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发泡聚苯乙烯(EPS)因其优越的使用性能及易成型、价格低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但使用后的EPS制品大量被废弃,造成了众所周知的“白色污染”,如何回收处理并利用EPS废料,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同题之一。通过引用近期多篇文献,回顾了国内发泡聚苯乙烯资源化综合回收利用中水性化改性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特别是接枝,磺化、胺化取代等方面的重要应用。

  • 标签: 废旧聚苯乙烯 水性化改性 综合利用
  • 简介:实验了一种测试食品级丁苯橡胶干胶中残留苯乙烯的新方法,该方法使用二硫化碳作溶剂,将干胶溶解后,用甲醇凝聚溶于二硫化碳中的丁苯橡胶及聚合物,有效地分离苯乙烯单体和丁苯橡胶,以α-甲基苯乙烯做内标物,用FFAP毛细管柱对二硫化碳中的有机单体进行色谱分离,用内标法计算残留苯乙烯的含量。

  • 标签: 丁苯橡胶 残留苯乙烯 色谱 实验 分析
  • 简介:采用月桂酸与二乙醇胺为原料(n(月桂酸):n(二乙醇胺)=1:2)合成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醇酰胺.通过GC-MS检测月桂酸二乙醇酰胺在反应体系中的百分含量,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质量分数的影响,分析了反应过程中体系的折光率的变化,对反应产物进行性能测试,并将其和国家标准GB/T15046—94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常压下合成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170~180℃,反应时间2~3h,所得产品性能符合GB/T15046—94,考察体系折光率可以判定反应大致进程.

  • 标签: 月桂酸二乙醇酰胺 GC-MS 合成 性能
  • 简介: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以扣除酸值后的皂化值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反应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合成油酸三乙醇胺皂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和三乙醇胺配比为1.2∶1(mol/mol)、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3h时,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中油酸三乙醇胺皂化物的含量最多。利用合成的油酸三乙醇胺皂化物调配成的水基润滑油符合相关要求。

  • 标签: 油酸三乙醇胺 皂化值 酸值 反应配比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 简介: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荔枝核,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荔枝核萃取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超临界CO2萃取荔枝核的萃取率为5.47%,GC—MS鉴定出32种化合物,主要为甾醇类、萜类、不饱和脂肪酸、棕榈酸、脂肪酸酯、芳香醇,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38.8%,26.4%,8.60%,7.54%,8.44%,6.11%.和无夹带剂相比,夹带剂无水乙醇可以提高荔枝核的超临界萃取率.

  • 标签: 荔枝核 无水乙醇 超临界CO2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SiO2修饰的碳纳米管(SiO2-CNTs)为载体材料,利用微波辅助加热化学还原方法制备Pt/SiO2-CNTs电催化剂。然后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散射谱仪对Pt/SiO2-CNTs电催化剂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在酸性介质中,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t/SiO2-C电催化剂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与商用催化剂PtRu/C电催化剂相比,在相同催化剂载量和实验条件下,Pt/SiO2-CNTs电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抗CO中毒能力。

  • 标签: 二氧化硅 电催化剂 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