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孝经》的研究至魏晋六朝时期趋于全面繁荣,其主要特点有三:一、帝王研究《孝经》的第一次兴起;二、出现《孝经》百家注;三、《孝经》研究出现郑学和王学,南学和北学的区分。

  • 标签: 《孝经》 郑学 南学 北学
  • 简介:分别考释了“麓、鹰、刀”三个古文字,以期对古文学学习者有所启示。

  • 标签: 古文字 考释
  • 简介:古代文学课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课程本身的魅力也在降低。灌输式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兴趣。诵读法可以扭转这一局面。本文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探讨了加强诵读教学的科学依据及必要性。

  • 标签: 诵读 建构主义 接受美学 格式塔心理学
  • 简介:2014年12月20日至21日,由光明日报社、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和浙江农林大学主办,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和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承办的第四届"美丽中国·水生态研究"高峰学术论坛在浙江农林大学举行。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国富,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会长陈艳华,浙江省环保厅厅长徐震,浙江省林业厅原厅长、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楼国华,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陈先春,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副秘书长许利群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南京林业大学曹顺仙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余谋昌教授、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闫彦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张跃西教授、德国莱比锡大学和亥姆霍兹联合会环境研究中心(HelmholtzUFZ)沈百鑫教授、井冈山大学邱斌副教授、姚声正副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本刊上一期已经刊发曹顺仙、余谋昌、闫彦和张跃西四位专家的发言稿,这一期刊发沈百鑫、邱斌和姚声正三位专家的发言稿,以飨读者。

  • 标签: 水文化 水生态 水资源 五水共治
  • 简介: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将以新面孔出现的三个内容引人注目,古文翻译题属于其中的内容之一。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解题时会出现哪些典型错误?如何纠正这些错误,从而达到规范解题的目的?下面结合有关题例作一些分析与说明,以助考生在高考中稳拿分、拿高分。

  • 标签: 分析应考 古文翻译 失误分析
  • 简介:大学教学《古代汉语》应遵循三个教学理念:在教学主体上,以学生预习、自学为主,教师启发、指导为辅;在教学形式上,以课堂师生互动为主,课后学生练习为辅;在教学内容上,以古代汉语为主,辅以古白话(近代汉语)、现代汉语,甚至英语等。

  • 标签: 古代汉语 教学理念 主动性
  • 简介:汉字形体讹变现象在甲骨文即已出现,在整个古文字阶段普遍存在并伴随着汉字发展的各个阶段。唐兰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古文字的讹变现象,但此后一段时期内几乎无人在汉字结构演变过程的视野下讨论讹变,直至近40年这一问题才受到重视,李孝定、张桂光等十多位学者对其概念、类型、原因、结果等有比较热烈的讨论。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古文字讹变现象,发现几乎所有的古文字都出现过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讹变字形,讹变和简化、繁化处于三足鼎立的状态。其类型有意符讹变、声符讹变和整字讹变三种。形成讹变的原因有六:因结构相近、因误解记号、因误解字形、因以字形附会字义、因字形断裂、因字形粘连。讹变有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影响,而以消极影响为主。

  • 标签: 古文字 讹变 讹变之类型 讹变之原因
  • 简介:<正>杜牧的赋,现存于《樊川文集》中的,除《阿房宫赋》之外,还有《望故园赋》、《晚晴赋》两篇.后二赋篇幅很短,亦无一般赋所具有的铺张扬厉的特点.其内容或写身世之感,或抒田园逸趣,类于东汉以后发展起来的抒情小赋.而《阿房宫赋》不仅命题命意与后二赋全不相同,即与和它有渊源关系的汉赋,在命意上也有很大差别.

  • 标签: 《阿房宫赋》 汉赋 古文运动 大赋 京都赋 命意
  • 简介:姚鼐的《古文辞类纂》以其较为精当完备的选文、精辟的评论和谨严的注释成为清中期以后学习古文的畅销选本,对桐城派古文标准的确立和传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步瀛选注《唐宋文举要》显示出对《古文辞类纂》的借鉴与吸收,也表现了高步瀛对姚鼐文章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 标签: 《古文辞类纂》 《唐宋文举要》 继承 发展
  • 简介:只有考古出土物上明确标着黄帝时期"字样""图样",或可通过别的旁证确认其为黄帝时期物件,否则,把西安杨官寨遗址与黄帝时期挂钩就是一种"比附",这种看法并不科学,至少不了解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和阿罗"独裁定理"从形式系统角度对传统考古学局限性的揭示。杨官寨遗址出土的"镂空人面覆盆形器"("倒扣花盆"),即史前作为"大巫"的黄帝(或其亲属近臣)之祭器,应属"国宝"级文物;"陶祖"则是史前龙山时期代替仰韶时期过程中"制度化祭祖"的证据,显示出当时男权社会取代女权的进步。作为5000年前的"黄帝故都",杨官寨遗址发掘近10年,除《考古报告》外,少见有分量的考古研究成果。对此,中国考古学应当直面"中国文明起源多元论"的倡导者苏秉琦、张光直等前辈当时不知杨址等新发现的缺憾,否定"中国文明起源多元论"缺乏"中国文明起源‘花芯’论"补充表述的不足,走向"否定之否定",确认中原地区在中国文明起源中具有"花芯"即文明带头作用。

  • 标签: 杨官寨遗址 面具 陶祖 中国文明起源“花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