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春光四月,山花烂漫。笔者来到怀柔区青龙峡旅游度假区采访,站在景区大坝上眺望,青龙峡的美景尽收眼底。静静流淌的溪水上,游人正在划船、撑竹伐。峡谷两侧山势雄伟,植被青翠欲滴,让人心旷神怡。

  • 标签: 峡谷 山水 旅游度假区 青龙峡 怀柔区 美景
  • 简介:图片编辑的工作可用一句话概括:"找到合适的照片放在需要的位置"。而现在报纸、杂志网站,设置图片编辑职位的媒体已经很少了,大部分时候图片编辑的工作已经被美术编辑、文字编辑记者所代劳。

  • 标签: 美学标准 传播规律 平衡 图片编辑 美术编辑 文字编辑
  • 简介:1949年5月19日,宋美龄宋子良从美国写信给庆龄,这也是她与庆龄之间的最后一封通信。1950年1月13日,美龄抵达台北。至此三姐妹天各一方,再未相聚。最早离开中国大陆的是大姐蔼龄。1944年7月9日,她和美龄同机前往巴西治疗荨麻疹。庆龄到机场送行。但她万万没有想到,这次送行是她大姐的永别。9月蔼龄从巴西抵美,1946年便正式定居美国。

  • 标签: 宋子良 宋美龄 宋家 家国 三姐妹 宋子文
  • 简介:2007年3月5日,浙江省嘉兴市市委机关报《嘉兴日报》在一版推出了一个栏目“嘉兴时评”。栏目名称下方的两句话强调了栏目宗旨:第一时发布新闻,第一时发表评论。此外,栏目文章的署名方式“本报评论记者”也引入注意。所谓“第一时发布新闻”并不新鲜,业界学界对此实践及研究颇多,而“第一时发表评论”与“本报评论记者”的署名方式确是新鲜事物。

  • 标签: 《嘉兴日报》 评论 时间 记者 时评 栏目名称
  • 简介:沈阳地铁报《地铁第一时》创刊5年来实现了效益、口碑的双丰收,在报媒寒冬中逆势崛起,其创意一版作为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版面,充分体现了报纸特色定位,对增加受众黏合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地铁第一时间》 创意一版 设计 内容 特点分析
  • 简介: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学说是对传统的工具主义媒介观的一种批判,隐含了一个“主体性”的思维立场。在这个“交互主体”的视域中,麦克卢汉对人与媒介的关系作出了“人学”意义上的全新理解。

  • 标签: 麦克卢汉 冷媒介 热媒介 现象学 主体间性
  • 简介:君的魅力动力认识任君已有好几年了。1991年春,他被任命为宁波日报党委书记兼总编辑,仅4个月的时间,该报的好些同志就夸他:像块大磁铁,把大家凝成一团,集中力量办报、办报社的事业。当时,我正在宁波采访,听到后,曾以《理论的力量》为题,著文介绍过...

  • 标签: 宁波日报 引导舆论 独立宣言 魅力 办报经验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创办初期的《循环日报》,其版面设置并不固定。一是临时性的栏目设置较多,二是与同期香港其它华文报纸相比,明显偏重新闻版面。1875年以后,《循环日报》版面才基本固定在"选录京报"、"羊城新闻""中外新闻"等栏目,且新闻版面整体上相对缩小,由初期的新闻版面约占总版面的45%左右下降至30%左右。较为强烈的正统意识以及比较重视新闻言论是《循环日报》在版面设置上有别于同期其它香港诸华文报纸的两个主要特征。不过,从版面总体来看,《循环日报》主要还是一份以刊登各类告白为主的报纸,因此,以往人们通常认为《循环日报》以政论为主的看法不太确切。《循环日报》之版面设置基本沿袭了《香港中外新报》所创立的"香港版"模式,但同时也受到以上海《申报》为主要代表的"上海版"模式的影响。《循环日报》在"中外新闻"栏内首置"论说"、并大体维持每天1篇"论说"的做法,主要是吸取借鉴上海《申报》的结果,并非《循环日报》首创。

  • 标签: 《循环日报》 《申报》 “香港版” “上海版”
  • 简介:奥运赛后第一时现场采访的内容由记者的提问选手的回答两部分构成。其中,选手的回答是现场采访报道的主体内容.是提问的目标所在.记者——运动员——观众之间形成一个有磁力的信息场.成为奥运转播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 标签: 奥运选手 答记者问 时间 个性 情感 现场采访
  • 简介:沿着张自忠路从东往西,经过段祺瑞执政府旧址,便来到了敬公证府门前。如果再往西走就是国父孙中山的北上行宫。敬府宾馆就坐落在敬公主府内。

  • 标签: 宾馆 张自忠 段祺瑞 孙中山
  • 简介:我有一个朋友,是电视台财经频道的编导,或因“同病相怜”,有一段和我过从甚密。那期间每次见呵他都敞开心扉和我讲他自己的故事。一年前,他来他们台里实习的一个女大学生好上了。和我的故事截然不同的是,他和那位女大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彼此的关系有深入的沟通明确的定位。

  • 标签: 逃生 爱情 女大学生 电视台 故事
  • 简介:城乡流动过程是一种不断融合与调试的过程,在电视消费世界中农民工群体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思想、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人际交往模式,以及社会心理结构,寻求乡村集体经验与电视世界之间的对接,寻求在独立意识中不断复苏的个人权利意识与城市生活经验之间的对接。他们在消费突围中修正乡土社会中的集体记忆,建构在城乡社会关系中的集体经验,重塑集体记忆,从而在实现代际更替的同时完成个人在城市社会的选择,并以新的集体经验的积淀为前提,呈现出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另一种社会化过程。

  • 标签: 集体记忆 代际更替 农民工 电视经验
  • 简介:我自1984年写稿以来,先后在《湖北日报》、《湖北农民报》、《黄冈日报》、湖北电台等省地县新闻单位用稿千余篇,由此由一个泥腿子业余通讯员步入机关大门。联想这期间写稿是很不平衡的,有时一个星期连写多篇,有时很长时间不写稿,究其原因有二。

  • 标签: 业余通讯员 湖北日报 泥腿子 党的宣传工作 农民报 政治经济形势
  • 简介: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这样的工作思路,已被自贸区的公务员们归纳为耳熟能详的"放管服"。浦东新区上海自贸区合署办公以来,在制度供给上发力。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是供给侧改革的一大亮点,"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制度创新背后是政府自身职能和角色的转变。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冯伟直言:

  • 标签: 浦东新区区委 事后监管 事中 营商环境 工作思路 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