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琉球地区的天花经由中国和日本传入,记录上首次流行于1602年,但实际传入时间可能更早。1602—1860年间琉球地区至少有18次天花疫情,人口稠密的琉球岛和宫古岛是疫情发生的两个中心。琉球人对天花的防治措施有医疗、无息借贷、祈祷、隔离等,但直到我国种痘术传入后才有了可靠的预防手段。我国医师向琉球医师提供的无私帮助以及琉球人民对我国治痘种痘技术表现出巨大的信任,印证了近代以前中琉两国之间的传统友好关系。

  • 标签: 天花 琉球地区 传染病 种痘
  • 简介:《隋书·经籍志》史部地理类著录书目较多,从中可以窥见唐代初期地理类文献的保存状况。这些地理类文献大多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涉及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种门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

  • 标签: 隋书经籍志 先唐 地理类文献
  • 简介:像西方那样,中国翻译理论源远流长,并且自成体系。为了支持中国翻译学之建立、发展,两种态度必须避免:不要妄自菲薄,以致于出现"言翻译理论,必称西方"局面;也不要厚今薄古,忽视对中国古代翻译理论研究。

  • 标签: 20世纪以前 中国翻译理论 西方翻译理论 对比
  • 简介:东汉赵炳,东阳人。在章安一带修道行医,在民间影响极大。死后在各地海洋河泊等处显圣。南宋时,高宗赵构南渡,累封至白鹤崇和大帝。在江南一带,凡是带有白鹤、灵康、赵侯的祠庙,都供奉赵炳,至今民间信仰极盛。史籍赵炳身世及其灵异的记载,说明他是天妃以前的海洋保护神。也是台州海洋文化的重点人物。

  • 标签: 天妃 海洋 保护神 白鹤崇和大帝 赵炳
  • 简介:从汉代到南北朝,寒食节发生了诸多变化。概括而言,主要包括:播布空间扩张,俗民主体增加,节日地位上升;节期渐趋统一;娱乐活动增加,节俗走向多元,节日气质变化,节日功能更新;节日习俗和气质具有一定的南北差异。对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规模移民南迁具有重要作用。被携带至南方的寒食节在南方经历了因地制宜的改造。后来伴随大批南人北迁,来自南方的关于寒食的解释和节俗活动开始在北方扎根流传,它们与北方的寒食习俗相互融合,为唐代寒食节走向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寒食节 移民 传播 文化变迁 唐代以前
  • 简介:对谢灵运及其诗歌的解读,历来就是中国诗歌批评史上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应溯本追源,从早期的谢诗评论入手,理清时人解读谢诗的角度与要点,我们方能对谢诗有一个较公允的认识。

  • 标签: 钟嵘 谢灵运 诗歌批评
  • 简介:·伊德的身体理论是其技术现象学理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创造性地将“身体”这一概念做了区分,提出了身体的三个维度.文章重点探究了·伊德的身体理论,并从身体与知觉相互融合这一角度对其进行了解析.

  • 标签: 技术现象学 身心一体论 唐·伊德 身体 知觉
  • 简介: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旧唐书》的不满,使得北宋中期出现了一股史研究的热潮,涌现了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史家和史著。这些史著多以《春秋》之义为评判标准,褒贬史,史评色彩浓厚,鉴戒思想突出。

  • 标签: 北宋 唐史 鉴戒 春秋
  • 简介:书《白居易传》差错较多,以《旧传》为甚,其中年代错误尤为明显。《新传》差错较少,这与《新传》后出,同时追求“文省”,省略了大部分记年有关,但《新传》对白居易卒年及年龄记载准确。新、旧《传》不能偏废,可互为印证、补充。

  • 标签: 点校本 两唐书 《白居易传》 正误
  • 简介:水碾是古代中国一种较为先进的农业加工器具。唐朝时,其应用之广泛与纯熟达到一个新高度。唐朝特权阶级为了谋求水碾加工的巨额利润,在河渠之上广设水碾,造成加工用水与农业灌溉用水的矛盾。为了保证农业用水,维护农业生产的正常运作,唐朝政府一方面强制拆除水碾,另一方面在《水部式》中规范水碾的使用,通过行政与立法两种手段力图对关中水碾进行有效管理。但这些措施均由于特权阶级的抵制而不能取得长久效果,系统制度化的水碾管理体系未能建立起来。最终,唐王朝放弃了对水碾的管理控制。

  • 标签: 水碾 唐朝 水利管理 《水部式》
  • 简介:渤海国由粟末秣辐建立,是与唐朝确立了臣属关系的我国古代地方少数民族政权j当时渤海能从形势复杂的东亚地区取得“海东盛国”之成就,离不开与的密切接触。渤海国从建国初便开始向派遣学生学习先进的文物典章,积极推行“化”政策,从而逐渐摆脱了氏族部落和奴隶制的原有特征,发展至以儒家经典为治国理念的区域强国。因此,对渤海国“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渤海学生在学习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就成为深入研究渤海国存亡历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 标签: 渤海国 学生 唐朝 学习
  • 简介:姚崇为唐代名相,"开元盛世"的开创者。两《书·姚崇传》史料在一些时间、名姓,乃至史实上存在一些差讹。据《旧唐书》作本校,据《新唐书》和唐宋政书、类书如《大诏令集》《册府元龟》《太平御览》《会要》等作他校,以现代学者研究成果作佐证,对读史中所发之疑问予以考辨,以求对中华书局正组织修订的"二十四史"其中的两《书》有所裨益。

  • 标签: 两《唐书》 《姚崇传》 疑义 考辨
  • 作者: 肖德芳陈行辉何利
  • 学科: 文化科学 > 高等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11-04-14
  • 出处:《高教探索》 2011年第4期
  • 机构:摘要:唐君毅德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道德之治,而道德是国家之大德与个人之小德的有机结合,其的核心内容是仁义礼智四德。而四德是个人修生养性以及人与人交往时待人接物的基本准则。它是人们要达到的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四德具有自足性和与其他文化活动的相依性,因此其时代价值要在实践中体现。
  • 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师从鲁迅进行“鲁迅风”杂文创作的作家不在少数,歿是鲁迅杂文门生的重要一员,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对学科建设的贡献极大.但是历来研究者对歿的研究并不充足,尤其是对y主要文学创作成就杂文创作的研究.文章主要从三个问题上力求突破:第一是鲁迅杂文创作思想对y杂文创作的重大影响,其次是歿杂文创作风格的逐渐成熟,最后是y杂文独特的艺术特征以及自觉的文体意识追求.

  • 标签: 唐弢 鲁迅 杂文创作 创作风格
  • 简介:进入唐代,诸宗并起,天台宗的优势地位不再,湛然大师为振兴台宗,在弘扬天台教义的同时,对他宗的混滥思想进行了破斥,而且提出了“无情有性”说和“十不二门”说,发展了天台宗的教义,使天台宗在湛然大师时期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 标签: 湛然大师 天台教义 坚守 发展
  • 简介:蒂尔索以璜传说为题材创作的剧本《塞维亚的荡子》一经问世,很快便从西班牙流传到了意大利,并在意大利戏剧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多种不同的改编本相继出现,其中包括希科尼尼的《石像的宾客》和吉利贝托失传的同名剧本。这一时期在意大利十分流行的即兴喜剧也对璜题材表现出了极大兴趣,据此改编的戏剧甚至成为了许多即兴喜剧剧团演出的保留剧目。璜传说在意大利的“成功”,一方面归团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应归园于传说所包含的“奇妙”因素适应了这一时期意大利观众欣赏趣味的需要。

  • 标签: 唐璜传说 意大利 希科尼尼 即兴喜剧 《石像的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