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某大学建校20周年校庆,校办主任起草庆典仪式程序安排的时候碰到了一个难题,不知用哪一个词才算表述确切而规范:“议程”是个常用的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为“会议上议案讨论的程序”,用于仪式程序,显然不合适;用“仪”吧,又似乎还没约定俗成到规范的程度。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庆典等活动越来频繁.仪式也越来讲究,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表示庆典等仪式程序安排的词语,而“仪”一词恰好能够完全满足这一需要。

  • 标签: 《现代汉语词典》 庆典仪式 约定俗成 程序 大学 词语
  • 简介:文章运用音形义互证、古代文献与现代口语互证、语与其他吴语互证等方法,对《谚》若干疑难条目进行考辨,考释了一些冷僻方俗字词,纠正了《〈谚〉点注》及大型辞书一些解释错误。

  • 标签: 《越谚》 《〈越谚〉点注》 方言 俗字 考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班学生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不同,存在着差异性。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深深体会到班级的后进生有许多共性。本文主要利用“纵向研究法”分析了班级后进生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转化后进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运用心理学知识并结合课堂实践提出了转化工作的一些策略,从而实现其健康成长。

  • 标签: 纵向研究法 留守儿童 后进生转化
  • 简介:广州方言的“形+”实际上包含两种性质各不相同、且成互补分布的语言成分,不能一概看作是量词接受形容词的修饰。数词后的“形+”是名词性的偏正短语,中心在后,仍保留量词的语义特征和基本的语法功能,但已经和量词有一些不同。不出现在数词后面的“形+”基本上是一种后补式的合成词,中心在前,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接近性质形容词,其中少数有专门的词义,已经是地道的形容词,但大部分仍和典型的词有所不同。

  • 标签: 广州方言 形容词 量词
  • 简介:摘要黑色作为我们世界的最基本颜色之一,人类生活中它无所不在,对我们的生活起着很大的影响。汉语颜色词“黑”是跟越南语颜色词“?en”相对应的。在历史上,中越两国一直是一衣带水的好邻邦,彼此语言、文化、风俗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颜色词“黑”和“?en”有一定的相同点。但是除了一些相同点之外,由于中越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国家,语言观、文化价值观、信仰、历史传统、生存环境、生活经历和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各自的特色,而引起颜色词“黑”在两国还有其他不同的蕴含。文章拟从汉语和越南语的颜色词“黑”和“?en”的意义对比出发,进一步探寻汉语和越南语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差异。

  • 标签: 汉语,越南语,颜色词,黑,语义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简要地梳理由俄苏符号学诸大家所构成的思想图谱,说明俄罗斯符号学学派与传统东正教宗教“和性”思想之间的纽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强调“多元”与“对话”的思想特征。

  • 标签: 俄苏符号学 塔尔图学派 聚和性 对话 多元
  • 简介:本文认为时间结构包括时、时点和时段三个主要方面。文章对《史记》的时量成分、时点成分和时段成分进行了详细描写和穷尽性统计,揭示了《史记》时间表达的全貌,为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确凿的数据。

  • 标签: 时量 时点 时段
  • 简介:由于工具书编纂队伍庞大,工作流程上又多头并进,所以工具书编纂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内容交叉重复问题。为了减少工具书查重的工作,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文本类的查重方法。试验表明,分层类算法可用于大型工具书词条查重工作,它对工具书编纂中解决词条交叉重复问题是有效的。

  • 标签: 文本聚类 特征词 交叉重复 工具书查重
  • 简介:现代汉语中使用越来频繁的"一++形"结构虽采用"数++形"结构的形式而与一般的"数++形"结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一+"并不是对"形"进行计量,而重在对"形"进行形象的描写和意象的勾勒,使其实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它的性质已跨出数量构式的范畴,"一++形"构式是在数量构式"数(任意)++形(可分析性)"的基础上,随着""被主体认知衡量时其主观性的增强,最终为了满足说话人特定的修辞意图——增强语言描绘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而定型化、构式化的。其得以构式化的关键前提——"一+"从表客观分析计量到表主观整体限定最终虚化为"感知强化标记",从自由形式转变为黏着形式,从客观意义转变为主观意义,也是出于语言描绘形象和提高想象表象生动度的需要。可见,语言描绘形象的功能正是促成语言中某些语法结构、语法范畴得以形成的关键修辞动因。当然,这一修辞动因的实现也有着坚实的语义基础。

  • 标签: “一+量+形”构式 分析量 整体量 感知强化标记 生动度
  • 简介:<正>当今社会,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与信息的不同存在形式打交道,在不断地接受信息、传播信息和处理信息。随着信息的膨胀和信息交换频率的提高,信息已被公认为一种资源。由此而产生的信息论在今天正越来得到重视,并从自然科学领域推广到社会科学领域,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这里,笔者试图就信息论与经济辞典的编纂关系问题,作些探索。

  • 标签: 信息源 信息量 信息群 信息系统 辞典 经济信息
  • 简介:摘要在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缅甸语中,量词是一种重要的词类。而在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英语中,尚未有统一定论的“量词”这一概念的词类。但是英语中仍然存在着和缅语量词相似的“表结构”。虽然两种语言隶属于不同的语系,但是两者在量词上的选择和表达却有着共性和个性。本文将从缅甸语量词和英语“表结构”的起源、分类和用法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探求两种语言中的量词的使用以及在各自语言中的搭配规律及异同点。

  • 标签: 缅甸语 英语 量词 表量结构 异同点
  • 简介:提要琼海话的名短语表定指时不受语序或信息结构限制,而受语音条件限制,具体可分为两类:1)“普通量词+名词”表定指,量词前面的句法成分X要变读高调;2)通用量词“枚”加名词表定指枚”变读高调,即“m^33〉m^53”.文章认为,普通量名表定指是“X+许++名”中的远指成分“许”弱化之后声调粘附在X上的结果,属于“准指示词型”名结构;而定指量词“枚53冶从句法分布和语义特征来看,应该定性为类定冠词.

  • 标签: 琼海话 变调 量名短语 定指
  • 简介:路桥话的主观标记"个"在不同句法位置上所表达的主观赋功能也有所不同,呈现出两种"反向"的语义特征。当它用于名词或形容词之前时,只能表达主观大量;而当它用于数量短语之前时,既能表达主观大量,也能表达主观小量。这两种主观赋功能都来源于指示词"个",但由于受到不同语义演变机制的作用,才导致了"个"在主观特征上的不同表现。普通话中也有一个主观标记"个",而且在读音和功能上都与路桥话的"个"相似。普通话的"个"是受量词"个"个体化功能扩展的影响而形成的。

  • 标签: 主观大量 主观小量 个体化 指示词 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