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0.汉语古声调拟测,近年来出现了好几篇论文。有的从历史研究入手,就韵尾辅音性质与演变推论声调调形与演变,有的利用连调变化现象从事古调值内部构拟,都各有所获。本文准备引用连调变化资料作方言比较。主要兴趣,一方面固然在拟测古代声调调形,一方面则在试验把成段音位比较研究扩展到上加音位

  • 标签: 闽南话 声调系统 变调 闽南方言 比较研究 调形
  • 简介:本文通过两个具体译例讨论。从使用权威源语单语词典考证双语词典中有括注译文词条,在互联网上利用搜索引擎直接检索词汇,以及使用权威源语单语词典确定单词在上下文中含义三个方面,探讨了翻译过程中综合使用各类词典问题。

  • 标签: 翻译 单语词典 双语词典 源语
  • 简介:喻”这个词,词典上查不到。它是我生造。何谓喻?就是有“比喻,或者说.不通比喻。辞格里面使用频率最高,比喻大概要数第一,能登冠军宝座。难怪钱钟书先生说:“比喻是文学语言根本。”

  • 标签: 使用频率 文学语言 比喻 钱钟书 词典 辞格
  • 简介:<正>《辞海》是我国编纂出版一部大型综合性辞典。这种类型辞书,已因《辞海》、《小拉鲁斯》等广泛流传而为国内外广大读者所熟知。它在各种类型辞书中,称得上因“雅俗共赏,老少咸宜”而获得读者好评和青睐。关于这种辞书编纂原则和方法,《辞书研究》上已有专文介绍。但是关于它编纂理论和编纂历史

  • 标签: 综合性辞典 语文词典 百科辞典 专科辞典 普通词语 综合性百科全书
  • 简介:<正>《综合英语成语词典》(以下称《综合》)是在厦门大学外文系于本世纪6O年代初期编译《英语成语词典(试用本)》(以下称《试用》)基础上增订改编而成。《试用》以库林编《英俄成语词典》为主要参考资料,选收英语成语、常用熟语、谚语、俚语2.5万余条,还收录了动词短语1000多条,多数条目附有从英美文学作品中择录例句。

  • 标签: 英语成语词典 动词短语 中心词 修订后 试用本 综合
  • 简介:<正>"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人未有不乐为治平既久之民者也"。否定之否定匀齐排句,增强了肯定力量,构成了感人气势。它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群众乐于生活在太平安定环境之中美好愿望,它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群众乐于生活在长治久安环境之中美好愿望。"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就是《治平篇》开端句修辞特色。本文作者洪亮吉(1746—1809),清朝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是当时著名学者。1773年即乾隆58年,他写了《意言》、《治平篇》等重要政论文章,比较系统地说明了他的人口学思想。"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他以

  • 标签:
  • 简介:<正>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故乡榕树》,非常精美。放学后,师生同有回味无穷之感,其原因主要在于它精湛艺术魅力。一、缜密构思文章不太长,总共不到三千字,却是细针密线缝织而成,故枝蔓有序,浑然一体,我们可从三方面去琢磨作者在构思上匠心。1.首尾呼应起笔处是带儿子去住所附近“儿童世界”散步,卷制哨笛吹鸣而引发出遐思;收笔处是儿子再次要求做笛而停止了神思漫游。开头两段好比是一座横跨长江大桥引桥,表

  • 标签: 《故乡的榕树》 艺术魅力 哨笛 形容词 密线 卷制
  • 简介:”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虚词,学术界对“”进行了相当多研究。本文主要从选择性和强制性两个方面探讨篇名中“省略情况,并探讨了篇名中“”省略制约因素。

  • 标签: 篇名 结构助词 “的” 省略
  • 简介:语言是一种符号,但符号本身有亡相对独立性与主动性,思想内容发展变化会带来语言符号发展变化,反过来哪怕仅仅从形式上制造新符号或符号排列组合,也能给思想开拓以启发。

  • 标签: 语言符号 思维 思想内容 排列组合 主动性 独立性
  • 简介:很多语言完成体标记都是来自于领有动词,这背后存在着深刻认知理据。汉语普通话完成体表达是不对称,肯定式是用来自完成义动词“了”表示,其相应否定式则是用来自领有动词否定一方“没”表示。但是在很多南方方言里则是对称,其完成体肯定式和否定式分别来自于领有动词正反两方。

  • 标签: 领有动词 完成体 不对称 类推 书面语
  • 简介:“也”来源及其对“亦”历时替换李宗江现代汉语中副词“也”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类同。陆俭明先生(1985)曾对“也”作过细致分析,把“也”表示类同意义分为实用用法和虚用用法两种。同时还提到了“也”表示委婉语气用法。由于下文将多次涉及陆先生结...

  • 标签: 副词“也” 语气词“也” 庄子 委婉语气 历时替换 韩非子
  • 简介:比喻是一种产生最远古、运用最广泛、形式最复杂修辞格,但修辞学界对其中某些现象并未取得统一认识。譬如,对没有喻词比喻句式归属,就众说纷纭。有一律看成明喻①;有统统当作隐喻②,有只摆现象不论归属③;

  • 标签: 比喻句 喻词 统一认识 修辞格 修辞学 远古
  • 简介:<正>一"姑娘们,现在,我们幸福泉开始喷水了!"十八号帐篷前,女七中高二班孩子们挖了一个小小"泉眼"。上午九点钟,她们刚刚爬山、看日出回来,不顾疲倦,围了个圈圈,举行"幸福泉开幕典礼"。梳着短辫子、身材灵活袁新枝,郑重而又幽默地作了如上宣布。然后,她在清脆掌声中弓下腰,小心翼翼地把"泉眼"上瓦片挪开。活鲜鲜水,一下冒了老高,溅湿了袁新枝

  • 标签: 小说语言 底色王蒙 王蒙小说
  • 简介:<正>"比",是古今诗歌中广为采用表现手法。借喻是"比"一种。借喻与其他形式"比"相较,具有共同性。"比"艺术表达效果,诸如使现实中事物形象化,使陌生事物熟悉化,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使深奥哲理浅显化等等,借喻都具备。但是,借喻又有区别于其他形式"比"特长,这主要是语言更凝炼,诗意更含蓄,感情色彩更强烈。诗歌本是极为精炼语言艺术,它要求以尽可能小篇幅包

  • 标签: 诗歌借喻
  • 简介:<正>修辞"理",有"事理"、"情理"和"文理"。鲁迅先生在《漫谈"漫画"》中说过:"‘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有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为什么可以说"燕山雪花大如席",而不能说"广州雪花大如席",无疑是因为修辞要符合事理缘故,广州下大雪实属不可能。那么,说燕山雪花竟有如"席"之大,何以又不成笑话,难道也是客观事实

  • 标签: 修辞理
  • 简介:<正>凡无喻词比喻,其实都可称为隐喻,无论其中本体、喻体都出现还是只出现本体而无喻体、或只出现喻体而无本体。隐喻没有喻词,对它理解就有了两种可能性:通常将隐喻还原为明喻来理解。借助语境依次找出喻体、本体及其相互间对应关系,隐喻就显得“一目了然”了:让阳光瀑布洗黑我头发(顾城诗)

  • 标签: 原发过程思维 相似性 瓦盆 本体 喻词 继发过程思维
  • 简介:数据给人印象是无情,公道。它在文章中很有说服力,因此许多人爱在文章中运用数据来说明问题。但也有一些人却在数据方面做手脚有意无意地为读者设下了陷阱。1.平均数我们经常遇到“平均数”,但“平均数”有三种可能说法。比如,15个人每周看电视时间为48,40,30,26,22,18,12,10,9,5,5,5,5,4,0小时。

  • 标签: 平均数 说服力 看电视 文章
  • 简介:<正>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促使语言文字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而语言文字应用范围扩大,又反过来对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起一定促进作用。语言文字日益深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起着愈来愈重要作用。就语言学本身而论,在经历了一段限于研究语言自身时期以后,终于适应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从微观走向宏观,从静态走向动态,从自身内部走向外部世界。社会需要和语言学走向,都预示着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繁荣阶段即将到来。《语言文字应用》发刊就是为了适应这种趋势,推动和引导我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

  • 标签: 语言文字 应用语言学 应用研究 文字应用 学术 国语
  • 简介:<正>在文学上,月亮在古人心目中地位远比今天高得多。当时因物质文明落后,增加了古人接触大自然机会,而月亮又是夜晚最明显且有变化天象,所以勾起古人丰富联想,月亮别名也跟着变化无穷,竟达近百个。“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圆缺是自然现象。在圆时,喻为:玉轮、玉盘、玉镜、金轮、金盘、金镜、金饼,银轮、银盘、冰镜、寒镜、宝镜、秦镜、宝鉴、团扇、圆轮、圆盘、圆镜、孤轮、斜轮、霜轮、霜盘、水晶球、水晶盘;缺时,比为:玉弓、玉块、玉钩、悬弓、悬钩、垂钩。

  • 标签: 嫦娥 月的圆缺 金饼 悬钩 斜轮 圆镜
  • 简介:“摆动”指的是在言语交际中,尤其是诗歌语义理解中一种特殊状态。如:谁看见我身影/从黑暗显现出来/是自愿?还是被迫/把脑袋浸入明亮光芒/游泳的人把头压入水中/在那黑暗深处/看见了闪闪干雪(《永恒时刻》)

  • 标签: 语义理解 摆动 言语交际