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解偶联蛋白3是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转运蛋白,研究证实解偶联蛋白3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线粒体活性生成及脂肪代谢等有关。就解偶联蛋白3的结构、分布、表达调控及其介导的线粒体活性生成等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解偶联蛋白3 线粒体 活性氧
  • 简介:<正>一、无阈概念的产生远在本世纪初,Douglas及其同事发现,在一定强度范围内运动时,血乳酸可保持在安静时水平而无变化。当运动强度超过一定水平时,血乳酸浓度增加。他们还观察到,随着血乳酸的增加,血液的CO2结合力(主要是HCO3-浓度)下降,呼吸系统受到刺激,CO2呼出量增加。Hill等,于1924年提出一个假说:肌肉运动时乳酸增加,是因为不能满足收缩的肌肉产能需要。于是将能量代谢形式分为有氧代谢和无代谢两种。1964年美国Wasserman和Mclroy第一个用无阈AT(Anaerobicthreshold)术语来描述由于运动引起乳酸增加所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的发作。几乎与此同时,德国Hollmann也提出了无阈的概念。从此,无阈这一概念被欧洲、美洲等地学者采用。

  • 标签: 血乳酸浓度 无氧阈 运动强度 无氧代谢 运动员 最大吸氧量
  • 简介:目的:补充壳聚糖6周,观察力竭游泳后小鼠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水平及ATP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壳聚糖保护红细胞膜、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的作用。方法:KM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力竭组、药物组。药物组灌服壳聚糖6周后与力竭组进行力竭游泳实验,记录游泳至力竭时间,并测定红细胞膜MDA含量、SOD、GPH-Px、ATP酶的活性。结果:小鼠力竭游泳后红细胞膜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下降,ATP酶的活性下降;而药物组力竭运动后红细胞膜MDA含量显著低于力竭组,SOD及ATP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力竭组,GSH-Px活性与力竭组相比有升高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补充壳聚糖可延长小鼠游泳至力竭时间。结论:补充壳聚糖能明显减缓力竭运动导致的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维持红细胞膜ATP酶的活性

  • 标签: 壳聚糖 力竭运动 红细胞膜 脂质过氧化 ATP酶 小鼠
  • 简介:对20名中日竞走运动员在多巴高原训练基地训练期间进行了训练后血清GOT,GPT,CPK的测试。对其结果研究发现:(1)平原运动员初到高原训练时,由于受到高原缺氧影响,CPK明显上升,男、女分别比上高原前增加142.4IU/L、44.2IU/L(P<0.05),而GOT,GPT变化不明显。(2)高原训练期间血清GOT,GPT与训练负荷呈正相关,且CPK活性对运动强度的刺激更为敏感。(3)运动后血清酶活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承受情况,因此,从运动后血清酶活性变化对运动后机能状况评定及训练负荷安排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血清酶 高原训练 运动负荷
  • 简介:<正>众所周知,Vo2max(最大吸氧量)是反映最大有氧能力的有效指标。但在一个运动员Vo2max所限定的项目内,怎样才能提高他们的专项成绩,除了与Vo2max有关外,还与长时间更有效的利用的能力有关,即与最大有氧利用率有关。也就是指在没有血乳酸激剧堆积时,运动中的实际耗量占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数(Vo2max%)。(Costill科斯蒂尔)在1976年对马拉松项目的两名世界冠军和一名优秀运动员进行测定,测出他们在最好成绩下的Vo2max和Vo2max%。从材料中可看出两名世界冠军的Vo2max都没有另一名优秀运动

  • 标签: 最大吸氧量 有氧耐力训练 血乳酸水平 游泳运动员 无氧阈 优秀运动员
  • 简介:一、前言今天的竞技体育水平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运动天赋,才有可能在今后的比赛中有所成就。由于培养一名优秀的运动员要花费八至十年的时间,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培养更多的冠军,是现今竞技体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把握好科学选材的关口,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竞技游泳作为竞技体育的一个大项,不可避免的也同样面临着科学选材问题。国家游泳队前总教练陈运鹏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漂、浮、轻、粘水感选材四要素,从而为竞技游泳水感选材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方向。

  • 标签: 优秀运动员 竞技游泳 竞技体育 灵活性 掌指关节 选材指标
  • 简介:采用资料法和文献法,对运动诱导的细胞因子分泌,尤其是IL-6和粒细胞及其他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其生物学功能和影响进行了梳理,探讨运动性免疫抑制与长期大强度运动的URTI发病率增加是否相关,为在运动训练中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发生和预防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撑.

  • 标签: 运动 细胞因子 诱导 运动应答 IL-6 生物学作用
  • 简介:越野滑雪运动的成绩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水平相关.本文讨论了臂腿并用的越野滑雪比赛对的摄入、运输和利用的特殊要求.文章还从生理学角度进一步阐述了受耐力训练影响较大的肌肉、循环系统以及与的运输和利用有关的指标,诸如血容量、血红蛋白、毛细血管密度、有氧氧化酶及动静脉差等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越野滑雪 有氧氧化 耐力训练 有氧能力 无氧供能 动静脉氧差
  • 简介:<正>人体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骨骼肌(以下简称肌肉)活动的结果。肌肉的活动,正像其他物体的运动一样,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肌肉活动时能量的来源与供应情况,直接影响着肌肉活动,从而也影响着人体的运动。因此,肌肉活动的能源问题,便成为人体运动生理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并引起了许多学者进行研究的兴趣。美国R·Margaria,瑞

  • 标签: 肌肉活动 无氧代谢能力 最大吸氧量 乳酸能 有氧代谢能力 神经系统
  • 简介:对大块肌肉群和多个关节进行训练的动作(如深蹲和杠铃卧推)或自由重量训练会对肌肉持续地产生阻力,但运动员能够在锻炼动作快结束时施加更多的反作用力。很多运动员在做这些动作时,会在锻炼动作的结尾阶段使用弹力带来增加阻力。挪威松恩·菲尤拉讷大学学院的运动生理学家发现,与传统的、

  • 标签: 肌肉群 弹力 活性 运动员 反作用力 生理学家
  • 简介:跑的动作幅度与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等素质有直接关系,增加作用力的距离,尤其是髋关节的灵活性直接影响跑时两大腿的幅度。研究表明,在跑的过程中两大腿的夹角加大4~5。,步幅可增加6~12厘米。加强柔韧性与灵活性训练,不但能有助于技术的改进,进而提高成绩,还可以减少运动损伤。

  • 标签: 关节灵活性 训练方法 柔韧性 下肢 动作幅度 运动损伤
  • 简介:肌肉的强烈收缩将导致疲劳,肌肉在疲劳状态下工作能力下降,并容易导致损伤,因而能否有效评价疲劳对监控运动负荷以及避免肌肉损伤具有重要意义。肌电指标是传统的评定肌肉疲劳的方法,在训练状态下不易获得,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无损的可以遥测组织含量的方法,由于含量下降可能与肌肉疲劳的发生相关,因而监测肌含量的下降程度可能是评定肌肉疲劳的新方法。

  • 标签: 肌肉氧含量 肌肉疲劳 近红外光谱技术 肌电图 运动生物化学
  • 简介:本文的研究旨在确定使用功率自行车法测无功时,适用于中国少年男子的最适负荷,并探讨少青时期无能力的年龄特点。受试者为48名10—15岁健康、无专项运动训练的男子,用多级负荷,在Monark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无功测试,以确定出最适负荷。利用统计学方法,推导出确定最适负荷的负荷——体重回归方程,并做出了重复性试验。

  • 标签: 受试者 无氧功 无氧工作能力 无氧能力 少年男子 多级负荷
  • 简介:本研究目的主要探索采用跑步经济性测量相关指标基于乔治预测法评估最大摄量((V)O2max)的可靠性.研究思路通过Bland-Altman方法来比较(V)O2max乔治预测法和实验室测试法的一致性.研究对象选择8名受过良好中长跑训练的运动系学生,受试者的基本情况:年龄(21.50±0.53)岁、身高(172.2±3.89)cm、体重(63.2±3.72)kg.第一天测试(V)O2max,隔日在跑台以次最大强度下测试跑步经济性相关指标(摄量、心率、体重等).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乔治预测法估算获得8名受试者的(V)O2max值比实验测试值略高,但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306(0.05),8个差值均位于95%一致性界限以内.研究结论认为,(V)O2max乔治预测法和实验室测试法一致性较好,采用跑步经济性测量相关指标基于乔治预测法测量评估(V)O2max比较可靠,评估结果可以达到实验室测试法的效果.

  • 标签: 跑步经济性 最大摄氧量 乔治预测法 可靠性
  • 简介:为探讨不同水平女子拳击运动员无代谢能力特征及其差异,对24名女子拳击运动员进行30s无功测试(采用Monark839E功率自行车),并测定其运动后即刻、3min、5min、7min的心率和血乳酸。研究发现高水平运动员经过系统专业训练后,其机体的无代谢能力明显优于低水平运动员;恢复期高水平组运动员心率恢复较快是运动员经多年系统训练对运动适应的重要表现;高水平和中等水平运动员机体乳酸缓冲系统和消除系统机能好,无代谢恢复能力较强。

  • 标签: 女子拳击 无氧代谢 无氧功 血乳酸 心率
  • 简介:在对运动员的培养和训练过程中,必须注意和解决以下几个基本任务:(1)对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等活动的安排方面,要考虑到他们的性别、年龄、技术和专项水平的特点.(2)制定一个训练和比赛等活动的日程表.(3)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4)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运动训练水平.

  • 标签: 最大摄氧量 运动训练水平 个人特点 训练过程 训练强度 训练计划
  • 简介:研究招募在18-23岁的在校大学生115名(21±1.5岁),其中,66名男生与49名女生。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方程模型,优化并选取立定跳远(m)、性别(男性=1,女性=2)、肺活量体重分数、身高体重分数、年龄(岁)、锻炼指数等参数指标;R=0.865,R2=0.747,标准估计误差(SEE)=5.226ml/kg/min,并通过回代检验与交叉效度检验。结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水平,建议开展进一步的外推验证研究。

  • 标签: 体质 身体活动 最大摄氧量 模型
  • 简介:新近有关运动疲劳时肌肉细胞和亚细胞机制的研究表明,细胞内pH下降是产生肌肉疲劳特征的重要因素.细胞内pH的下降能引起最大收缩力下降,收缩和舒张期延长,最大缩短速度下降以及最大收缩力和最大缩短速度同时下降所导致最大功率下降.

  • 标签: 运动性肌肉疲劳 肌肉收缩 细胞pH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准备活动对大学生运动员无功率输出是否有影响。方法:采用MONARK894E无功率自行车和HUR测力台对12名大学生运动员进行三次测试(间隔1周),每次安排不同的准备活动,分别测试运动员30s蹬车及纵跳的无能力。结果:慢跑加牵拉运动的混合式准备活动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员无输出的能力,而单纯牵拉运动效果不显著。结论:混合式准备活动,相对来说对发挥人体无能力的效果更好。

  • 标签: 准备活动 无氧能力 wingate无氧测试 最大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