运作,影响意见群体的生成与发展。

  • 标签: 社交媒体意见领袖 传播影响力 群体结构 公共参与
  • 简介:围绕网络匿名性(onlineanonymity)对网民从众心理的影响,学界一直存在着各种争议。其中,最为凸显的议题是网络匿名性和网络中物理线索(physicalcues)以及社会线索(socialcues)的缺失是否从根本上强化了社群内部的民主性。这一议题随着层出不穷的社交媒体类型变得更为复杂。在新兴的社交互动平台上,媒体内容不仅可以与完全匿名的陌生人分享,还可以与关系一般的熟人或是生活中的亲密好友共享。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以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SocialIdentityModelofDeindividuationEffects,SIDE)和自我构念(Self-construal)为理论基础,以拼趣为研究平台,利用实验法检验了拼趣用户对于画面的选择是否会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本研究重点探讨了不同层次的个人信息披露(personalinformationdisclosure)、成员认同感(groupidentification)、信息处理集中度(impersonaltask-focus)、和信息处理忧虑度(evaluationconcern)这四个变量在从众效应中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220个实验对象进行数据分析,该研究肯定了信息处理集中度和信息处理忧虑度的统计显著性,并对研究发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去个性化 从众心理 个人信息披露 信息处理集中度 信息处理忧虑度
  • 简介:以科塞“社会冲突理论”为分析工具,透过当今中国多元的网络戏谑现象,从宏观上把握社会纷杂的冲突表现,正确理解中国转型中不应忽略的各方矛盾。从宏观上研究网络戏谑话语在社会网络中所体现的群体整合、建立社会新规范等正功能;同时从微观上透析戏谑的“符号”指向,发现每一种戏谑的文本所隐藏的深层社会意义,考察中国网民的网络“参与感”和“话语权”的争取。

  • 标签: 冲突理论 网络戏谑话语 功能 安全阀
  • 简介:《汉字审美与文化传播》一书分为上下两编,其上编为汉字审美.第一章为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美的历程;第二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创造之美;第三章为汉字构形的思维模式——思维之美;第四章为汉字的象形之美与表达;第五章为汉字的意象美与文化意蕴;第六章为汉字在艺术实践中的升华——书法。

  • 标签: 汉字构形 文化传播 审美 文化功能 意义 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