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所谓“包税”,就是税收部门不直接按规定税率向纳税人征税,而采取招标承包的方式,把要征收的税额承包给私人,由承包人运用政府授予的征税权,自行确定征收办法,向纳税人收税。显然,包税制下的税收比较稳定,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但与之共生的是庞大的利益链所滋生的腐败,纳税人受尽盘剥,承包人大发横财。

  • 标签: 包税制 简释 招标承包 征收办法 纳税人 税收部门
  • 简介:清华《越公其事》中的#应分析为两部分:“心”旁和除去“心”旁的部分,后者为声旁,该声旁是从西周金文中表示“柔远能迩”之■(柔)演变而来的应为“憂”,在文中是忧愁的意思。

  • 标签: 清华简 越公其事
  • 简介:从帕默尔自己的论述来看他关于汉字表意问题的相关看法,可以得出结论:因为帕默尔是站在广义文字的立场上说话的,才把汉字视为“一种程式化了的、简化了的图画的系统”;因为符号这一术语可以专指其形式,帕默尔才把词这个概念仅仅看成词的声音形式;帕默尔主要是从字形构造和字义的联系的角度来阐释汉字直接表示概念即汉字表意的,他也附带地论及了汉字的超时空性,从而强化了他的汉字表意说。

  • 标签: 帕默尔 汉字表意 字形构造 超时空性
  • 简介:目前公布的出土战国文献材料,绝大部分文字已经被释出,这为我们编写一部多卷本的《出土战国文献汇今译丛书》提供了有利条件。本课题的研究是基于所有的出土战国文献原始资料之上,写出摹本,从文字考释、词语训、语句通、思想内容、时代性和地域性等方面概述以往成果,并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后写出对所选的出土战国文献的释文、标点、汇、今译。

  • 标签: 郭店楚简《老子》 摹本 汇释 今译
  • 简介:古代文学的读者,大略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校的各类学生,目的是为了考试,主要阅读教材或被选为教材的相关作品;第二类是高等学校内外的专业工作者,包括各层级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目的是为了研究;第三类是除此二者之外的兴趣读者,纯粹是因为喜欢。后二者虽然有功利和兴趣之别,但这两类读者愿意甚至喜欢读的无非是三种书:一是原著,读原著最能有机会接近作者原意(其实学生也有主动或被动地读原著的,

  • 标签: 集释 骈文 简说 阅读教材 古代文学 研究人员
  • 简介:文章借鉴学术界目前对郭店楚研究的新成果,对郭店楚《五行》篇后半部分文中的重要字进行了分析,分析了这些字的构形原理,阐释了这些字在原文中的含义,以为正确理解《五行》篇打好基础。

  • 标签: 郭店楚简 五行 续释
  • 简介:关于“”字的构形之旨及所表本义,前贤业已作过较多的考证,尽管多穿凿为说,但亦有智者之见。陈仲甫先生认为:“”之构形“象编竹立体之器”,本义为女子“戴器”。其说虽欠中肯,然能与“编竹”联想,已得其管键。本文作者寻仲甫先生思路考之,“”字的构形之旨及所表本义豁然而明:“”从从,从正面看,象两手抓住竹经、牵引竹篾一层一圈地编织竹篓之形,其字形义(本义)是“竹篓”,引申为:(1)物体的孔洞、窟窿→空无→身体虚弱无力→西瓜瓤败体空→稀疏、稀少;(2)次数多→声音多而嘈杂含混或为数众多而位卑的人;(3)拴系→缠绕→牵曳→环抱→人体矮而背佝偻等。

  • 标签: 构形之旨 本义 考证
  • 简介:古今“”即“的”即“琴徽”或“琴饰”者.均误也。确诂其义.“ ”即“约”即琴之“轸绒”。

  • 标签: 饰以 张以 约珥
  • 简介:诂》《释言》《训》的特殊词体例主要包括:“数义同条”的训模式;利用通语和方俗语转相训;利用词语的本义(常用义)和假借义转相训;以今字古字;训具体语境中的比喻义。

  • 标签: 《尔雅》 释诂 释言 释训 释词 体例
  • 简介:<正>臣字甲文作■或■,有两个主要意义。一为奴虏、臣仆,甲文中常见。一为举目而视,这个意义存在于合体字中。例如:■、■都以从臣,都有望的意思。■为人举目而望,■

  • 标签: 说文 少数民族 甲骨文字 屈服 主要意义 合体字
  • 简介:古代字书“鬧”字首见于《说文新附》,一般以为产生于唐代。本文利用出土汉简材料,考证了“罔”字至迟产生于西汉,并且其本义不是一般的嘈杂义,而是争斗义。可以弥补语文辞书的不足,并为汉语史研究提供证据。

  • 标签: 产生时代 本义
  • 简介:<正>有关旦字的形体结构,历来说法不一。举例如下:象形说此说流行的时间最长,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始.《说文》:“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此后,高亨先生把“旦”字归入象形中的合体象形字(见《文字形义学概论》)。梁东汉先生认为“旦”字象太阳刚刚升起之意,是象形字(见《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会意说此说流行甚广,清代王筠的《文字蒙求》:“旦,从日见一上,一,地也。会意。”他是把“旦”归入会意中的“字之部位见意者”,即“日”的部位在“一”之上,表示“明”的意义。台湾学者戴君仁先生的《中

  • 标签: 甲骨文 形声字 象形字 金文 合体象形 说文解字
  • 简介:《说文·酋部》“尊”从构形义来分析非名词“酒器”,而为动词“置酒、盛酒”,由此产生“尊贵、高贵”、“辈分、地位高或年纪大”等引申义。就器物“尊”来说,古代有“六尊”、“六彝”之说,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享之礼。本文从“尊”本义考订、“尊”与祭祀之礼、“尊”与宴享之礼三个方面展开,旨在对“尊”这一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 标签: 本义 礼器
  • 简介:“闭”的本义是“给门户上门闩”,即“插上门”之义。“外户而不闭”的意思是:“(外出的时候)从外面把门扇合上(为了防止灰沙进入屋内);(在家的时候)只从里面把门关上,不用门闩插门(因无盗贼可防)。”“夜不闭户”的意思是“夜间只把门关上,不用门闩插门睡觉,因为民风淳朴,无盗窃乱贼可防。”

  • 标签: 外户而不闭 夜不闭户
  • 简介:分析了“咎”字的甲骨文形体,认为“咎”字的初形为上从倒“止”下从“人”的会意字,“咎”字的字形义为天神降灾祸于人。《说文》根据“咎”字已有讹变的篆书去分析字形,认为“咎”字“从人各。各者,相违也”,不确。

  • 标签: 古文字 会意 本义 考释
  • 简介:“岳”字的甲骨文形体分上中下三个部分,其上方为重峦叠嶂状,中间为树状,下方为“火”。中间和下方两部分为燎祭仪式中用火燃烧树状。“岳”的字形上方表现了“岳”的高大的山的自然特点,而字形中间和下方用火燃烧树状则反映了在“岳”举行燎祭的文化特点。这样,高大的山义的“岳”和一般意义上的山状,则通过燎祭与否的文化差别在形体上区别了开来。

  • 标签: 甲骨文 本义 燎祭 考释
  • 简介:在现代汉语中,"一"既可以充当实词或实词性语素,也可以充当虚词或虚词性语素.

  • 标签: 现代汉语 "一" 词性
  • 简介:“去”字是个多义词,在一些综合大字典和大词典中都列有多种义项,但该词在戏曲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如表空间的用法等则不见涉及。借助戏曲语词资料,特对“去”字的表空间、表时间、表行为的趋向或持续及用作语助词、介词等多种用法和义项作了系统的补

  • 标签: 多义词 补释
  • 简介:“忽”有“偶”义,可翻译为“偶然”、“恰巧”,而《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均失收此义。

  • 标签: “忽” 古汉语 词汇 翻译 词义
  • 简介:《氓》乃《诗经》中脍炙人口之名篇,予细读诸家所后,有不安于心者,因之,以供读者参考。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一般指无定居之民,此处乃弃妇对其夫之称,盖含怨于心,有外之之意。然无现代所谓“流氓”之义。“蚩蚩”:憨厚貌,有作笑嘻嘻解释者,非。盖作笑嘻嘻解,则氓之

  • 标签: 《氓》 解释者 顿丘 帷裳 叶沃若 我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