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一、献身贫儿教育事业的一生约翰·亨利希·裴泰洛齐(JohannHeinrichPestalozzi,1746—1827),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对近代教育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他一生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即通过教育给儿童和穷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 标签: 裴斯泰洛齐 教育事业 生活 导读 子女 孩子
  • 简介:“麦诺维尔诉戈比蒂案”是美国二战期间典型的“向国旗致敬案”,作为“向国旗致敬第一案”,案件艰难而又反复的审理过程,充分体现了爱国教育与宗教自由之间冲突的尖锐性。由于影响恶劣,判决最终在三年后被否决,日益宽泛的宗教自由内涵在此后一系列“向国旗致敬案”的司法审判中得以确立。

  • 标签: 麦诺斯维尔诉戈比蒂斯案 宗教自由 爱国教育
  • 简介:多亚学派哲学是整个希腊化罗马时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该学派的悖论性来自其所汲取的思想资源的复杂性。多亚精神强调理性、世界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主张“按照自然生活”与积极尽职责于家庭和国家,并重视伦理一治疗学。多亚精神反映在教育思想上,突出表现为对苏格拉底道统即唯智主义的强调,并带有明显的人文文化色彩,强调人道思索与公民责任,关心将修辞和美德以及有价值的事物联系起来,要求雄辩家在演说中承担伦理教育的任务,传达那些将社会凝聚在一起的高贵思想,并通过触动人的情感来激发他们的赞美和深刻的奉献。相对知识的传授来说,多亚教育思想更关注“人”的特性,重视人格完善,尤其强调人的品德培养对于社会和人生的价值,并蕴涵了西方绅士教育理想的渊源。其对后世西方教育的积极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斯多亚学派 人道思索 博雅理想 教育意义
  • 简介:作者从回顾李秉先生生前教导入手,分析了自己对李秉先生识字教学思想的理解:坚持小学低年级要以识字为教学重点;主张充分利用儿童已经发展的口头语言,提速识字;重视识字与阅读的联系,但要避免片面理解,有时识字可以暂离阅读;要利用汉字规律识字。

  • 标签: 李秉德 识字教学
  • 简介:近两年,学校借助校园电台通过案例分析、资料收集等,充分挖掘校园影视中的育功能,让学生通过电视台节目引发思考,发表自己对事件的观点。作品所隐藏的教育目标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渴望改变的内驱力。利用校园影视选择性地提供学生成长需要的社会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创造潜能,为学生成长提供全方位技能锻炼、才能展示的舞台。

  • 标签: 校园影视育德 素质教育建设
  • 简介:“以情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并强化感情的感染力,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内驱力。爱是“以情育”的前提;平等是“以情育”的基础;以情感人是“以情育”的基本方式;创设情境是“以情育”的重要手段。以情育、以情感人、以情激情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教师 学生 德育 情感
  • 简介:人称“神童”的赫钦(RobertMaynardHutchins,1899—1977)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布鲁贝克(1978)则认为,在“为建立高等教育的基本原理作出重大贡献的作者及其作为高等教育哲学里程碑的著述”中,赫氏的《美国高等教育》(1936)一书比纽曼的《大学的理想》(1852)和维布伦的《美国的高等教育》(1918)两部著作都“更为全面。如今,赫氏的《美国高

  • 标签: 美国 赫钦斯 高等教育 教育哲学
  • 简介:〔摘要〕阿伏加罗定律(Avogadro'shypothesis)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称为阿伏加罗定律。气体的体积是指所含分子占据的空间,通常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约为分子直径的10倍,因此,当气体所含分子数确定后,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的大小。

  • 标签: 〔〕阿伏加德罗常数测定方法探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生物教学进行言应注意的问题(上)北京22中学肖尧望在中学的德育工作中,除了班主任、思想品德和政治教师、共青团专职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等所组成的专职德育队伍以外,各学科教师也是德育工作者,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德育队伍.这支队伍把德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为...

  • 标签: 生物教学 德育因素 应注意的问题 国情教育 德育工作 养成教育
  • 简介:2012年4月10日至13日,“瑞士一中国裴泰洛齐国际研讨会”在瑞士举行。本次会议由瑞士裴泰洛齐协会和瑞士“学校为儿童基金会”资助,瑞士中部师范大学主办。来自瑞士中部师范大学的师生,中国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等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德国图加特传媒大学的教授等参加了研讨会。裴泰洛齐(J.H.Pestalozzi,1746—1827)是瑞士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许多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继2009年10月在杭州举行的“裴泰洛齐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详见《教育史研究》2009年第6期)之后的又一次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是一次经验和思想的交流会,旨在探讨裴泰洛齐的教育理念在中国和瑞士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同时比较中国和瑞士教育体制的异同。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裴斯泰洛齐 国际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瑞士 华东师范大学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我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教育,更影响着旧中国遗留下来教会学校,并最终导致了教学学校在中国的消亡,教会学校是“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工具”,但它在进行文化侵略的同时,也引进了西方的文化和教育,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并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建设人才。

  • 标签: 建国初期 社会变革 教会学校 课程设置 管理机构 中国
  • 简介: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的实质具有相似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成功智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素质教育内容的理解,使实施素质教育有一个更清淅的蓝图.无论是成功智力理论,还是素质教育,它们的共同目标是为时代造就合适人才.

  • 标签: 斯腾伯格 成功智力理论 素质教育 人才培养 创造精神
  • 简介:本文从理论基础、自然教育目的、自然教育原则方面探讨了夸美纽的客观化自然教育思想,并给予了新的评析.指出了夸美纽对西方自然教育思想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 标签: 夸美纽斯 客观化自然教育思想 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