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就学界的长期使用习惯而言,“符号学”有两个可以与之对应的英文单词词:semiotics和semiology。学界对于这两个名称是否有区别,存在争议。特伦斯·霍克斯(TerenceHawkes)在《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一书中指出,semiology和semiotics两个词的唯一区别就在于:前者来源于索绪尔,

  • 标签: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自然 指南 利奇 科布 保罗
  • 简介:简《老子》所用文字属战国系文字,其间存有大量文字通假现象。本文在参照马王堆帛书甲乙本及通行本的基础上,对简《老子》使用的、《汉语大字典》中未收录的通假字,进行了考辨和增补。

  • 标签: 楚简《老子》 通假字 《汉语大字典》 增补
  • 简介:《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中未见于《文字编》的新字达900余个,它们与《文字编》相配合,更完整地揭示了战国简的字符集。新补字提前了一些通用汉字的出现时间;它们的一些新见用法丰富了其字义系统;有的新补字形有助于纠正过去的某些文字误释;大量新补字形更充分地显示了战国方域内的一些特殊字词对应关系。

  • 标签: 楚简 楚文字 《楚文字编》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 简介:继庄章知组之后,汉语语音史又再度发生卷舌化运动:精组在洪音之前,见晓组在细音之前。前者一步完成,后者先经舌面化再变卷舌。这种鲁规律零星见于汉语方言,但是条件明确,允为汉语方言音韵学的一面奇丽景观。

  • 标签: 精组 见晓组 卷舌化 条件音变
  • 简介:从自己“叙述智力”与“情节化”理论的角度认为,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是逻辑合理化的产物,它用对象化的方式所区分出的功能及假定的“功能系列”,根本就不是叙述实践本身(即“讲述故事”)。为了深入理解他们各自论述的合理性,笔者展开了进一步的辨析。

  • 标签: 利科 普罗普 故事形态学 逻辑化 叙述智力
  • 简介:宋礼部尚书王应辟私修类书《玉》二百卷,至元代才有《玉》庆元路儒学新刊行于世。历元明至清,《玉》有诸多印本。查诸刊本序或出版前言,皆记:《玉》庆元路刊本刻成时间在“至元六年”。据此,“《玉》庆元路刊本成书时间在至元六年”较可信。然而元代先后有两帝(世祖和顺帝)曾用年号“至元”,且元世祖和元顺帝又时隔甚远。

  • 标签: 《玉海》 成书时间 刊本 订正 误解 元顺帝
  • 简介:《同音文宝韵合编》是一部很有特点的西夏文辞书。它将《同音》与《文宝韵》两部辞书的优点糅合在一起,以《同音》按声类编排为序,纳入《文宝韵》的形、音、义解释,弥补了《同音》之简,规避了《文宝韵》之繁。这部文献的出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文宝韵》仅存半部的残缺之憾。《同音文宝韵合编》原卷残损严重,正反面重复利用,透墨严重,难于辨识。《〈同音文宝韵合编〉整理与研究》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可以取代原书成为方便实用的工具之书。

  • 标签: 西夏辞书 《同音文海宝韵合编》 《同音》 《文海宝韵》
  • 简介:在利看来,语言只有在具体的使用中才现实存在,人的存在经验也只能在话语中才能得到言说。因此,话语对于语言系统而言,具有存在论层面的优先性。句子作为话语的基本单元,并非只具工具论意义上的传达意义的功能。作为一个深受海德格尔存在论影响的解释学家,利更在意挖掘话语之创生、革新意义的维度,更在意于揭示话语之重新描述现实、开启人之生存可能性的本质。利从认识论、存在论角度,对隐喻话语与虚构文学文本之意义创新机制的解释,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 标签: 话语 隐喻 虚构文学文本 意义创新 存在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提要琼海话的量名短语表定指时不受语序或信息结构限制,而受语音条件限制,具体可分为两类:1)“普通量词+名词”表定指,量词前面的句法成分X要变读高调;2)通用量词“枚”加名词表定指枚”变读高调,即“m^33〉m^53”.文章认为,普通量名表定指是“X+许+量+名”中的远指成分“许”弱化之后声调粘附在X上的结果,属于“准指示词型”量名结构;而定指量词“枚53冶从句法分布和语义特征来看,应该定性为类定冠词.

  • 标签: 琼海话 变调 量名短语 定指
  • 简介:<正>编辑部与编辑方针第十四版采取连续修订制的另一个重大的好处,是加强了固定的编辑班子,完善了百全书的编辑章法。在谈第十四版的编辑部之前,应该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时期《不列颠百全书》的产权变化情况。产权情况自H.胡珀死后,在第十二版发行期间,版权主要是由考克斯控制的。到1928年,西尔斯、罗巴克与考克斯合资组成新的出版公司,董事长是伍德(R.E.Wood)。1941年本顿(W.BentoN)取得产权并任董事长,

  • 标签: 不列颠百科全书 综合性百科全书 编辑部 四版 大条目主义 出版公司
  • 简介:读了李民同志的文章《涌列——一种修辞新格新探》(见《修辞学习》1990年第1期),我有些自己的看法,提出来求教诸位。李民同志称“把众多的人物、事象排列一起,织成了超常规的并列”为“一种新颖的修辞方法”,“姑且称之为‘涌列’”。他列举了王蒙的《的梦》、《布礼》,刘心武的《银河》等一些作品为例,证明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李珉同志所说的并非什么“新颖的修辞方法”,其实这是一种早已出现的创作方法,是意识流的创作方法。意识流,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及后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盛行于本世纪二十一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流动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是主观生活之流吧。”

  • 标签: 意识流 同志 李海 《修辞学习》 创作方法 修辞方法
  • 简介:<正>1981版《澳大利亚百全书》,是一部对澳大利亚及其人民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全面描述的著作,是了解澳大利亚联邦的参考工具书之一。这部百全书最先是在1912年由安格斯和罗伯逊出版社(Angus

  • 标签: 澳大利亚联邦 百科全书 安格斯 参考工具书 罗伯逊 条目
  • 简介:本文主要以《北京百全书》为例,探讨了地域百全书的条目编排模式、条目结构模式、基本检索单元模式和图片编排模式。

  • 标签: 地域百科全书 编纂模式 编纂思想
  • 简介:<正>一要了解百全书编纂的流程及其设计,需先了解百全书这种工具书的特点。百全书的特点,概要地说有以下7点。1.“全”。无论是专科性还是综合性百全书,编纂者无不都在“全”字上下功夫。“全”不仅体现在选收条目的众多(综合性百全书还在知识门类的齐全)上,也体现在释文的广度上。“全”当然也是相对的,它受编纂者所确定读者层次的制约;但读者层次一旦确定,百全书就应尽量包容

  • 标签: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条目 综合性百科全书 撰稿人 知识体系 编纂者
  • 简介:<正>《中国大百全书》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现代综合性百全书。1978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情况和建议》发表了姜椿芳《关于出版大百全书的建议》,同年4月国家出版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向中央提交《关于编辑<中国大百全书>的请示报告》,5月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了这一报告。随即成立

  • 标签: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综合性百科全书 中国科学院 中共中央 编辑出版工作
  • 简介:<正>质量是一切产品的生命。物质产品生产部门常常提到一个口号:“以质量求生存”。对于百全书这种科学文化精神产品,质量是生命这个道理尤其明显。好的百全书正是靠质量才能立于当世,传之久远的。古今中外,有上千种百全书已湮没无闻,但也有少数佼佼者却能以内容精当和编纂水平高超而不断再版,为读者所称颂,历数百年而不衰。法国狄德罗主编的《百全书》成为世界现代百全书奠基之作,至今犹为西方国家常常翻印。《不列颠百全书》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现正在编第16版。我国清代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至今犹被学者目为珍贵的文史工具书,经常查检参考。

  • 标签: 不列颠百科全书 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标准 编辑部 物质产品 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