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本书作为“剑桥语言学研究丛书”,1997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正文390页,另加各种附页56页,篇幅不小。本书有几方面的理由值得评介,首先是这门学科“历史语言学”值得介绍,其次是作者罗杰·有点特别,此书因而写得与众不同。

  • 标签: 历史语言学 语言演变 剑桥大学出版社 述评 语言学研究 正文
  • 简介:传统音乐学总是将音乐包裹在繁复的专业术语中,严谨而详尽地对音乐分析进行研究。1975年,加拿大音乐学家纳蒂(Jear-JacquesNattiez)将符号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引入音乐研究,开始了对音乐学方法论、认识论的新探讨。在这数十年间,音乐符号学自身也不断发展变化,不同传统、不同学派互相碰撞,并且随着符号学的发展不断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

  • 标签: 音乐符号 符号学 音乐学家 1975年 专业术语 音乐分析
  • 简介:摘要演奏李斯《彼得克十四行诗》这首钢琴作品,掌握它的文学内涵和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要准确的揭示作者的内心情感,引起共鸣,就要求对作品理解透彻。本文针对这首作品的文学背景揭示彼特拉克诗歌原文情感与李斯特作品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作品的认识。

  • 标签: 李斯特 彼得拉克十四行诗 创作 诗歌
  • 简介:运用连锁的语句形式,表述三种以上事物或情境之间的“链式反应”,关系,叫“连锁”。①“知识点”凝“知识链”“知识链”结“知识网”,“知识网”聚“知识点”。(《青年文摘》1986.1)②头版就有人联想到是要闻版,要闻版登的就是要事,要事就有政治性,有政治性的文章就要登头版。(《读书》1986.6)。

  • 标签: 连锁 《青年文摘》 语句形式 链式反应 《读书》 知识网
  • 简介:村上春树有一本有趣的书,名为《夜半蜘蛛猴》。书中说到猴子善于模仿,而作者笔下的这个小猴子更是个模仿精灵、模仿狂,处处模仿“我”的行为,甚至包括写作。猴子的表兄弟——人,也是模仿狂。不同之处只在于,猴子为模仿而模仿,或是为自娱而模仿,而人的模仿,是为某种目的而模仿,为表达某种意义而模仿。此模仿可称为表演。表演,必定是符号行为——为了传达意义而“摆弄”自己的身体。

  • 标签: 表演 符号学 符号行为 村上春树 模仿 猴子
  • 简介:建筑是否会发出声音?《建筑的声音:聆听老建筑》一书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建筑是有声音的,并且值得聆听——无论是一座废弃的大教堂、一家以前的妓院、一幢雄伟的房子,还是一家皇家邮局分拣处,透过作者的耳朵,都重新呈现出了它们各自的声音。

  • 标签: 建筑 声音 基亚 萨斯 大卫 叙述
  • 简介: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地追求。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课堂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本文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以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以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每个环节的有效性,达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 标签: 提高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 简介:<正>甲、夹杂修辞的格式在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于白话中夹用一些文言词语,或外文词语,以增强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这种修辞手法,姑且名之曰"夹杂"。夹杂可分两大类,即文白夹杂和中外夹杂。一、文白夹杂类即白话中夹用文言,又有两种格式:(一)夹杂文言词语,包括对成语的夹用。例如:(1)三复便把事情的始末象背书一样说给佑甫听,说到犹有余怒的场合,当然免不了恨恨之声。(叶圣陶:《倪焕之》)

  • 标签: 夹杂初探
  • 简介:芬兰符号学家埃罗·塔蒂的著作《存在符号学》,写于2000年,成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符号学先哲托马斯·西比奥克辑录的“符号学先驱”书丛中的重要作品。该书在2012年推出中文版,中文版在英文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的结构调整,添加了不少塔蒂2000年以后的研究成果。鉴于过往符号学界在哲学与符号学的结合上建树寥寥,加之身任国际符号学会主席一职的塔蒂在艺术学、哲学和符号学等领域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 标签: 符号学 中译本 丛林 印第安纳大学 结构调整 研究成果
  • 简介:读完全书,又回到前言,不禁感叹此项研究的辛苦,敬重作者不仅勇锐地进行符号学理论批评,还大胆尝试寻找跨学科符号学理论突破,研究对象涵盖范围广泛,涉及多种理论;也理解了作者在前言部分自述的第一句,这是“一项进行了十余年的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因为本书不是某个专门学科的符号学研究,而是试图在诸多社会文化现象,甚至成形成熟的批评理论中找到不同于传统符号学的一般符号学规律和透视方法。

  • 标签: 社会符号学 罗伯特 解构 结构 社会文化现象 符号学理论
  • 简介:<正>现代汉语中,大量地存在着这种现象:一个复句的几个分句,或者一个复杂单句中的几个短语,它们最后一个字相同。这种句式层次清楚,要说的问题集中突出,容易记忆,便于掌握,往往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修辞上的"同尾"。例如:①几年来有一种作法:别人的话说出来,就给套框子、抓辫子、挖根子、戴帽子、打棍子。(《周恩来与文艺》上册11页)②蒋军士兵有三"头":打仗在前头,平时

  • 标签: 尾初探
  • 简介:“喻代”一,早已有人提出过。有人认为喻代就是借代的一种①,有人认为所有的借喻都是喻代②,也有人认为喻代包括用事物特征代替事物本身的借代和部分借喻③。我们所说的喻代则足在某个比喻的基础上,以喻体直接称代某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例如;(1)S国的外籍教练,那个壮得象北极熊一般的家伙,和身边的两个人迅速交换一下眼色,当即打了个手势,要了“暂停”,将本国运动员叫到场边。

  • 标签: 喻代 事物特征 外籍教练 北极熊 运动员 借代
  • 简介:<正>所谓"拈比",就是指一个句子中的前后有两个词是拈接出现的,表示比较、映衬、排斥等关系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在迄今修辞学著述中尚未得见,而它确确实实被运用于人们的社会交际中。仅以"谐音"举例:(1)由此看来,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后,主流不是资本主义"出头",而是对新形势下怎样进行领导不熟悉,感到怵头。不是社员管不了,而是再用"大批判开路","割资本主义尾巴"那套办法不行了,要按政策办事,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1979年12月6日《河北日报》)"怵头"和"出头"是音近拈接的,

  • 标签: 拈初探
  • 简介:<正>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利用数学上相加或相乘等关系,把一个数变成若干小数的集合,这种修辞方法称为"析数"。析数的方法,在先秦文学作品里就已经出现了。《论语·为政》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有五就是十加五(岁),十五岁。析数,考究其形式可以分为直接析数和间接析数两类。一、直接析数直接析数又有乘除关系和加减关系两种。(一)相乘关系的析数①曹植《驱车篇》:"周流二六侯,间置十二亭。"(二六一十二)②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陶渊明《责子》二八一十六岁)

  • 标签: 析数格
  • 简介:口语修辞有自己的结构格式,并有其特定的表达效果,它比起书面语来尤其讲究情景作用和感情色彩,以求给听者以强烈的印象。南京方言中有这样一些说法,“好得一塌糊涂”、“活丑”,这在外地人听来,会觉得很可笑,但只要细细一想,就会感受到其中强烈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本来语言要“通”才具有修辞作用,但这种“不成话”的修辞手法却利用了相反相成的矛盾性,显出了口语的活生生的情趣。我们姑且把这种手法称之为“矛盾”。

  • 标签: 口语修辞 矛盾性 结构格式 表达效果 感情色彩 南京方言
  • 简介:摘要彝族史诗《勒俄依》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是彝族民间文学中最富诗意的珍品。《勒俄依》以“创世”为主线,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天地形成、万物出现、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历史演变、民族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先民征服自然的艰苦过程,构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由于文化、语言的差异,许多民族经典即使被翻译成汉文,单从题目来看,也是难以理解的。所以,本文仅从目录学的角度释读《勒俄依》,便于读者阅读与理解。

  • 标签: 彝族 史诗 勒俄特依 解题
  • 简介:对于一个句子,一般说来,总是要求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就是句子里需要的成份必须齐全,不能任意省略(承前蒙后或对话时有些成分可省略),不然就会导致关系不清楚,产生歧义。但是,作者为了造成语言的灵活性、趣味性、生动性,给人波浪陡起,突兀急转,路转峰回、

  • 标签: 修辞 趣味性 句子 结构 省略 歧义
  • 简介:<正>由著名修辞学家谭永祥先生集十数年之功撰写的新著——《修辞新》(增订本),最近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继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唯一的一部研究修辞新的专著,提出了《发凡》和其它修辞论著尚未触及或不曾确切阐述的30种修辞现象,其中诸如“舛互”、“列锦”、“断取”、“歧疑”等新的提出,解决

  • 标签: 《修辞新格》 增订本 修辞论 《修辞学发凡》 修辞学家 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