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初中化学启蒙阶段的重点实验,但是存在明显的污染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笔者设计了一套装置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用时较少、密封良好、利用废弃物的改进装置。一、实验改进的目的初中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也是化学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培养的关键期,所以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在课堂演示时,往往现象对比不明显且污染较大,甚至有的教师因为担心环境污染

  • 标签: 实验改进 燃烧实验 硫燃烧
  • 简介:<正>部编四年制中师化学教材关于“弹性的制取”实验,方法过于简单,效果欠佳。我们将实验方法作了改进,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操作步骤:在一坩埚中加入少许硫粉(约5克),用坩埚钳夹住坩埚在通风橱内用微火加热,并不断振荡,待硫黄全部熔化并至沸时,按上图的操作方法迅速将液体倾入内盛冷水并有一个三角漏斗的烧杯里,即得似软橡皮筋状能拉伸的弹性。注意事项:加热使其熔化并至沸,一定要用微火,不能过热。否则,一部分将熔化呈褐色,粘性增

  • 标签: 弹性硫 效果明显 操作步骤 通风橱 注意事项 加热
  • 简介:高一化学教学中,学生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后,在继续认识的化学性质时,往往出现障碍,产生较多的困惑。比如,通过教材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氯气,氧气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与很多金属容易发生反应,且能生成高价的金属氯化物和高价氧化物。

  • 标签: 反应条件 非金属单质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教学 化学性质
  • 简介:2014年有四个省市(天津、四川、山东、海南)不约而同地选用代硫酸钠(Na2S2O3)作为实验题的素材,而代硫酸钠在课本上并没有涉及到,是同学们比较陌生的一个知识点。现将高中涉及到的有关代硫酸钠的考点归纳下来,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 标签: 硫代硫酸 硫粉 稀硫酸 无机杂质 水热法 断例
  • 简介:本文利用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tomicElectro—negativityInteractionVector,AEIV)对醚类化合物中碳原子局部化学微环境进行表征并与其核磁共振碳谱(BCNMR)建立定量构谱相关(QSSR)模型,建模计算值和留一法(Leave—One—Out,L00)交互校验(Cross—Validation,CV)预测值的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25和0.9499,结果表明:AEIV与^13CNMR谱化学位移相关性较好。

  • 标签: ^13C NMR 原子电性作用矢量 硫醚 定量结构波谱关系
  • 简介:摘 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化学大量的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对环境有污染,尤其是有些农村学校的实验条件简陋,某些实验不仅污染了空气,而且对师生的健康有安全隐患,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做绿色化学实验,是我们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 标签: 燃烧 实验 改进
  • 简介:摘要:作为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化学扮演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键角色。在化学教学中,及其化合物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也成为教学中的一大挑战。然而,通过深入探索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发现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认知的可行性。

  • 标签: 高中化学 硫及硫的化合物 模型认知
  • 简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模块1的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提出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内容要求。人教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分别以的氧化物、硫酸为课题,安排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元素及其化合物绝大多数的性质,都涉及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都能作为体现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直接例证。因此,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教学最为有效的策略就是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角度去理解与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另外,物质的化学性质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体现的:

  • 标签: 化合物性质 教学内容 硫元素 化学课程标准 反应规律 氧化还原
  • 简介:比较法就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思维方法.运用比较法可帮助同学们回顾知识,加深对其理解,尤其在复习课上运用,使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增强记忆效果,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下面用对比法总结S、SO2、H2SO4等的性质.

  • 标签: 对比法 比较法 化合物 记忆效果 性质对比 混合气体
  • 简介:利用氰酸铵对螺旋藻进行改性制备新型吸附剂吸附Cr6+研究。结果显示:氰酸铵同一氯乙酸的质量比为1:0.6,藻类投加量为0.8g,初始pH为0,改性时间为2h,改性温度为60℃时,改性后螺旋藻对六价铬的吸附效果最好。并对原藻和改性后的藻吸附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对于100mL的Cr6+溶液浓度为14mg/L的溶液,氰酸铵改性后的藻吸附六价铬效果最好。

  • 标签: 改性 六价铬 吸附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锂电池因其高理论比容量(1675 mAh g )和高能量密度(2600 Wh kg )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动力电池应用领域和科研领域广泛关注。然而,的电绝缘性和多硫化锂的溶解穿梭效应等问题,使得锂电池在未来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面临活性的利用率低、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差等性能瓶颈。为充分施展锂电池的应用潜力,我们需要将教育与研究有机融合,以培养本科生的锂电池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研究潜力,同时促进锂电池瓶颈的不断攻克。本文介绍了一种综合性教改方法,旨在提高本科同学的能源化学素养,鼓励他们参与锂电池领域的研究,从而推动锂电池技术的发展。

  • 标签: 锂硫电池 能源化学教育 性能优化 创新思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教材选自人教版《化学1》必修。该课中的学案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经验和理解水平,将知识点设置成一系列问题。它体现了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对学生用问题启发思维,提供学法指导。在教学思路上,该课的最大特点是不单纯地讲解知识,而是将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加工,使其向上与化学原理、观念以及方法相链接,向下能落实到应用层面。

  • 标签: 教学过程设计 学案 氧化物 化学原理 知识点 理解水平
  • 简介:针对目前导学案使用的不合理情况进行深入思考袁以“的氧化物”一课为例,对导学案进行优化设计。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核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有效途径。以“收集问题、解决问题、深化问题”为主线,提出以问题为引领的教学模式。同时注重问题的宽度、深度和强度,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水平,促进教师备课方式的改变。

  • 标签: 问题 导学案 教学案例 硫的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