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理想主义的毛泽东以拯救天下为己任,怀着一个伟大的梦想,一个建造空前未有的新社会、新生活和新人格的梦想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一些理想化的观点,做出了一些脱离实际的决策。本文试从理想主义这一角度来分析大跃进发生的思想动机和社会历史根源。

  • 标签: 毛泽东 理想主义 大跃进的发生
  • 简介:文章选自作者新近出版的《理性捍卫大学》,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经作者和出版社授权,同意将该书的序言节选刊登于此,为的是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作者对大学的爱,对大学的敬畏,对大学的期待包括对大学较之他人更加深刻的认识,较之他人更多的批评甚至批判的意识。透过这篇序言的文字倾诉,反映了一位大学理想主义者锲而不舍地坚守大学理性和发自肺腑的“大学必须回归科学理性,必须牢记对国家负责的使命,必须弘扬和守持理想主义”等学术呼喊。

  • 标签: 《理性捍卫大学》 眭依凡 序言
  • 简介:古人早就提出了“以公为上”的道德理想,认为只有在“立德”、“立功”、“立言”几方面为人民、为社会、为历史做出重要贡献的人,人们才会怀念他,才能成为“虽久不废”、“虽死犹生”、“永垂不朽”的人。在“立德”、“立功”、“立言”几方面,古人,尤其是儒家,特别强调“立德”的重要性,体现了儒家“以德为重”的人生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

  • 标签: “以公为上” “三立”思想 人生价值观
  • 简介:道德相对主义在为人们缓解与排除价值困惑的同时,到底给人的道德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学校道德教育应如何面对相对主义伦理观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化使命?诸如此类的问题,都理应成为学校道德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

  • 标签: 学校道德教育 道德相对主义 价值困惑 道德生活 伦理观 为人
  • 简介:共产主义理想及其追求有着丰富的内涵,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对共产主义的追求是理想与信念的统一,离开基本信念而孤立地谈论理想及其追求,容易产生一种狭隘的思维方式,把内涵丰富的共产主义信念体系简单地归结为共产主义理想,进而追问其实现时间,并由于时间的不确定使得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容易被否定。共产主义理想是社会政治理想与个人道德理想的统一,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也是个人道德修养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和道德境界。

  • 标签: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追求 辩证 个人道德修养 信念体系 社会政治理想
  • 简介:社会主义理想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并发挥作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自于并发展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实践之中,集中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认同和精神力量。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主体,社会主义实践是他们做出是否认同和接受其理想的客观依据。理想的意识形态本质只能在实践中显现,并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 标签: 社会理想 社会主义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社会主义实践
  • 简介:运用伦理学分析法对王尔德的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进行解读,梳理出王尔德自成体系的伦理观即唯美主义道德观和人道主义道德观的融合,进而从伦理观的角度解释主人翁道连·葛雷死亡的原因.并探究其死亡的意义。从而说明王尔德这位“臭名昭著的”浪荡子其实是有着坚定的道德立场的。他的作品不仅符合19世纪文学的总体特点,即关注道德问题和表现道德主题,同时他的双重道德立场也使得作品具有现代性。

  • 标签: 《道连·葛雷的画像》 王尔德 唯美主义道德观 人道主义道德观
  • 简介: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理论话语,它强调女性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等同于人类对自然的压迫。《菊花》中的女主人公伊莉莎的菊花情结说明白然和女性的同一性,萨利纳斯山谷的生存环境展示了工业文明的巨大破坏力量,随着代表着理想的菊花被丢弃,伊莉莎只留下了理想幻灭的悲伤。揭示了在男性统治的世界里,自然和女性所遭受的歧视和压迫,以此来呼吁人们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关注。

  • 标签: 工业文明 自然 女性 生态女性主义
  • 简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的心理土壤。而二者根本的契合点在于共产主义和大同世界的共同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与追求。共产主义是中国人民梦想中的大同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表明人类进入创建美好社会的伟大时代。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认可了,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功地缔造了一个新中国。救亡、救国融入了世界范围的开创新人类的运动中。历史给了中国这样一个契机,担负起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伟大使命。

  • 标签: 文化 大同 共产主义
  • 简介:简·奥斯汀以包涵道德内核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知名,她的小说均以英国乡村中产阶层女性的婚恋为主题,贯穿明确积极的道德准则和处世原则.联系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代背景,奥斯汀所倡导的道德建构不仅仅是探讨普遍意义上的道德规范,更挑战了男性话语体系为女性规定的言行准则,具备了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在社会意识的塑造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也具有重要启迪.

  • 标签: 简·奥斯汀 女性主义 道德建构
  • 简介:21世纪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主义思潮在我国迅速蔓延,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遏制消费主义思潮,引导和教育当代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 标签: 大学生 消费主义思潮 思想道德建设
  • 简介:各种社会理想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表达了他们自身的利益诉求。而一种社会理想能否实现,则取决于它是否符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论是古代的社会理想,还是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理想,这些前社会主义社会理想都是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社会理想,体现了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社会理想 社会主义
  • 简介:现实中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存在着性别歧视,需要在道德教育中实现性别和谐。道德是有“性别”之分的,男女两性道德道德价值重心、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上均有差异。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客观存在着性别歧视,主要有显性歧视(即直接的性别歧视,如公然宣称女性不如男性)、隐性歧视(即对所有人都施以同样的标准或要求,而这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往往是从男性那里得出的)、反向歧视(即通过赞美女性的某一特性而把女性局限于一个特定的领域中)。

  • 标签: 道德教育理论 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 和谐 伦理学 “性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些年来,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的伦理关系和道德状况呈现出许多复杂状况,一些诸如价值迷失、道德冷漠、诚信缺失、食品安全、生态恶化、网络失范、官员腐败、生活奢靡等问题不断大量出现,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八大报告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做出了新部署和新要求,并从关涉人们的具体生活到国家的制度保障,从理论创新到实践发展的内在逻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清晰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精炼的概括。当今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可以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体现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的本质规定性,可以为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提供精神导向和动力支撑。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生活 少数民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 简介:2013年,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迎来了建会100周年。为弘扬几代留学人员志存高远、留学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彰显留学人员在推进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中的杰出贡献,欧美同学会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以志纪念。

  • 标签: 欧美同学会 留学人员 中华 理想 爱国主义情怀 现代化进程
  • 简介:何进,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获天津大学学士学位,1993,1999年先后获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学位。2001-200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和计算机科学系器件研究室作访问学者和研究科学家。2005年8月归国,现任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纳太器件和电路研究室工作。

  • 标签: 贴近现实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电子科技大学 理想 计算机科学系 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