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运动训练时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迅速加快的重要因素是骨骼肌中酶的存在,通过综述酶的化学特点、作用机理、酶促反应特点,以及酶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帮助教练员;住确理解运动训练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生物学机制,进而更科学地制订训练计划。

  • 标签: 骨骼肌 酶促反应 运动能力
  • 简介: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法对参加广场舞锻炼的经后女性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衡能力进行对照分析,观察广场舞运动对绝经后女性平衡能力的影响.

  • 标签: 广场舞 绝经 妇女 平衡能力
  • 简介:无氧代谢供能系统包括磷酸原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运动员进行短时间、大强度剧烈运动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无氧代谢供能系统磷酸原供能系统输出功率最大,是速度、力量项目运动员运动时的主要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供能高峰维持1mm左右,直接影响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素质。

  • 标签: 无氧代谢 能量 运动能力
  • 简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生理学和训练学两个方面阐述协调能力的概念,结合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本质特征,武术套路的内容、运动特点和运动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得出协调能力在武术套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协调能力在这一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提出应该注重协调能力在武术套路中的平衡能力、反应能力、空间定向能力、专门感觉能力和时间感知觉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竞技水平。

  • 标签: 协调能力 武术套路 作用 培养
  • 简介:攻击方运马至2·9或8·9位置上(对方底马前一格位置),通过弃车或弃兵(卒)逼对方落士,再回马挂角,从而将死对方的杀法,称为白马现蹄杀法,也称"金钩挂玉"、"弃车挂玉"、"回马金枪"。

  • 标签: 杀法 马现 金枪 四三二一 参考答案 红方
  • 简介:合理的营养保证神经、激素和酶的调节过程,运动时能使机体的各种代谢得以顺利进行,并可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促进运动后的体力恢复,更有利于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文章通过阐述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对健康和运动能力及对竞技运动的影响。提出运动员、教练员及领导通过提高营养知识水平,加强营养知识宣传,在饮食方面做到科学、合理的搭配营养;结合不同运动项目,总结出符合运动员各类不同项目所需要的营养膳食结构,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延长运动寿命,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运动员 营养素 膳食营养 运动能力
  • 简介:第一局天地重炮红先胜第二局踏雪寻梅红先胜第三局车作苦饵红先胜第四局兵勇车烈红先胜第五局海底捞月红先胜第六局顺手牵羊红先胜攻击方车马一线把时方将(帅)穿在中间,进而车定将、马跳将或马定将、车杀将的杀法,称为柳穿鱼杀法。该杀法因状如柳枝穿过鱼心而得名,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下柳穿鱼杀法的雄壮表演。

  • 标签: 杀法 柳穿鱼 踏雪寻梅 线把 参考答案 兵勇
  • 简介:对中国女排在第12届女子排球世界杯赛中11场共37局比赛的攻防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并从定性和定量角度探讨其在比赛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研究认为:中国女排在本届世界杯赛中各项攻防技术均表现出较高的水准,整体实力较为突出,但与其它球队尤其是与强队相比,仍存在进攻结构缺乏合理性,进攻点过于单一;拦防效果不够理想,失误较多;一传到位次数较少;传球组织进攻过于集中等不足。建议:中国女排应进一步加强对各项攻防技术的打磨,努力向全攻全守、攻守均衡的现代高水平竞技排球发展主流靠拢,不断提高球队的整体攻防实力。

  • 标签: 竞赛与训练 攻防能力 排球 中国女排 第12届女子排球世界杯赛
  • 简介:该文分析了动手能力在社会体育专业中的现实价值,探讨了设置多维度、多层面的课堂教学实践锻炼内容,培养专业人才;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运用多元化的见习形式,增加社会适应性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打造多样化毕业实习模式等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途径,从课堂教学、见习、实习三个角度总结了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管理方式,为更好地培养该专业学生动手能力服务。

  • 标签: 社会体育专业 动手能力 培养 管理
  • 简介: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沈阳体育学院学生乒乓球裁判员以及乒乓球教师进行了解与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对不足之处做出对策研究,从而提升沈阳体育学院学生乒乓球裁判员的裁判能力,以便更加适应社会所需.

  • 标签: 乒乓球 裁判能力 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身体成分、男性运动负荷试验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81例华东交通大学教职工,进行身体成分、运动能力、骨密度测试。计算和对比分析BMI、体脂肪率、每分最大摄氧量、运动能力及骨密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身体成分的变化主要表现为BMI、体脂肪率逐渐递增长趋势;每分最大摄氧量与骨密度T值差异不具有显著性;骨密度和运动能力在20~25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在41~45岁年龄段呈现出下降现象。身体成分、运动能力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骨密度T值有明显的年龄段变化趋势和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能是由于身体成分和运动能力的不同而造成的。

  • 标签: 成年男性 身体成分 运动能力 骨密度 相关性
  • 简介:职业能力培养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民族地区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结构要素、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与之相应的培养途径与方法:全面增强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意识,拓展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途径,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以期为民族地区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 标签: 民族地区 体育专业大学生 职业能力 培养
  • 简介:我国社会体育发展迅速,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探索,符合社会需求。当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专业特色不明显;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充足,但质量不高;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的学时、学分很高,但是质量不高,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作用有限;课外实践活动少,社会公益严重活动不足等。建议在专业方向上要完善课程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见习与实习方面开拓实习渠道,使实习类型多元化;完善体育行业资格培训,打造特色。

  • 标签: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实践能力 对策
  • 简介:21世纪初期,随着核心力量的提出,有关核心力量的大量研究文章层出不穷,核心力量虽然作为一种新型的力量素质训练出现,但是在不同运动项目中体现了出了大同小异的作用。对于核心部位的界定,不同研究人员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而对于核心力量训练的生理机制也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很多人根据诸多微不足道的不同点,在核心力量训练上大做文章,导致了很多重复研究的出现。

  • 标签: 力量训练 实效性研究 素质训练 运动项目 生理机制 投掷项目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年龄男女间不同身体质量指数间平衡能力的差异。方法:使用平衡仪研究不同年龄男女平衡能力及身体质量指数,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男女间平衡能力的差异,并分析不同体重组平衡能力的差异。结果:女性平衡能力强于男性;本体感觉系数和平衡指数随年龄增大而减弱;与体重适当组相比,超重组与肥胖组本体感觉系数均下降,肥胖组平衡指数下降;平衡指数与身体质量指数成反比。结论:正常健康男女各年龄层平衡能力存在差异,女性平衡能力强于男性,平衡能力随年龄增大而减弱;肥胖导致平衡能力下降。

  • 标签: 平衡能力 性别 年龄 身体质量指数
  • 简介:本文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社会学因素的研究,旨在提高社会各界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为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 标签: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武术教学 创新能力 研究生 社会学因素
  • 简介:采用ERP技术考察身体锻炼对中老年人空间定向能力的影响。天津市天塔街社区的中老年参与者26人(锻炼者与非锻炼者各13人)参与了实验。结果显示,在完成心理旋转任务时,锻炼组反应时为1116.877±258.821ms,非锻炼组反应时为1334.026±275.390ms,两组别反应时差异可靠,t=-2.072,P=0.049。脑电方面,中央点Cz上,锻炼组P3波幅为4.011±1.247μV,非锻炼组P3波幅为2.966±1.709μV;在顶点Pz上,锻炼组P3波幅为4.666±1.799μV,非锻炼组P3波幅为3.225±1.848μV。混合设计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别的P3波幅差异可靠,F(1,24)=5.155,P=0.032,partialη2=0.177,两电极点上P3波幅的差异不可靠,F(1,24)=1.632,P〉0.05,电极点和组别之间交互作用不可靠,F(1,24)=0.305,P〉0.05。综上,锻炼者较非锻炼者在完成空间定向任务时反应更快,P3波幅更大,能够动员更多的神经元同步兴奋。这提示,身体锻炼可以改善中老年人的脑功能,在认知加工时,认知加工资源动员程度更高。

  • 标签: 身体锻炼 中老年人 空间定向能力 P300
  • 简介:观察短期冲刺间歇训练对运动员运动中肌氧含量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将30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EG,n=15名)和对照组(CG,n=15名)。CG运动员正常训练,EG在正常训练基础上每周进行2次冲刺间歇训练,实验周期为4周。分别于实验前后利用递增负荷实验测定有氧运动能力;30sWingate实验测定无氧运动能力;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IRS)监测高强度间歇运动实验中(反复5次30sWingate实验,间歇期4min)股外侧肌氧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实验后,组内与实验前比较,EG受试者递增负荷实验时的最大摄氧量和最大有氧功率升高(P〈0.05),1次Wingate实验时的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增加(P〈0.05),间歇运动实验中氧合血红蛋白和氧合肌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肌红蛋白以及组织氧合指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均显著性升高(P〈0.05),血红蛋白总量无显著性改变(P〉0.05);CG受试者所有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果表明:短期冲刺间歇训练改善了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运动能力以及间歇运动时外周骨骼肌的摄氧能力

  • 标签: 运动生理学 冲刺间歇训练 肌氧含量 运动能力 近红外光谱术 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
  • 简介: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中国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联性。方法:系统地检索PubMed、EMbase、CNKI、CBM、VIP、WanFangdata中有关ACEI/D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运动员运动能力关联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5年8月1日。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病例—对照研究(含17个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ACEI/D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联性在所有基因模型比较中均无统计学意义。根据不同运动类型进行亚组分析显示,ACE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与力量型、耐力型运动能力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与游泳类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果稳定性较好,漏斗图结果显示各基因模型比较均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ACE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与中国力量型运动员运动能力呈正相关,与耐力型运动能力呈负相关,与游泳类运动能力不相关。

  • 标签: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多态性 运动能力 中国人群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