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老舍和新感觉派作家都是都市小说家,他们与所描写的都市有着切肤的情感,他们不像京派作家那样用乡村的纯静优美来反衬都市的腐败、虚伪和堕落;也不像左翼作家那样用阶级分析的眼光,揭示都市尔虞我诈、男盗女娼的现实。但他们仍然发现并描写都市的弊端。老舍用幽默的笔墨揭示并讽刺北京这个乡村都市的封建性;新感觉派作家运用感觉主义的方法表现上海这个现代都市的堕落与变异。

  • 标签: 老舍 新感觉派 都市 比较
  • 简介:黄咏梅的小说重在对都市经验和南国景观的捕捉与展现。在她的小说中,人物的生存环境大多带有鲜明的岭南地域色彩,主人公大部分都是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卑微者和残疾者,小说家为他们的生活设置了许多充满诗意和想象的细节,将他们的精神状态描写得安稳而充实。在观照笔下人物的命运时,黄咏梅呈现出了人物为了生活与环境抗争时的自私,以及他们那冷漠、千疮百孔的情感世界。在这种生存本相的刻画里,有着人之为生存的所有本质特性。黄咏梅用独特的叙事方式与美学观念对都市精神史重新进行了"陌生化"的排演,写出了都市内里的忧郁与隔离,写出了繁华生活背后的精神荒原,同时也写出了边缘人充满超越性的心灵状态和精神镜像。

  • 标签: 繁华都市 精神荒原 边缘人 生存本相
  • 简介:穆时英的都市小说传递着关于拯救的信息代码。以"导师"命名的超越身体之外的抽象拯救不得不接受失效的严肃事实,与之相伴的是女性身体进行拯救的胜利。都市女性身体,是一个复合的整体概念。都市男性们陶醉于心的正是女性身体这种独特的颓废。它不仅仅作为一种"现象"存在,更是一种现代经验的郁结。这些女性仿佛一面镜子,抑或是男性们的另一半真实的自我,当他们不期巧遇时,已没有了性别之分,此时他们是一个完整的象征符号,共同谱写着现代生活的经验曲目。他们自救的方式都是一种建立在现代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精神回归。

  • 标签: 穆时英 都市小说 新感觉派 刘呐鸥
  • 简介:随着现代文明的加速建构,九十年代的都市出现了“情感沙漠化”的危机。在此背景下,张欣和张抗抗等—部分女作家,用真纯的情爱鸟托邦演绎她们拯救城市情感和精神的努力。《城市爱情》和《情爱画廊》是女作家们纯情写作的典范,以其为例具体分析这种写作倾向出现的背景、原因以及情感特质,无疑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爱情乌托邦 浪漫 忧郁
  • 简介:“灰领”人才不像处在办公室的白领。白领一般是管理层或者做些文职的事情.而“灰领“是有很娴熟的技术,他们需要经常动手。但是“灰领”也不像一线的蓝领.他们的薪资是一般蓝领的3-5倍,他们有着比蓝领更多的知识和更佳的专业。

  • 标签: “灰领”人才 都市 办公室 管理层 蓝领 白领
  • 简介:对比于冰心的《超人》与王统照的《湖畔儿语》,鲁迅《狂人日记》和《故乡》中的“他”指称不明、难以明确断定.这个身份不明的“他”是鲁迅文学世界多义而深刻的显在标志,一条永远无法弥补的裂缝.随“他”而来的是言说与理解的哲学性难题.

  • 标签: 鲁迅 《狂人日记》 《故乡》
  • 简介:红披风、墨镜、绿军装、雷锋帽……郑英雄穿着这身行头.奔波在现代都市的大街小巷.哪里有困难就能见到他的身影——风筝被挂上树梢、盲人无法穿过马路……

  • 标签: 高校 高等教育 大学生 职业
  • 简介:本杰明是都市文化研究中的重要人物,他从文艺批评对现代性文化进行探讨入手,以拱廊街计划为核心进行了现代都市文化的研究,对现代文化中的文明和野蛮的交织进行了分析,这是启蒙辩证法的先兆甚至核心。

  • 标签: 本杰明 现代性 都市 文化 启蒙辩证法
  • 简介:小说抒情,借小说发泄内心压抑的情欲,是苏曼殊小说的总体倾向.在现实生活中,佛教的清规戒律、传统文化、特定时代氛围共同构成对苏曼殊个人情欲的压抑,并最终导致了他在小说中营造了一个个关于男女艳情的白日梦,以发泄内心压抑的情欲.这样的创作倾向带来了小说文体的变革,改变了小说作为政治斗争工具的状态,小说的抒情性明显增强,同时也带来了对小说叙事性的损害.

  • 标签: 白日梦 压抑的情欲 抒情性 叙事性
  • 简介:发展城市旅游,其核心是建立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城市旅游形象的建设具有相当重要性。本文探讨了成都市城市旅游形象建设的意义、定位原则,以及旅游形象建设与视觉形象、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 标签: 成都市 城市旅游形象 建设 思考
  • 简介: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刘呐鸥是当时第一位以都市人的身份来描写上海这个大都市的生活场景和现代化布局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展现都市文明和现代技术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刻画了一系列都市男女在物欲横流的都市中的恋爱追求与存在方式,并揭露了在这个高速度、快节奏的都市中道德的丧失和信仰的破灭。

  • 标签: 都市图景 现代文明 都市审美
  • 简介:在海派文学中,都市漫游者的形象得到了充满诗性的书写。而作为一种叙事策略,都市漫游也以其聚焦的双向性、行为的动态性为海派文学提供了独特的诗学理念与审美视角。无论是海派小说中的人物,还是作家本身,都常处于一种行走、相遇、凝视的漫游过程。他们或是流连街头,或是盘桓于舞厅、咖啡馆、电影院等过渡场所。对他们而言,上海的魅力就在于那浮光掠影的一瞥,在于那转瞬即逝的精神碎片与审美瞬间。

  • 标签: 海派文学 都市漫游 空间叙事 瞬间审美
  • 简介:叙说,是小说最本质的审美形态特征,这已为小说发展的历史所证明。它使虚构的“小说世界”得以物化,使小说艺术迥别于其他语言艺术。叙说,构成了小说形象的虚幻性、间接性、模糊性等总体性审美特征,使小说产生独具魅力的审美效应。新时期涌现出的一大批新潮小说,尽管从时代精神、审美情趣和视角、艺术表现的方法和手法等涉及价值观念、审

  • 标签: 新潮小说 小说艺术 小说语言 审美效应 审美特征 传统小说
  • 简介:阎连科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不得不说的一位重要作家。阎连科的作品中虽然有相当部分的散文和文论,但是关于其创作的研究多是侧重于小说方面,因而关于他的研究文章也多是围绕小说创作。因此,该综述主要是针对有关阎连科小说的研究文章展开的,从整体和个案研究着手分析阎连科小说的重要研究文章。

  • 标签: 整体研究 乡土 苦难 受活 坚硬如水 风雅颂
  • 简介:微型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小说样式,现在已越来越为广大的阅读界、出版界所认可和注重。任何一种文学体裁都有其特有的要素,微型小说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呢?世界一些著名的小说家和评论家——如美国的欧·亨利、罗伯特·奥弗法斯特,日本的星新一、进腾纯孝——对此都作过阐述。我们综合分析他们的观点并研究微型小说的创作实践,可以这样认为:立意、情节、结局是微型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要素是在遵循小说共有规律的前提下的特有的要素特征。“立意”即表现什么,是微型小说的构思核心;“情节”和“结局”即是用什么表现和怎祥表现的问题。三个要素中前两个是内容上的要求,后一个是形式上的要求。现在,我们就这三个要素的规律特点,作些初步的探讨。

  • 标签: 小说情节 欧·亨利 文学体裁 小说作家 法斯特 河豚子
  • 简介:通俗小说因其通晓世俗人性,描写悲欢离合、男女之情而受到读者欢迎,其主题永恒而富有生命力,张爱玲深受通俗小说影响,其故事结构和小说人物有很深的通俗小说痕迹,但张爱玲的小说又有其独特性,一方面她对人物的行为和人性的思考超越了通俗小说,对作品的人物也不进行单一的道德批判,她惯于打破传统言情模式的窠臼,使故事给予读者深思。

  • 标签: 通俗小说 言情模式 才子佳人 张爱玲 写情模式
  • 简介:中西文化语境促使传统小说批评方式萌生新机,形式的突破与内容的创新,小说话接续小说批评传统。跨文化的小说对话,缔造了文学单元的多向探求,个人的审美感悟上升为时代的集体意识,引发时人重新检讨和正确评价小说文本的审美实践。大众参与的批评实践,形成中国小说批评史建构的先导,小说话零散形式的剥落,凝结成一种理论范式和操作规范,从而有效地推动中国小说批评方式的近代转变。

  • 标签: 小说观念 小说话 大众参与 小说批评 形式突破
  • 简介:都市圈的发展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单元。都市圈作为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型空间组织形态,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的关注。文章从哈尔滨都市圈发展的实际出发,揭示其发展的特征,探讨了哈尔滨都市圈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

  • 标签: 哈尔滨 都市圈 城市化 机制
  • 简介:金庸喜欢在文章中玩小把戏.读《笑傲江湖》,一开始是华山派大弟子令狐冲对小师妹岳灵珊一往情深的痴爱,但自洛阳绿竹巷起,另一位姑娘出现,她身份高,本事大,多次救助令狐冲.待这位神秘女子的芳名揭出,你立马就会明白,岳灵珊这姑娘再好,也没戏了,人家任大小姐才是令狐冲的“真命天女”.即使不借助让碍事人物突然死掉的俗套,

  • 标签: 金庸小说 人名 《笑傲江湖》 令狐冲 姑娘
  • 简介:汪曾祺的小说充分展现了散文化特征。他将书画的“空白”艺术化用到小说中,突出表现虚实相生的叙事手法。其小说淡化故事情节,少有前后因果逻辑联系和矛盾冲突,表面杂乱无章,但却内藏叙述秩序。汪曾祺受沈从文的影响和其世俗化的生活经历也是散文化小说的成因。他的散文化小说使小说的审美功能得以重现且呈现出平淡的小说风格。

  • 标签: 汪曾祺 小说 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