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生态整体主义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进步性,为人们理解自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伦理视角和生态的、整体的思维模式,但生态整体主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过分地强调生态整体的利益和价值,忽视个体的利益和价值;过分强调生态整体和人对自然的道德关切。

  • 标签: 生态哲学 整体主义 伦理思想
  • 简介:生态整体主义时代的智慧在人类与其他所有物种、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中产生。继工业时代之后,生态整体主义时代又有新质的突现,文章就工业时代与生态整体主义时代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在科学范式、认识论、人类角色、人类与大地的关系、人类社会关系、经济体制、技术、农业等方面均有质的区别。

  • 标签: 工业时代 生态整体主义时代 比较 整体观
  • 简介:生态主义是人类的面对二战以来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寻找危机的根源和寻求解决危机的策略时发展起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诞生,同时也为我们思考和解决课程问题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生态主义课程思潮是时代的产物,但它又要必然地超越我们这个时代,在即将到来的后现代社会中尽情演绎其是非非。

  • 标签: 生态主义 生态主义课程 课程理论 现代主义课程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民间写作偏重于民间理想主义,21世纪的民间立场写作则倾向于民间生态主义。民间理想主义虽然寄寓着无限的希冀,隐含着深广的忧愤,但是不满于社会现状、反工业文明的倾向使其笔下的民间总是带上了知识分子的有色眼镜;民间生态主义,不是指对民间社会文化空间的原生态式的呈现,而是真正地描写出民间藏污纳垢的社会本质特性。民间生态主义所着重描绘的,是民间自由自在的人文生态结构的失衡与重新向着平衡的回归。

  • 标签: 民间 理想主义 生态主义
  • 简介:生态环境的恶化引发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哲学关注与讨论。其中,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是具有代表性的两大类别,它们各自具有自身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生态中心主义虽然承认自然中其他生命的价值,但是人们无法理解人以外的生命的价值。因此,人们只能从人类的立场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兼具人文精神,不断改进与发展人类中心主义

  • 标签: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人文精神
  • 简介:作为一种哲学理论与方法,整体主义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严密的体系。唯科学主义主导下的教学论研究存在严重缺失:教学论"具观"研究繁盛,"通观"研究冷清;教学"具观"研究与"通观"研究相互背离。整体主义视域中教学论研究的重建,需要研究者形成整体性研究意识和确立整体性研究方法。

  • 标签: 整体主义 教学论研究 教学
  • 简介:20世纪80年代生态社会主义传入中国,国内对这一思潮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冷到热的过程。今天,人类正处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前夜,生态社会主义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生态社会主义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理念如生态危机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消费观等对中国的影响也逐渐增大。生态文明已经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上。我们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为指导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深化对批判反思西方工业文明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从中获取有益的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基于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探索,为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绝好的问题场域与实践蓝本”,这种理论和实践需求表明,生态社会主义研究在中国方兴未艾。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将是中国的前途之所在。

  • 标签: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中国
  • 简介:生态伦理的视角看,我们党所提出的生态文明观与生态中心主义之间存在着三重重大分歧:在价值论意义上,它不同意生态中心主义对人之价值中心地位的否定,将终极价值关怀置于人;在工具论意义上,它不赞同生态中心主义依托伦理学改造来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将希望寄托于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的形成;在社会学意义上,它不认可生态中心主义对个人道德提升的过分倚重,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指认为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路径。可见,与生态中心主义相比,生态文明观不仅有着更为宽广的理论视界,而且还克服了其对现实批判的乏力,从而实现了对它的全面超越。

  • 标签: 生态文明观 生态中心主义 超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当前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原因有盲目追求西方工业主义,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健全,经济发展未能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存在“大量消费”现象,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高以及生态帝国主义造成的不良影响等几方面。生态社会主义的一些理论观点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可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树立“合理消费”新理念,提高大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公民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和反对生态帝国主义、积极进行国际生态环境合作这四条路径探索出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方案。

  • 标签: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 中国方案
  • 简介:生态批评和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是在生态危机语境下诞生的两种最新的文学批评。前者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后者属“交叉之交叉”;前者的理论资源包括浪漫主义文学、生态学、环境伦理学、生态哲学、生态神学等,后者是生态的,女性的,又是多维视野的;两者的批评策略都是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但前者解构的对象是人类中心主义,而后者解构的对象是双重的,即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权中心主义;两种批评都是国际后现代文化思潮中的生力军,都以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和全人类生存前景的关怀而充满生机和活力。对两种批评的讨论有助于把握和运用两种理论。

  • 标签: 生态批评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 区别 联系
  • 简介:作为俄罗斯的爱国主义教育国策,《俄罗斯联邦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纲要》五年一个周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俄罗斯针对儿童、家庭、青年人、军人、国家公务人员、劳动者、教师、文化和科技人员、媒体从业者等不同人群进行不同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涉及国家安全、社会互信、民族团结、国家自豪感、公民社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

  • 标签: 爱国主义教育 俄罗斯联邦 整体布局 国家公务人员 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建设
  • 简介: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主要是从其理论体系、基本内容、学科建设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整体性的角度进行研究,相对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而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时间跨度长,历史背景复杂,着重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联系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行多维研究。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研究 区别及联系
  • 简介:生态马克思主义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全面分析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其中不乏深刻之处。然而,它在把资本逻辑作为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时,未能深入检审资本运作的内在机制,即现代形而上学;此外,在分析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时,又没有充分发掘文化的深层内涵以及生态危机所彰显的文化问题。这就启发我们在重构自己的生态文明理论时,要注意从哲学上把握文化的真实内涵并对资本的思想前提进行深刻地批判。

  • 标签: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危机 文化根源 生态文明理论 重构
  • 简介:生态诗歌的现实主义考察,是以生态诗歌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厘清生态诗歌的存在是以客观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批判破坏生态环境的行径、痛切家园失守、呈现生命意识为切入视角,着重分析生态诗歌的现实形态。通过对生态诗歌的考察,反思诗歌介入现实的方式和尺度,提出既不能强调生态诗歌的现实性而忽略诗歌本身的诗性,也不能强调诗歌技艺而不顾客观生态环境,主张要在现实性和技巧性的完美融合上下工夫。

  • 标签: 生态诗歌 现实主义 诗歌技艺
  • 简介:高校生态德育与建构主义理论之间在属性和方法上高度契合。当前我国高校生态德育还存在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整体需求、教育形式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及教育方法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优化高校的生态德育,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转变:一是强调受教育主体内在的意义建构而非简单知识传授,二是要强化师生、学生间互动协作而非单向灌输,三是注重实践体验而非抽象认知。

  • 标签: 生态德育 建构主义 教育理念 高校
  • 简介: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妇女与自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同受"逻各斯"父权制的压迫。文章拟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重新解读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分析妇女所遭受的压迫和性别歧视与自然、种族、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旨在批判二元论的男权文化价值观,呼吁男女平等,重塑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生态结构。

  • 标签: 紫色 生态女性主义 父权制 自然
  • 简介:《老人与海》是“迷惘一代”最著名作家之一的埃内斯特海明威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老人与海》通过对圣地亚哥捕鱼过程的细致描写,体现了丰富而又复杂的生态内涵。笔者从生态批评主义角度出发对《老人与海》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分析了作者矛盾的生态观以及其三种根源,并通过小说中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态度分析阐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

  • 标签: 老人与海 生态批评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整体主义
  • 简介:生态社会主义是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学者在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背景、理论渊源、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基本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总体上,当前国内生态社会主义研究仍存在综述性、批判性倾向明显,建构性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国内生态社会主义研究应该结合中国实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推动生态社会主义研究的发展。

  • 标签: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马克思主义 研究述评 展望
  • 简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提出,是生态观、文明观的升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追求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协调与永续共生的社会文明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文明形态和文明建设理论,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 标签: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 基本原则 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