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日本与中国同样是传统的非移民国家并且坚持单一国籍原则,而在入籍制度的设置与实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国入籍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通过分析中日入籍制度的主要内容,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国以启示。

  • 标签: 外国人 国籍 入籍
  • 简介:中日漆艺交流历史悠久,几乎贯穿中日文化交流的整个历史,中国漆艺较早发展成熟,对日本漆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日本积极学习中国漆艺,并在吸纳中国漆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起本民族传统漆艺体系;日本的创新技艺回流中国,丰富了中国既有的漆艺宝库.中日两国的漆文化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中互动发展,对世界漆文化作出了贡献.

  • 标签: 中日 漆艺 交流
  • 简介:冷战结束后,中日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困难,两国在历史、领土等方面的争议和分歧越来越表面化,而由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使更多的人能通过各种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政府的决策带来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两国实力时比发生的变化以及时历史的不同看法导致双方民族主义情绪持续升温,从更高层次上影响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 标签: 中日关系 两国关系 民族主义情绪 冷战 领土 分歧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双边经济贸易日益密切,这是因为中日两国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决定了双方贸易合作的必要性。但在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存在诸多政治的、经济的制约性因素。中日双方正视这些问题,提出妥善的解决办法,将有利于双边经贸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中日 经贸关系 制约因素 合作展望
  • 简介: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大唐文化、律令、典章制度,以及佛教典籍,使得日本文明化的历史进程缩短了千年。中日两国的民间吉神有很多相似之处,是古代日本大量地从中国吸收了民俗文化,并结合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形成的。中日双方交流的范围之广泛,内容之丰富,造成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极为深远。

  • 标签: 中日民间 吉祥民神 民众心理
  • 简介:盂兰盆节在中日两国甚至是整个东亚地区的节日体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反映中日两国民俗以及历史文化的异同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中日两国盂兰盆节日节俗的比较研究,归纳出存在于两国节日习俗中的同质性与差异性,并从节日历史发展过程和文化思想角度对其产生原因做了初步分析。中日两国盂兰盆节日在发展传承、佛教影响和祖先信仰等决定节日特点的方面上,呈现出主体内容的一致性和关联性以及局部的差别性,最终形成了两国相互联系又区别的节俗。

  • 标签: 盂兰盆节 祖先崇拜 中日 佛教
  • 简介:武侠与忍者分别是中国和日本具有代表意义的流行文化之一。两者都是以“武”为主题的文化并都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广袤的自然地理、绵延千年的社会结构与蓬勃的民族宗教是形成中华独特的武侠文化的主要原因。日本在封闭的自然风土、基于共同体的社会结构、固有的山岳信仰再加之来自中国的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忍者文化。将武侠文化与忍者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中国武侠精神的核心在于“义”,支撑“义”的基础来源于中国高度重视伦理道德的国情;日本忍者精神的核心在于“忍”,支撑“忍”的基础来源于日本高度重视审美情感的国情。中日精神追求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文化,也产生了中日不同的国民性格。

  • 标签: 武侠 忍者 差异
  • 简介:中日两国分别于1840年和1853年被迫开国,为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中日两国分别建立了大批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京师大学堂和东京大学的成立,标志着中日两国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标志着两国高等教育新篇章的揭开。

  • 标签: 高等教育 现代化大学 京师大学堂 东京大学 中国 日本
  • 简介:日本是一个由三千多个岛屿构成的国家,国土面积不足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一亿两千万。韩国国土面积为99446平方公里,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45%,人口约4千多万。日韩两国都是在战争废墟上进行重建。然而,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两国经济的发展却成为世界奇迹。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日本已居世界前列,达34107美元,韩国在1994年也已达到8389美元。根据现代研究所表明的“经济发展相关的理论”,教育的迅速普及与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互为因果、密切相关的,这已是世界各国所公认的事实。笔者在对日韩教育的研究中,发现其从7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有关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对建立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有所启发。本文就从两国终身教育体制确立的过程、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法规实施等作一比较,希望对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有所裨益。

  • 标签: 终身教育体制 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学习 法制建设 对我国的启示 教育改革
  • 简介:日本语由于与汉语有着千百年的交流历史,受汉语的影响极深,因而日语与汉语两种语言之间就存在着许多共通的地方,特别是汉字、词汇的使用相似之处极多。这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既会因容易掌握大量词汇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学习者想当然的“望文生义”、“望文生音”,造成许多误用。尤其是成年人接受再教育的学生或日本语学校的学生,

  • 标签: 日本语 语义对照 成人教育 歧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