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敦煌莫高窟彩塑构成了石窟艺术的主体,壁画是围绕彩塑的延伸。但彩塑造像题材单一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这些成为了彩塑研究成果较少的客观因素。彩塑研究的起步是伴随着内容总录和图版资料的整理公布逐渐展开的,起步虽比敦煌文书和敦煌壁画研究晚,但发展迅速,成果也涉及彩塑研究各个领域,研究敦煌彩塑对于更深入理解莫高窟艺术发展规律和透析社会文化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莫高窟彩塑 造像特征 艺术风格
  • 简介:当代西部作家冯玉雷的《敦煌遗书》属于"当代敦煌文学文本",这个名称一方面从时间上和敦煌出土的古代文学文本有所区别;另一方面,在叙事方式上也区别于古代文本。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探讨《敦煌遗书》的独特叙事方式。一是叙事手法:用杂糅法叙述历史和神秘幻象;二是叙事视角:对传统观念的颠覆性。通过分析其叙事方式进而认识该文本叙事内容上的包容性。

  • 标签: 当代敦煌文学文本 《敦煌遗书》 叙事
  • 简介:通过对敦煌莫高窟装饰图案的研究现状作较为全面的梳理,发现学界在此领域所运用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主要有四种:考古类型学、社会学、艺术学和宗教学。在论述此四种研究方法的价值基础上,根据各方法的优劣,提出运用交叉学科及心理学、人类行为学等新方法对莫高窟装饰图案进行再探索。

  • 标签: 莫高窟 装饰图案 艺术研究
  • 简介:敦煌本《孔子家语》有英藏和俄藏两件残卷,编号分别为S.1981和Дх.10464,对于研究《孔子家语》早期面貌以及校勘今本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价值意义。文章拟将学界对敦煌本《孔子家语》发现以来的相关研究作一述评,并做出更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 标签: 敦煌本 孔子家语 英藏 俄藏
  • 简介:本文论述敦煌卷子P.2555中所录数十首诗为敦煌使吐蕃使所作,并非一般所认为的是被吐蕃所俘的敦煌人所作。诗中描述了吐蕃占领区的山川风物和风土人情,填补了文献的空白。诗还写及作者的思乡怀友之情。本文对敦煌使者出使及被拘禁情况,以及诗作内容,都作了详细论述。由于诗产生于吐蕃占领区,又为唐人佚诗,所以极为珍贵。总之,使蕃诗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了解唐代青海境内情况的珍贵资料。

  • 标签: 诗歌 使者 敦煌 土蕃
  • 简介: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以佛经内容为题材的说唱文学,“变”指“经变”,佛教用语。敦煌变文首次揭开神秘的面纱是在1899年,学者在敦煌千佛洞佛经中发现了大量唐代变文钞本。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敦煌变文的校勘整理、词语考释和词典编纂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校勘整理为词汇研究的首要工作,而词典的编篡又是以词语考释为基础的。以敦煌变文词汇为研究对象的各种专著和论文成果层出不穷,研究内容不断加深,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也日益多样化。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者们去克服,以提升敦煌变文研究的水平和层次。

  • 标签: 敦煌变文 词汇研究 综述
  • 简介:以往对敦煌吐鲁番史籍写本诸方面的研究,多从文献学方面入手,对科举与史学关系关注不够。科举考试作为一种官方行为,其引领作用不容忽视。敦煌吐鲁番正史文书及其存佚差异,与当时的史学风气、朝廷试史政策互为因果。据统计,敦煌吐鲁番文书中有《史记》一件、《汉书》十二件、《三国志》六件、《晋书》三件等四部正史残卷。而《史》《汉》数量差异,无《东观汉记》《后汉书》的原因,当与隋唐时期抑马扬班的史学风气、朝廷重史传统、"三史"的演变及唐代政治形势密切相关。

  • 标签: 敦煌吐鲁番文书 史籍残卷 史学考试 唐代
  • 简介:敦煌写本S.2607+S.9931卷末有一首残曲《伤蛇曲子》。这首曲子是唐代说唱文学中的一篇插词。随珠是先秦流传的一种宝物,后来在民间传说中逐渐形成了随侯救治伤蛇、伤蛇衔珠报恩的故事。这则故事经过长期的流传,形成了固定的类型和多样的情节,影响了历代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学,并反映出施恩必报的民间观念。

  • 标签: 伤蛇曲子 随侯明月 施恩必报
  • 简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甘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是多民族和谐发展的示范区,要扶持壮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支持敦煌艺术、麦积山石窟艺术等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开发,做大做强以《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为代表的歌舞、影视、戏剧、动漫文化品牌,培育《读者》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本人在参与创作动漫电影剧本《飞天》的过程中,了解到敦煌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也深刻感觉到,将现代艺术表现手段与经典文化有机结合,是打造"动漫文化品牌"的有效途径之一。

  • 标签: 敦煌艺术 文化产业 动漫文化品牌 现代艺术表现手段
  • 简介:前辈学者对敦煌世家大族的研究论文较多,可以说,关于敦煌大族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在敦煌地区,世家大族信奉佛教,凭借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佛教界独占鳌头,其中,敦煌索氏被称为“龙沙鼎族”,地位显赫、名人辈出,影响深远。他们在敦煌佛教界也同样颇有势力,这是他们在世俗社会中势力的补充,可以作为敦煌世家大族佛教界的代表。

  • 标签: 敦煌 索氏家族 社会教化
  • 简介: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敦煌莫高窟则是世界佛教艺术宝库,是丝绸之路沿线佛教信众崇拜和巡礼的重要对象。元代山西晋宁路和冀宁路的僧人信众不远数千里频繁巡礼莫高窟,晋宁路绛州白台寺僧人守朗以及众多施主还参与到了敦煌的重大佛事活动中,这不仅体现出佛教圣地敦煌以及莫高窟在山西佛教徒心中的崇高地位,也展现了元代丝绸之路上热络的佛教交流景象。

  • 标签: 元代 敦煌 山西 佛教交流
  • 简介:冯玉雷的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学术价值的文化小说.作者怀着对敦煌文化的敬畏,精心构建了敦煌这一巨大的文化意象,发掘出沙洲驼队这一独特的历史存在,对敦煌文化的博大宽容和西部精神进行了精到而透彻的阐释.本文认为小说的成功取决于作者宽广的胸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其对历史文化、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和他对六千大地上芸芸众生的悲悯情怀.

  • 标签: 敦煌 文化小说 存在 西部精神 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