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以研究性学习课程政策在C市的实施为例,发现中国教育政策实施过程是一个多方参与者根据自己利益、认知和所拥有的资源,彼此斗争、妥协,最终达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应该怎么做"的共识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协商秩序的确立过程。这一方面证明了英语研究文献中的若干观点和理论,具有跨文化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很多观点也都适合中国国情。另外一方面,也拓展和更新了教育政策实施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具体说就是,不能如现有大多政策践行研究那样,只关注学校层级的复杂性,没有把学校与其他相关利益关系方的互动纳入分析范畴。而是必须把学校与同属一个组织域的其他处于不同位置、拥有不同权力/知识的政策参与方之间的斗争、讨价还价和协商的过程纳入到分析视野中。

  • 标签: 教育政策实施 协商秩序 协商主体 政策践行 自下而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由与秩序是贯穿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价值主线。现代大学制度对自由的价值追求,要求大学必须崇尚学术、发展学术,保持大学的自由氛围和独立精神,但是现代大学日益进入社会中心的现实则要求现代大学要适应社会需要,并被看做是实现社会目的的工具。自由与秩序的价值冲突在大学之外表现为外部干预与大学自治的力量抗争,在大学之内表现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利益博弈。现代大学制度价值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在自由与秩序之间寻求平衡并最终实现“有秩序的自由”。

  • 标签: 自由 秩序 现代大学制度 价值博弈
  • 简介:“微时代”下大学生的网络参与秩序有着独特的发展样态,参与内容“碎片化”与参与方式“社会化”交互融合。本文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对大学生网络参与秩序系统中的因素与层次进行“解构”,发现其中的主体因子、信息因子、环境因子三者之间呈现着彼此冲突的“紊乱”格局。为此,本文认为,嵌入式认知社会文化传播的机理,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全包容性人格、掌握合理的信息解读能力和选择理性的行为方式,能够促使秩序系统中要素和谐与层次井然,实现从“解构”向“重塑”的教育向度转变。

  • 标签: 微时代 大学生 参与 秩序 教育
  • 简介:荣誉以柔性管理的名义渗入学校场域,并在其符号化的过程中生产象征权力。荣誉称号的权力结构、社会结构与行政结构具有同构性,体现出鲜明的行政逻辑。这种依照行政逻辑制造的荣誉体系对学校进行符号规训,并对既定的教育秩序进行加固和再生产。

  • 标签: 学校荣誉称号 象征权力 教育秩序
  • 简介:在对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时,要求评价结果尽可能准确可靠,是每个教师和学校领导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评价本身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评得准,大家认可,就能评出方向和干劲,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自我调整的功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高。评得不准,脱离了实际,教师不服气,指导和改进工作也缺乏说服力。这就是说,必须保证评价结果要具有一定的信度。信度是反映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的数量化指标。

  • 标签: 评价指标 等级评定 综合评价 评鉴 等级分类 教学工作
  • 简介:广东省教育厅于今年4月20日—25日在南海市召开了等级评估工作会议,会议主要研究和部署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等级评估工作,总结和推广南海市中小学等级评估试点工作经验,并为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等级评估工作培训骨干。佛山、南海市的8间学校参加了试点工作。中小学等级评估工作是广东省普教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旨在按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两

  • 标签: 等级评估 中小学教育改革 评估试点 工作培训 工作经验 传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