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学术界一般认为安多藏语至今还没有轻唇音,f只是一个借词音位。然而在安多藏语久治、阿坝、红原等地口语和书面语中已出现可以单独作声母的f,其来源主要是藏文复辅音声母sp-。sp-在书面语传统拼读时基本辅音-p-在久治、阿坝、红原藏语中不是双唇塞音P而是唇齿擦音f,sp-在玛曲话中又是hw。汉语方言也有类似的情况,有些汉语方言如湘、粤、闽、赣等都有f、xu相混的现象,有的是xu并入f而有的则是f并入xu,从中可以看到汉藏语言唇音演化的一些共性。

  • 标签: 安多藏语 轻唇音 重唇音 分化 来源
  • 简介:<正>一小引1.1.本文所记的温州方言包括两个点:温州市城区和离城五十里的永强区永中镇。两点一致时不加说明,不同处用括弧注出永强音。城区音分新派、老派两层,本文以新派音为主,单说城区时指新派音。老派、永强,需要时分别简称"老、永"。

  • 标签: 温州市 历史层次 方言 分化 读法 城区
  • 简介:本文主要根据吴语绍兴方言的材料,讨论汉语方言中鼻音音节化和去音节化的自然音变。文章首先讨论绍兴方言鼻音的音节化,以及不同音节鼻音之间的归并问题。然后考察了绍兴方言音节鼻音的去音节化,并介绍了其他方言的平行例证及演变的机制和动因。文章最后指出了本项研究的类型学意义。

  • 标签: 绍兴方言 鼻音 成音节化 去成音节化 类型学
  • 简介:现代汉语动趋式“V起来”可以分为位移义、结果义和体貌义三种基本语义类型,这些类型的重合又可以产生若干歧义结构。“V起来”的语义类型决定于V的语义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把动词分为若干次类,利用这些次类可以使“V起来”得到分化。位移义、结果义“V起来”与体貌义“V起来”在句法表现上存在着一系列对立,最为突出的是V的受事要求与位移义或结果义的“V起来”同现,而强烈排斥体貌义的“V起来”。这一现象可以概括为“受事同现准则”。

  • 标签: 动趋式“V起来” 语义特征 句法分布 受事同现准则
  • 简介:根据不同语义指向,把"完"划分为:语义指向动词的"完1";语义既指向动词,又指向受事宾语的"完2";语义指向非受事主语的"完3"。利用变换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法,详细分析了三个"完"所在句子的主宾语情况。结合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分布"理论,尝试归纳提取出三个"完"的分布规律。利用语义指向分析法和变换分析法,分析了"完1""完3"的自动义和"完2"的使动义。最后,利用Bybee(1985)提出的"融合"与"语义关联"原则,为三个"完"与"V单"的融合度高低建立了一个等级序列。

  • 标签: 语义指向 内部分化 变换分析 句法分布 使动义 融合度等级
  • 简介:亦声字是一种特殊的形声字,它的声符既表音又表意。亦声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亦声字的本义和声符字的本义重合,这个亦声字实际上是声符字的累加意符的后起字;一类是亦声字表达声符字的引申义。文章讨论第一类亦声字。一个字除了表示本义外,常常表示它的引申义或假借义,一身兼职过多,于是在这个字上累加意符构成亦声字来表示这个字的本义。有时候,一个字常常作为声符和其他字构成形声字,字的本义变得模糊,于是为这个字累加意符构成亦声字表示这个字的本义,原字一般不再单独使用。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个字累加意符构成亦声字,这个字和后起的亦声字成了部分用法相同的异体字。

  • 标签: 亦声字 累加意符 意义分化
  • 简介:提要文章主要探讨中古影疑两母开口呼字在十九世纪三大官话方言中的声母读音及其在现代方言的演变。开口呼字的影疑两母在西方人编撰罗马字官话著作有三种不同的声母拼写方式:拼作η-母,拼作η-母,变作零声母。文章研究发现,不同音系性质的官话,对开口呼字的声母有不同的拼写。从现今官话地区的方言来看,开口呼字的声母演变基本上还是延续十九世纪各地域性官话方言对这个声母拼读的差异,开口呼字的声母在现代北京和南京方言还是零声母,而在现代成都方言则以读η-母为常。

  • 标签: 官话方言 现代方言 影母 疑母零声母 舌根鼻音声母
  • 简介:摘要初中数学教学的两极分化情况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还影响了教师的上课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从学生身上分析原因,还要从教师自身原因分析,以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消除两极分化现象带来的影响,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 标签: 初中教学 教学 两极分化 策略
  • 简介:引言“话柄”“笑柄”两词是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的常用词。《汉语大词典》中“话柄”释为:“1.供人谈话的资料。2.话头。”“笑柄”释为:“借以取笑的事物;笑料。”两个词都可以用来表示“谈话的资料”一义。但是如果不查阅词典,不参考语境,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文化 理据 成词 汉语口语 常用词
  • 简介:文章主要讨论了语气副词“期期”和拟声词“期期”的形成问题,指出这是一种由于显著事件的认知分化而逐渐形成的语言现象。“期期”的叠用始现于《史记》,记载的是御史周昌因口吃而出现的语误现象,并因《史记》的记载和传播成为显著事件,使“期期”这种叠用形式得以长时间地保留和扩散。明清时期,随着汉语词汇双音化趋势的加速,“期期”逐渐完成了由构形重叠到构词重叠的演化,形成了语气副词“期期”和拟声词“期期”两种演变结果。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周昌因口吃而叠用“期”这一显著事件认知结果的分化,同时也受“期期”所处句法位置和句法格式、语气副词“期”的词类地位调整以及汉语词汇双音化趋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显著事件对新兴语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期期” 语气副词 拟声词 显著事件 认知分化
  • 简介:―、“万试”的特殊语义道教文献中习见“万试”组合,常用于道教经文及符咒,与“群魔”“邪魔”等词或词组对文使用.《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均无相关解释,学界也未见专门的研究.笔者不揣冒昧,谨就所学对“万试”进行考释,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道教文献 理据分析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字典》 成词 释义
  • 简介:论文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世纪版对原版的修订是一次脱胎换的大手术,使之由表及里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成为一本能够满足今日广大英语学习者和工作者需要、具有时代气息的全新英汉词典.世纪版对原版的修订主要有四方面:一、条目的增删;二、释义的修订;三、例证的更换;四、习语的清理.通过对原版内容的彻底修订,再加上插图和附录的增设、版式和装帧的更新,世纪版的面貌焕然一新,继续受到读者的关爱.但是,尽管世纪版对原版作了方方面面的大修订,它仍依赖于原版编纂者的成果.由七十余位编写者合力编写的原版功不可没.

  • 标签: 原版 英汉词典 英语学习者 习语 例证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