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社会阶层之间的幸福感与公平感差异近年来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但遗憾的是,缺乏对这两种主观感受的联立研究,在理论上也过多重视职业阶层而忽视了住房阶层的区分。为此,本文使用上海住户调查数据,研究城市住房阶层的幸福感与公平感差异。研究发现,虽然有产阶层的幸福感与公平感都要高于无产阶层,但他们内部存在异质性。不管是以产权净值现状还是以产权获得方式来进一步区分有产阶层,只有那些真正获益者才同时有更高的幸福感与公平感,而那些名义获益者虽有更高的幸福感却没有更高的公平感。研究还发现,在对两种感受的净解释力上,住房阶层基本上要高于职业阶层,这在经验层次上呼应了有关学者对正在形成的城市住房财产分层体系的担忧。

  • 标签: 住房阶层 幸福感 公平感
  • 简介:“小产权房”和保障性住房都是中国在房改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两者的开发动机虽然不同,但是在社会功能及覆盖范围上却存着很多相似之处。将“小产权房”变更为保障性住房,既能改变中低收入者无力购买商品房尴尬窘境,又能有效地扩大保障性住房的来源,而且可以为部分“小产权房”提供一个合法的解决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分析研究了“小产权房”变更为保障性住房的可行性及其具体方法.为我国“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 标签: 小产权房 保障性住房 可行性 住房压力
  • 简介:政府与住房保障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引发公租房租借过程中的逆向选择、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问题。在回顾我国公租房政策实施及效应,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骗租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于解释我国公租房骗租行为的信号传递模型,重点研究了社会服务时间这一解释性变量。理论分析表明,将社会服务时间作为解释性变量,可以揭示各类收入群体在不同社会服务时间规定下的分离均衡与混同均衡。文章最后以蓝桥景苑小区为例作了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证实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同时表明以社会服务时间为信号有助于达到不同收入群体分离均衡的理想状态。

  • 标签: 公共租赁住房 信号传递模型 社会服务时间 骗租行为 逆向选择
  • 简介:农村住房所有权首次登记的功能在于记载、宣示农村住房所有权,使农村住房所有权权属清晰,是农村住房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等其他类型登记的前提。积极开展农村住房所有权的首次登记工作,有利于不动产统一登记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稳步向前推进,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推动农村住房财产权改革的重要环节。

  • 标签: 不动产 统一登记 农村住房 首次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