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作者对腭裂术后病人进行了长时间的语音康复训练。在这一过程中,运用语图分析等实验手段分析了腭裂语的元音,辅音,共振峰的残缺,鼻音的干扰,及其他由代偿引起的问题。归纳出了腭裂语的典型声学表现。同时,还分析了病人语音矫治的过程,研究腭裂语音康复的规律,矫治的重点所在,以及矫治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语音矫治 腭裂语 语图分析 声学表现
  • 简介:本文总结了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实验20年的成绩,认为这一实验成绩突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语文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于有人主张降低拼音教学的要求表示了不同意见.认为今日语文教育应该结合信息处理的要求,重视以词为单位的拼音教学.加强拼音教学,是时代的要求.

  • 标签: 汉语教学 汉语教学改革 拼音教学
  • 简介:上古群母字部价在中古以前擦化,部价在中古以后清化,这是音韵学常识。但为什么这么变,却是以前没有问过的问题。本文以实验语音学、类型学为工具来解答这个问题。并连带着处理浊声清化、浊擦音、日母元音值等问题。本文提倡的汉语实验音韵学以普遍音变现象为考察对象,从物理、生理、心理学中的普遍原理来探索发生在汉语中的普遍音变的条件。而什么是普遍音变则是从共时类型学和反复发生的历史音变来确定的。

  • 标签: 实验音韵学 普遍音变 音变顺序 群母 日母 浊声
  • 简介:本文通过两个行为实验,考察了无语境条件下,汉语反身代词"自己"回指的认知加工方式.实验一采用语句选择(sentencegating)作业,考察了被试利用韵律信息确定反身代词"自己"回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听着很难利用韵律信息确定反身代词"自己"的回指;实验二利用跨通道启动(cross-modalpriming)和词汇命名作业,考察了被试对反身代词"自己"的认知加工,结果表明当目标词和小主语有关时,反身代词"自己"对目标项的启动效应要大于目标词和大主语有关,表现出"局部约束"(localbinding),这与约束理论的A原则是符合的,而与汉语反身代词的"长距离回指"现象相矛盾.

  • 标签: 约束原则 反身代词 局部约束 长距离约束 回指 汉语
  • 简介:<正>壹引言吴语中众多的单字调类和复杂的声调连读模式始终吸引着吴语研究者。苏州话是吴涛的典型代表之一。最早通过方言调查记录苏州话声调调值的是赵元任先生,他1928年发表的《现代吴语的研究》记录了苏州话单字调调值。以后几十年陆续有人探讨苏州话声调问题。近几年关于苏州话双字组、三字组声调现象的讨论使苏州话声调研究大大向前发展

  • 标签: 调位 苏州话 声调曲线 动态范围 字调 调型
  • 简介:本文主要讨论藏语拉萨话动词的体貌范畴以及句法标记.然而,藏语体貌范畴总是与示证性和自我中心趋向范畴共享形式标记.藏语示证性评估说话人所出示的证据,自我中心趋向表明说话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特征.因此,本文同时描述了藏语拉萨话的体貌类型、示证类型、自我中心趋向类型,以及它们的句法形式.拉萨话有9类动词体,分别是:将行体、即行体、待行体、实现体、持续体、结果体、方过体、已行体、与境体;4类示证性,分别是自知示证、亲知示证、新知示证和推知示证.自我中心范畴表现为动作趋向自我还是趋向他人,或者说话人获益还是受损等等.另外,本文还讨论了句法上动词体与人称、意愿、情态以及时空认知的相互制约关系.

  • 标签: 藏语 说话人 动词体 句法形式 持续体 形式标记
  • 简介:<正>一门科学的建立、进步和发展,跟所采用的方法密切相关。语言风格学的建立、进步和发展,也离不开方法的运用和方法论的研究。语言风格学的方法论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哲学方法论。语言风格是人际交往中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历史上的一些研究者对语言风格的主观主义的、印象主义的分析和评价,之所以很玄虚,很浮华,就是因为在哲学方法论上缺少唯物辩证法的精神,没有把语言风格研究建立在扎实的语言物质因

  • 标签: 语言风格学 实验法 基本方法 风格手段 风格要素 言语格调
  • 简介: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一、“繁→简→繁”转换实验;二、统计数据和疑难字集;三、“繁2≠繁1”类析;四、讨论和建议。二、三部分是本文的重心所在,其中1924字“简繁转换疑难字集”及相关的分析研究,对提高电子文本“繁→简→繁”转换的可靠性、保真度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电子文本 古籍 简体 繁体 特字 转换
  • 简介:古汉语的句子中心动词与其宾语之后,仍有一个句法位置,可以容纳另外一个谓词性成分,这包括形容词,不及物动词、介词短语、时间词、数量词,“如”字修饰语等。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句法位置慢慢地消失了,用于其中的谓词性成分发生了重要的语序变化,由此而给汉语的句法结构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讨论这种变化对促使量词语法化的作用。

  • 标签: 中心动词 谓词性成分 语法化 介词短语 数量结构 宾语位置
  • 简介:<正>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原名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成立于1956年,是根据国务院提出编写《现代汉语词典》的任务而创建的。最早是1955年10月《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决议》:“建议中国科学院会同有关部门聘请专家五人至七人,组成词典计划委员会。委员会的任务是;(1)调查现有辞书机构的人员、资料和工作情况,作出合理改组的建议;(2)拟订《现代汉语词典》的详细编纂计划;(3)拟订其他种类的词典的计划要点,并作出由何处负责编辑的建议。”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则正式提出“为了帮助普通话的教学,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应在1958年编好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中型的《现代汉语词典》。”词典编辑由当时的中国大辞典编纂

  • 标签: 词典编辑 现代汉语词典 语言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推广普通话
  • 简介:庆祝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10周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20周年、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成立10周年座谈会暨第四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于2004年10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袁贵仁在会上作了讲话。

  • 标签: 普通话水平测试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 中国 语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