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建安时期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慷慨悲凉。曹操作为其时政治领袖,慷慨之气亦贯注于诗作中。《薤露行》《蒿里行》两首诗歌记叙了汉末权臣不贤、军阀横行的历史,展现了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现状。《短歌行》中诗人的关注点从时光的流逝转到广纳贤臣、建功立业的抱负抒发上,诗歌通侻明快,毫无哀苦之态。《观沧海》一诗气象宏大,格调恢弘,浩荡江海正是诗人远大抱负的写照。《龟虽寿》中表现出诗人壮怀激烈的生命力,融汇了诗人对生命的反思,以及把握有限的时间,以“老骥”之身继续奔波“千里”的志向。曹操诗歌中昂扬的面貌、深沉的感情以及包揽宇宙的视野,是慷慨文风的极佳体现。

  • 标签: 曹操 诗歌 慷慨
  • 简介:辰河高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南省地方戏曲大类,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文章以《湖南戏曲传统剧本》之辰河戏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学角度对辰河高腔剧本语言的语音、词汇、修辞特色进行探讨,把对作品无形魅力的探寻落到实处。

  • 标签: 辰河高腔 剧本语言 语言特色
  • 简介:19世纪中后期的法国诗坛,兴起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诗歌流派——象征主义诗歌,很快这一诗歌形式便成为了一股全球化的诗歌潮流,其魅力可见一斑。究其原因,则是象征主义诗歌对人类普遍的生命领悟和内心感受的挖掘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深度。象征主义诗人主力展示对“第二个世界”的看法和理解,他们着力于探讨心灵体验与哲理思想的内张力,把相对孤立的个人经历升华为人类共同的思考和求索,使得诗歌充满了幻化的神秘感和深奥的哲理性,并后继发展成为现代文学流派的精髓所在。

  • 标签: 象征主义诗歌 "第二个世界" 实现方式
  • 简介: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广大网迷的日常交流语言。一些网络用语以其简洁、诙谐、创新、时尚的特征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但也有一些网路用语呈现低俗化倾向,对汉语言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甚至污染我们的网络空间,因此,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成为全民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基本特征出发,提出对于网络语言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监管机构和新闻媒体应对网络语言的发展加以把控、规范和引导,唯有如此,网络语言才能文明和谐地发展。

  • 标签: 网络流行语 特征 语言文明
  • 简介: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意象、意境是诗歌创作、欣赏的核心要素。中国传统诗学、美学对二者在诗歌创作、欣赏过程中的具体运作机制往往仅作印象式的“顿悟”分析。从人类普遍认知主义原则出发的认知诗学研究为解释诗歌意象意境具体生发机制提供了新路径。以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为例,从认知诗学的图形背景理论、文本世界理论入手解释其中的主次意象明晰过程、依依惜别的意境感知过程,从而为读者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提供有益的启发作用。

  • 标签: 认知诗学 意象 意境 《送元二使安西》
  • 简介:二语词汇的形态是二语词汇习得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中词汇的一个重要变量。二语词汇的视觉信息加工过程非常复杂,不同的词汇形态会导致不同的加工方式,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形态效应广泛存在于二语词汇习得中,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作用各不相同。二语词汇形态的相似处、派生词与屈折词的加工等方面都是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热点。除了二语词汇本身是一个多水平变量,二语词汇学习的效果也受到语言学习本身的综合影响,因此,词频、词汇输入的增显、单词象形等其他因素在词汇研究中也是重点研究的对象,词汇的多模态输入也会影响到二语词汇形态的加工。

  • 标签: 二语词汇 形态效应 形态加工 词频效应 词汇输入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