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为获得宿主菌,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SDS)对枯草芽孢杆菌中质粒的消除.将过夜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24/pMX45接种于含SDS(0-0.00800)的LB培养基中,当SDS浓度(w/v)大于或等于0.00600时,菌体不能生长.SDS的亚致死浓度为0.00500,其致死率达9900.菌液稀释后涂LB平板,再随机挑选单菌落至抗性平板,检测由质粒编码的红霉素抗性是否丢失.氯化铯-溴化乙锭梯度离心及质粒DNA的电泳图像证实了24/pMX45的衍生菌株A7中的质粒已完全被消除.A7延迟期较短,并且细胞浓度高于24/pMX45.用SDS处理8h后,24/pMX45的遗传标记开始丢失,消除率持续增高至22h,随之消除质粒的菌体量保持恒定.在未经SDS处理的对照实验中,相同条件下培养24h及48h后,没有发现质粒自然丢失的现象,因此SDS能消除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质粒.

  • 标签: 枯草芽孢杆菌 质粒 消除 十二烷基硫酸钠
  • 简介:采用部分硫酸盐代替浓硫酸作催化剂催化醇(环己醇、正辛醇)消除反应生成烯烃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催化分馏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催化剂重复使用对消除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碱金属酸性硫酸盐和部分重金属硫酸盐,尤其是硫酸氢钾、硫酸锆催化能力比浓硫酸强,而且硫酸锆重复使用性能效果更好,代替浓硫酸催化剂完全符合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的要求.

  • 标签: 消除反应 清洁生产 硫酸锆 硫酸氢钾 环己醇 环己烯
  • 简介:以焦亚硫酸与甲醛、水进行反应,生成羟甲基磺酸钠。本实验研究了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羟甲基磺酸钠产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了一条合成羟甲基磺酸钠的最佳工艺路线,当物料比为:n(甲醛):n(焦亚酸硫钠)=2.6:1,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1h时,产率为93.03%。

  • 标签: 焦亚硫酸钠 羟甲基磺酸钠 合成
  • 简介:基于醋酸——醋酸钠缓冲容液(pH=4.75)中,痕量钯(Ⅱ)催化次磷酸钠还原孔雀绿褪色反应,建立了痕量钯的催化动力学光度分析新方法.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2.273×10-10g/ml,线性范围0.1~0.8μg/25ml,方法应用于模拟试样的测定,结果满意.

  • 标签: 孔雀绿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褪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