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全国畲族最大的聚居区宁德市为例,通过对闽东广大畲生态文化资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在创新发展成为时代主潮的背景下应深入挖掘民族乡村文化资源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创新促发展,不断发挥区域优势,选择和创新适于民族乡村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和因应策略,破解发展瓶颈,实现民族文化产业的新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闽东畲村 文化资源 开发路径 因应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作为全国罕见的女性祠堂,赣县白鹭的王太夫人祠在官方志书《赣县志》、宗族文献《鹭溪钟氏族谱》中有不同的叙事文本。不论是官方为了社会的有序运转,家族为了彰显传统,亦或是当下受经济理性和宗族意识影响的民众,乐善好施的家族传统成了他们建构王太夫人祠的起点和落脚点,而社会对家族传统的提倡,又回应了当下乡村建设对传统的呼唤。

  • 标签: 客家文化 女性祠堂 多元叙事
  • 简介:革命根据地关头新歌剧的产生是对传统文化的改造,传统文化的变迁包括戏剧内容的创新、戏剧演员身份的演变、戏剧功能的转变。新文化的产生对当时的乡村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发挥政治教化功能、促进社会风气改变的同时,促进了当时减租减息运动、大生产运动的开展及军民关系的融洽。关头新歌剧的产生与乡村社会的关系和当时整个山西革命根据地的戏剧运动与乡村社会的关系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从一个村庄即可透视整个山西的相关历史。

  • 标签: 革命根据地 新歌剧 乡村社会 关头村
  • 简介:农村人口的高流动性、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使得许多农村老人在失去土地后又失去独立的养老空间,原有四代同堂共享天伦的传统养老模式难以为继。为解决老龄化时期农村养老难题,浙江省瑞安市陈岙老人公寓以村两委为大家长,以老协为管理者,采用自治+公助方式,使其兼具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村办养老院的功能和特点,从而成为农村养老一种新的有效模式。但受养老保障制度、养老政策、集体经济、养老服务质量等因素制约,这种集体养老方式的品质仍有待提高。为此,建议建立村民养老专项基金,固化村级养老的经费保障;加强政府养老扶持力度;深化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促进农村养老服务社会化。

  • 标签: 农村集体养老 自治 公助
  • 简介:在国家反向输入资源的后税费时代,乡村场域内治理主体的角色与行为逻辑发生重大变化,这一系列变化产生极为复杂的村庄政治现象。通过对后税费时代乡村场域内治理主体状况及行为逻辑的考察,运用基于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目标—行动"框架解析当下"富人治"现象生成的内在逻辑:它是基层政府、富人及普通农民三方基于各自利益而无意识合谋的结果。集体无意识合谋而成的"富人治"将基层社会治理带入困境。

  • 标签: 资源输入 富人治村 “目标—行动”框架 集体无意识合谋 治理困境
  • 简介:“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产生、发展和传承与当地的生态息息相关。本文基于“侗族大歌之乡”岩洞侗寨的实地调查,拟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三个方面入手,探究生态对“侗族大歌”生存状态的影响,并试图从保护自然生态、完善社会生态、维护人文生态等基础性保护路径来反思和考量“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

  • 标签: “侗族大歌” 生态研究 传承与保护 岩洞
  • 简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中呈现出集体成员对集体财产起源以及在集体产权下成员权与财产权不同关系的理解。城郊集体资产的兴起主要是因为土地的资本化,所以在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中渗透的对集体资产的不同理解很大程度上缘于人们对土地产权认知的差异。在农村集体解体、重构之际,应该准确把握这些渗透在集体资产背后的产权观念与意识形态,尊重当事者认同的公平原则,以保证"改居"的顺利实施。

  • 标签: 村改居 股份合作制 土地产权 集体资产 成员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