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课程学习评价已经成为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生活的"流通货币"。本研究基于"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问卷2011"数据,使用方差分析和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深入考察"985""211"和地方本科院校中课程学习评价的实施现状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机制发现,因院校类型特征的差异,课程学习评价在各类院校中的实施现状以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各有侧重。其中,"论文/报告写作""成绩排名"对"985"院校中学生学习的影响较大;"教师反馈"对地方本科院校中学生学习的影响较大;"考试内容"对地方本科院校和"211"院校中学生学习的影响较大。这对我国不同类型高校因地制宜改革现有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 标签: 院校类型 课程学习评价 学习过程 学业成果
  • 简介:目前,对于盗窃有价支付凭证、有价证券和有价票证(以下简称有价凭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具体规定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内容:(1)对不记名、不挂失的有价凭证,不论是否兑现,或者记名的有价凭证,票面价值已定并能即时兑现的,包括不需要证明手续即可提取货物的提货单等,均按票面额及可得收益一并计算;(2)记名的有价凭证,票面金额未定,如果已兑现的,按实际兑现财物的价值认定;尚未兑现的可作为情节认定;(3)不能即时兑现的记名有价凭证,或者能即时兑现的有价凭证已被销毁、丢弃,而失主可以通过挂失等方式避免损失的,票面数不作为定罪依据。

  • 标签: 盗窃罪 犯罪学 盗窃提货凭证 既遂 未遂
  • 简介:自古以来,教育一直具有公共事业的特性,它先后经历过以宗教慈善学校、世俗慈善学校、福利国家以公立学校为主导的教育系统,以及私立学校的兴起等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了目前公立学校、私立非营利学校和营利性学校并存的格局。中国当今的民办教育从国家垄断公共事业的封闭格局中脱颖而出,在特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表现出趋利性特征。作为当前的政策议题,促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的公共政策干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历史和国际经验表明,教育公共性的形成是长期演化过程的结果,需要在涵养学校主体自由和能动行为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具有自洽性和支持性的制度系统。

  • 标签: 民办教育 非营利性 法人 历史 比较
  • 简介:<正>各地新编九年制义务教材,在编排识字教材之后,大多编有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等几种类型的课文。本文着重对低年级几种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谈几点认识。

  • 标签: 朗读训练 课文教学 阅读课文 引导学生 九年制 词句
  • 简介:研究表明,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因其物理特性的不同各有优劣势,目前尚处于“共存互补”的状态。文章通过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对不同类型英语电子文本的接受度,反映了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作为信息载体对不同类型英语文章的相对适合程度,总结了文章类型与载体(媒介)之间关系的明晰关系,并提出电子文本就目前而言并不能取代纸质文本,应使两种载体各司其职的观点。

  • 标签: 电子文本 纸质文本 英语专业学生 文章类型 调查研究
  • 简介:公共经济学理论指出,在地方政府主导的教育投资模式下,教育服务质量的高低将部分的反映在房价上。“就近入学”政策激励家庭通过买房而择校,这意味着基于居住地分配的入学机会在事实上按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分配。本文利用北京市两个城区的小学资源分布和楼盘价格数据,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研究了学校质量和房价的关系。研究发现,楼盘周边拥有较好或极好口碑的小学与对口楼盘的价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反思了“就近入学”政策对教育机会公平分配以及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

  • 标签: 择校 就近入学 群分现象 特征价格模型 教育均衡发展
  • 简介:自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大规模发展,而高等教育收费也逐年增加,学费的上涨使学生的入学机会受到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对辽宁省6所不同类型院校2007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更多集中在公立普通本科和公立高职院校中,高收入家庭的子女更多集中在民办院校中。同时,在公立院校中,不同收入家庭子女的入学机会差异与其家庭经济关系不大;在民办院校中,家庭经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子女的入学机会。

  • 标签: 家庭收入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公立院校 民办院校
  • 简介:从学理层面对社会规范系统的结构组成进行分析,由此考察了120名儿童对不同类型社会规范的理解和反应。结果表明:小学儿童基本上能对道德规范、制度、契约性规范等不同类规范进行区分。其启示是:要根据不同类型社会规范的属性、功能和规范范围开展相应的教育。

  • 标签: 道德规范 契约性规范 制度 谨慎性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