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据悉,中国计划近期内投入近5亿元人民币,支持生物芯片的系统研发,并将以国外的工资标准从国外高薪聘请30位各种科学与工程背景的首席科学家,以保证在这一新兴高科技领域取得一定数量的知识产权,为今后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政府将在今后几年中对这一新兴产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还将鼓励科研单位产学研结合,利用金融手段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创办企业。

  • 标签: 生物芯片 中国 科研成果产业化 首席科学家 科学与工程 高科技领域
  • 简介:椭圆曲线密码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密码设备中,比如金融Ic卡和网银usBKey等。虽然椭圆曲线密码具有很高的安全级别,但在密码设备的实现上则很容易受到侧信道攻击。国内外对ECc的侧信道分析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现新的攻击方法和新的防御方法上。本文综述了这些防御措施的安全性与计算效率,并基于椭圆曲线本身具有的丰富的代数特性,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 标签: 椭圆曲线密码 侧信道攻击 密码芯片
  • 简介:作为低中频接收机关键模块之一,多相滤波器在镜像抑制和邻道干扰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性能指标直接影响整个接收链路的灵敏度.本文采用有源RC电路架构设计了一个五阶切比雪夫多相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在100kHz,3dB带宽是220kHz.最大电压增益为63dB,镜像抑制比大于30dB.设计的滤波器完全满足GSM手持设备的要求.

  • 标签: 低中频 多相滤波器 有源RC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
  • 简介:针对筛选特定癌症亚型的特异表达基因,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癌症基因芯片的后综分析方法——运用并改进秩打分算法(RS),对有序基因列表的统计均值取秩并打分.该算法结合常用的“一对多”(OVA)比对方法或“一对一”(OVO)比对方法,在跨平台检测某些白血病亚型特异基因时显得极为有效.6个公开的白血病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白血病亚型间的分子生物信号差异强于芯片系统间的差异.此外,一组儿童白血病亚型(BCR—ABL)的标志基因能够准确预测成人白血病中的该亚型.结果有助于从白血病或其他有着充分研究背景的癌症芯片表达数据中,发现、确认和治疗其亚型.

  • 标签: 寡核苷酸生物芯片 后综分析 秩打分 白血病
  • 简介:本文介绍了自主研发的一种高性能多轴数字伺服控制芯片的系统结构与实现方法。并对组成该芯片系统的核心模块包括控制脉冲输出和光电编码器输入模块的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文中还给出了所实现的核心模块的仿真结果以及所设计的高性能多轴数字伺服控制芯片的应用情况。

  • 标签: 数字伺服 运动控制芯片 独立式运动控制器 FPGA:数控系统
  • 简介:为解决移相全桥电路驱动及相角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数字控制的移相全桥驱动电路.以TPL521为光耦隔离、IR2110为栅极驱动芯片.由DSP产生PWM信号,经过光耦隔离和逻辑电路后送至IR2110进行相角控制.文章对IR2110驱动电路原理进行分析及参数进行设计,对TMS320F28335进行设置并给出部分代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TMS320F28335可产生的不同相角的PWM波形,满足了移相全桥对不同相角控制的要求.

  • 标签: 相角控制 移相全桥 IR2110 TMS320F28335
  • 简介:基于基因芯片技术对心肌钙蛋白(cTnI)基因上的突变进行了分析.针对外显子上的突变特征设计了特异性探针,制备了可以同时检测cTnI基因上第3,5,7,8外显子突变的低密度基因芯片.对每一个外显子,设计了2条5'端标记荧光的寡核苷酸链,一条模拟野生型序列,另一条模拟突变型序列,将二者混合起来模拟杂合子序列.经过实验条件的优化,制作的芯片可以灵敏、特异地检测cTnI基因外显子上的突变.结果表明,该芯片检测突变正配错配区别明显,荧光强度比值符合理论估计(正中碱基错配的信号强度是完全正配信号强度的50%左右).经进一步对芯片优化后,该芯片有望在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研究和诊断中得到应用.

  • 标签: 肥大型心肌病 基因芯片 突变 杂交
  • 简介:nRF2401是Nordic公司推出的单片2.4GHz无线收发一体芯片,只需少量外围元件便可组成射频收发电路,可以方便地使用在无线控制系统中。文章主要介绍在PIC单片机中使用nRF2401收发数据的硬件电路及其PICC语言的详细实现。

  • 标签: NRF2401 PIC单片机 PICC语言
  • 简介:为寻求一种驱动电导率(大于0.02S/m)溶液的新方法,探讨了利用交流电热效应驱动高电导率微流体.根据交流电热效应理论,建立了交流电热粒子诱捕物理模型,利用仿真软件FEMLAB对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并通过实验对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特定的微电极芯片结构和交流电热效应,能驱动流体电导率高达1.53S/m的微流体。实现了在低电势下的粒子诱捕.利用交流电热效应驱动微流体,不仅能够实现对微粒的诱捕,而且输入信号电势低,受微流体影响小,容易与芯片集成.研究结果为设计交流电热效应芯片实验室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交流电热 粒子诱捕 电热效应 数值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